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War Ukraine。)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將重劃全球地緣政治版圖,更是歐盟及北約(NATO)在國際安全事務扮演更吃重角色的轉捩點,遠在亞洲的
台灣亦應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就在國人還在辯論
美國是否會在中共武力犯台時出兵協防之際,歐洲大陸正悄然掀起冷戰以來的最大軍事戰略調整。繼歐盟理事會3月初通過新「戰略指南」(Strategic Compass)後,近期的北約外長會議也討論新的「戰略構想」(Strategic Concept),預計於6月的馬德里峰會前完成,屆時將成為北約未來軍事戰略的指導藍圖。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表示,整個新戰略構想必須適應「新安全現實狀況」,以確保北約能繼續保護並捍衛會員國。他還強調,該構想除了要對應俄羅斯入侵行動的嚴厲後果、全球權力平衡的轉移,也要關注中俄合力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及民主價值的行為。更重要的是,這是北約首度將中共在全球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及脅迫性政策,列為挑戰,與2010年的版本不同。很顯然,
習近平遲遲不願公開譴責俄羅斯入侵,已讓北約感受到中共似乎有意與莫斯科結盟的威脅,所以才會將中國大陸視為潛在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北約會議不僅是會員國外長與會,還邀請了非會員國的瑞典、芬蘭及喬治亞都出席,連亞太國家澳洲、日本、紐西蘭及南韓也都由外長親自與會,足證這次俄烏戰爭確實激起民主國家的同仇敵愾,連遠在亞洲的國家都意識到地緣政治版圖劇烈變化的嚴重性,因此不得不事前防範,希望能打造橫跨歐亞的民主同盟以維護現行國際秩序與規則。
很顯然,冷戰後的地緣政治將因俄烏戰爭而重新洗牌,被法國總統馬克宏譏諷為腦死的北約組織彷彿獲得新生,不僅會員國強化武裝、增加國防支出,更將成立快速反應部隊來因應突發衝突。若要說普丁是北約重生、甚至擴大的最大功臣,並不為過。例如,芬蘭長年以來維持著「靠攏歐盟、友好俄國」的睦鄰路線,以不加入軍事同盟的北約交換莫斯科的善意。然而,這場戰事激起芬蘭人民的危機感,高達六成民眾支持政府改變既有立場,極可能不甩俄國警告而在6月申請加入。
此外,北約將中共日增的影響力及脅迫政策列為挑戰,極可能導致停滯不前的中歐投資協議胎死腹中,這應該是中共最不樂見的結果。若加上歐盟去年10月通過的「歐盟與台灣政治關係暨合作」(EU-Taiwan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Cooperation)報告,直接點名北京是印太及台海和平的現狀挑戰者,代表著歐盟一反過往的低調作法,不再對台海事務袖手旁觀。對於歐盟及北約的巨大轉變,中共必然跳腳,但台灣安全獲得更多保障,可說是俄烏戰爭所帶來的正面效應之一。
不過,北約內部並非沒有雜音。波羅的海三小國及波蘭強力支持與俄羅斯徹底決裂,並且要讓俄羅斯屈服;法國、德國和土耳其還是希望能與莫斯科維持接觸溝通,避免逼迫普丁鋌而走險。無論如何,北約將俄羅斯及中國大陸視為挑戰,足以改變歐洲及全球政治面貌。
由此觀之,歐盟這觀點趨近於美國近年來的印太戰略,不僅進一步鞏固華府的領導地位,而且北約重新復活勢將為全球軍事對抗帶來深遠影響,廣義的「新冷戰」已經正式展開了。
(本文刊載於111.04.13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