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對於俄羅斯聯邦這次的總統選舉,興趣濃厚,報紙大幅刊登消息,電視也頻頻轉播畫面。但這國家實在太大,有資格投票選民達1億900萬人,全國設置9萬6000個投票所,從黑海到西伯利亞,橫跨11個時區,計票之慢可想而知。
直到台灣時間3月8日,俄國的中選會才宣布此次總投票率達69.81%。普丁(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的「俄羅斯團結黨」(United Russia)候選人梅德維捷夫(Dmitri Anatolyevich Medvedev,以下簡稱梅氏)獲得70.28%的選票,或5250萬票,輕易擊敗只獲得17.72%選票的俄國共產黨黨魁朱加諾夫(Gennady Zyuganov);另外兩小黨的候選人落後更遠。
各國媒體大都認為梅氏受普丁(如照俄語發音,其實更近中國大陸譯法「普京」)一手提拔,會「蕭規曹隨」般地普規梅隨。但如仔細研究兩人所受教育和工作經驗,會發現他們的人生經歷豈止相差甚遠,甚或完全相反。
梅氏固然已經宣布,將請普丁擔任內閣總理。美國人因此猜測,普丁今年才55歲。俄羅斯國會下議院(National Duma)準備修憲將總統任期從4年延長到7年。那麼2012年普丁可再競選下屆總統,依憲法得連任1次,可以做到2026年他73歲時才退休,重新交棒給屆時滿60歲的梅氏。這是老美仍視俄國為潛在大敵的想法,可能性雖難排除,動機未免太明顯了。
普丁初次競選總統時出版過自傳《第一人稱》(First Person,可譯為《我這一輩子》。書中自承出身微賤,祖父是列寧和史達林的廚師。他1975年從國立列寧格勒大學法學系國際法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際法下的最惠國原則〉。那年即參加前蘇聯特務機構「格別烏」(KGB,意為「國家安全委員會」),他求學時當然也參加過蘇聯共產黨,現在都避而不提了。
1985-1990年間,普丁被派在東德德勒斯登(Dresden)工作,與西德及美、英、法特務人員從事諜對諜鬥爭。柏林圍牆倒塌後,他回到迅速崩潰中的俄國,跟隨他大學老師、聖彼得堡市長索布查克(Anatoly Sobchak)擔任外事委員會主任6年。
羽翼逐漸豐滿的普丁,此時踏入政治圈,成為親政府的「俄羅斯是我們的家園」黨聖彼得堡支部主委。1996年他遷居莫斯科,受葉爾辛總統賞識。葉爾辛與戈巴契夫的權力鬥爭時,是他幫助葉爾辛把戈氏拉下馬的。
此後普丁扶搖直上,從總統府副秘書長轉任「聯邦安全局」(前身為「格別烏」)局長,成為名副其實的特務頭子。1999年8月普丁任第一副總理,沒幾天升為代總理,葉爾辛並正式指定他為繼承人。而普丁在2000年5月首次當選總統,2004年又以71%的壓倒多數連任。
普丁任總統的時間,與陳水扁相去無幾。差別在他8年來的政績優異,先將聯邦組織改為一條鞭式的中央集權,隨而大力改革金融稅制,增加退休人員待遇,注重人民福利。在他執政期間,俄國GDP增加6.4倍,平均月薪從65美元跳到540美元,荷包滿滿的俄國人自然擁護他。
他的對外政策也恢復了俄國人的驕傲與自信。在歐美各國眼中,普丁是不折不扣的「大俄國主義」者,幾乎有史達林或戈巴契夫的味道。隨著國力增強,他的外交政策也越來越強硬。雖然在科索沃獨立一事上不敢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攤牌,但拜油氣價格飛漲之賜,從北韓到伊朗,他都有意與西方作對。
另一方面,梅氏出身教授家庭,書卷氣遠重於政客味。他1987才從國立列寧格勒大學(後改名國立聖彼得堡大學)法學系畢業,比普丁晚22年。先在學校教書,後加入民營企業,曾因索布查克教過他書的關係,在聖彼得堡市政府外事室兼任顧問。
梅氏從政的歷史極短。1999年底,他才被普丁找去莫斯科做總統府副秘書長,3年後升為秘書長,並兼任俄羅斯國營「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總裁。2005年獲擢拔為第一副總理,三級跳般越過總理職務,被普丁指定為繼承人。說來可笑,這次選總統是梅氏平生第一次競選任何職務,在任何國家都可謂異數。。
如此難得的際遇,梅氏理應一切聽普丁的指示辦事,3至5年內應該不致改變。但每個人難免總有真正自主的慾望,放眼未來26年,他能否永遠奉命唯謹,就很難說了。依俄國憲法精神,總統應掌握大權,總理只需聽命行事而已。但兩人的性格習慣,卻恰巧與之相反,他們能否適應新職,有待觀察。
(本文刊載於97.03.11中國時報第F2版民意論壇,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