(圖片來源:pixabay.com,女性、勞工。)
因為「7天國定假日」照「舊」放,7大工商團體負責人可能在今天開會後聯手向政府「掀桌」!資方強烈要求新政府遵守承諾:在10月1日前完成取消7天國定假日修法,否則資方代表將全面退出勞資協商!
這場因新舊政府處理方式不同而導致的爭議,顯示國內的勞動政策仍停滯於「形式化」的社會對話之操作。
立法院於2015年10月三讀通過《勞動基準法》修正案,從今年起法定工時縮短至每周40小時,朝向全面周休二日進行規畫。然而在施行細則的操作上,
勞工卻有整整7天的假日會被硬生生地「吃掉」,使得原有19天的放假權益被認為成為密室協商下的犧牲品。
台灣工時的強度在全世界排名居高不下,根據勞動部統計,去年台灣勞工全年總工時為2134.8小時,和全球主要40個國家相較,排名第4,僅次於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
工時與生產效益存在著高度的連結關係,但至今全球各國皆在尋找何為最適宜的工時。在歐陸,法國左派在2000年將全職的周法定工作時數從39小時迅速下修到35小時,然而好日子不長,法國歐蘭德政府業已透過新法案的推動,逐漸傾向取消嚴格周工時35小時的限制;並將修法讓公司可將工時提高到每周最多48小時,超過35小時後將會計算加班費或補休。但使工時縮減轉化成以勞動薪資進行替代,這種現象並非我們所樂見。
在因應全球工時縮短的脈絡下,各國有不同的發展軌跡。而目前檢視國內的勞動條件,工時頓時成為重要勞動政策議題的地雷區。
新舊政府在勞動政策的盤點過程中,「工時政策之生成與轉變」成為社會對話中的羅生門,也引發目前對7天國定假日放或不放的爭執不斷。如果新政府處理不善,是否可能引發另一波勞方和資方之間的對立與衝突仍有待觀察。
在此爭議過程中,雖然表面上勞工成功要回遭刪的7天國定假日,似乎是勞方勝出,然而工時過長與超時過勞的現象便可在此過程得到正義的伸張嗎?其實,有關勞工之休假權益和過勞問題,關鍵並非國定假日7天休假與否,而在於是否能全面性地落實推動勞工每周做5休2;並得以具體降低彈性工時,在勞動市場人力運用上的結構鑲嵌。
任何政策的形成與推動皆必須立足於充分的溝通與協商的社會對話。新政府應該正視勞動市場的脈動,避免以粗暴式的民主形成窒礙難行的勞動政策。
(本文曾刊登於2016/06/27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