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總統及國會選舉雙輸,即便韓粉對
韓國瑜仍具向心力,國民黨青壯派組「+1」欲強推改革,也有藍軍支持者期待蔣萬安選台北市長、江啟臣選黨主席,著手進行災後重建的工作;但平心而論,重建工作曠日廢時,也有「有心人」想藉改革之名行鬥爭之實,這戲碼早已司空見慣,故「藍軍是否再起?」早已無法聚焦討論,唯一能和其連結、民眾有興趣的議題,應是聚焦在有未來性、已和
民進黨分道揚鑣的
柯文哲有無可能和國民黨結盟,進取2024年總統而已,特別是在柯P心腹蔡壁如拋出「在野大聯盟」之際。
這並非假議題,而是極可能發生的現在進行式。畢竟民眾黨初試啼聲,在藍綠對決中仍獲158萬餘票,以5席不分區搶進立法院,還可提名下屆總統,算是成功的起手式;在綠軍僅有立法院「脆弱優勢」時,民眾黨仍具關鍵性角色,只要柯P市長任期能穩紮穩打,政治能量累積應頗合理。況且在選戰中,本與其結盟的郭台銘最後將寶都壓在親民黨,戰略錯誤使自己也成為輸家,更喪失與柯P博弈的籌碼,第三勢力當以柯馬首是瞻;「在野大聯盟」的釋出更代表柯整合在野力量、建構主場優勢的企圖心。
柯P能量累積,就算總體政治權力不能和國民黨相比,也能以小搏大;因為當吳敦義、
馬英九這輩的資深者全面退出舞台後,國民黨幾乎無人能和柯抗衡,雖朱立倫對2024年仍有企圖心,但恐怕已「時不我予」,畢竟朱的高峰期是「馬立強」時代,就算這次選舉助選,但選民喜好與環境遞換太快,即便他專業,仍恐難敵「形勢比人強」的現實。而韓國瑜這次輸得太慘,退守高雄、避免被罷必是唯一選項。
朱、韓外,就只剩被寄予厚望的江啟臣及蔣萬安,然江、蔣雖具政治潛能,相對於柯,除少了百里侯能量挹注外,議題操作、媒體聚焦功力,炮打黨政高層的氣魄,或許都是兩人有待強化的必修學分。
就算其中有人願競逐黨主席,黨內盤根錯節的權力結構也逐漸式微,但剪不斷、理還亂的地方派系,都可能在新主席根基未穩時,企圖彌補權力空缺,要兼顧安內與攘外談何容易?而這樣的情勢都給了柯文哲作為「非綠」共主的絕佳機會,國民黨似只有「連柯抗綠」,才有借力使力、恢復元氣的可能。
藍軍新科立委或許對這樣的情勢發展忿忿不平,但這確是政治現實,一個對年輕人幾無號召力的傳統政黨,不知搞過多少「再造」運動想振衰起敝,但經驗顯示,只有產品力好的魅力領袖,配合環境賦予的機會,才能救亡圖存;若這條件無法達到,便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忍辱負重,藉結盟穩住局面,徐圖後進,才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本文已刊登於109.1.14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