挾帶2019年抗中保台浪潮和防疫保護傘,外加在野勢力分散、內鬥,
民進黨在2020年可以說是橫掃千軍,成為擁有
台灣民主化以來最大權力的政府。
然而進入下半年,隨著高雄補選結束,
韓國瑜相關議題相對沉寂,台灣政治走向新局之後,蔡政府卻由於一連串的弊案,尤其是無視多數民眾拒絕萊豬進口的心聲,民調不再動輒6、7成,出現顯著下滑。近期TVBS民調就顯示,由於
蔡英文在8月底宣布開放萊豬後,施政滿意度在短短一周內下降4%,不滿意度則提升9%,兩者目前為48%與36%。考量到5月就任前,滿意度高達60%、不滿意度僅22%,降幅速度不可謂不大。
除卻國內議題戰場的失利,事實上,蔡政府目前也陷入國際戰場上的民意困境。在當前
兩岸軍事緊張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根據遠見最新民調,有高達51.6%的台灣民眾選擇良好
兩岸關係,僅39.1%支持增強軍備。即使兩岸爆發戰爭,也有多達54.2%的民人希望與對岸和談,只有16.5%認為應不計代價,勇於應戰。
不過台灣民心傾向和平,並非表示抗中浪潮已然全部消退,日前台灣指標民調就顯示,仍有67%對中國大陸反感,可以說,台灣社會當前仍有一定程度的反中情緒。更具體來說,其實主要是在政治層面,因為對共產黨的反感程度高達82.5%,但對中國人則僅40.1%。
從此來看,台灣社會其實對民進黨的抗中保台策略雖然接受,但卻仍有一定限度,並非一張空白的民意支票。當涉及到和戰問題時,台灣民意就會畫下紅線,戰到最後一兵一卒雖然喊得激情澎拜,但從民主政治與台灣福祉來看,就顯得不負責任。
從象限來看,蔡英文過去之所以能獲得高滿意度,主要是因為抓穩了反中─和平與戰爭派的區間,在友中戰爭派實際上不太可能存在的情況下,自然在人數上多過於友中和平派。然而當民進黨繼續涉入美中競爭,採取一面倒向
美國的策略,而非展現中華民國自主性,從維繫美中台和平的角度出發,在軍事日益緊張的現實下,雖然仍可擁有反中戰爭派的支持,但卻必然會開始失去反中和平派的信任,成為蔡英文的民意破口。
此外,從國內因素來看,目前在野勢力的團結與提升,也讓民進黨如芒刺在背。首先,
國民黨與民眾黨近期在立院召委的合作,就成功削減綠營的力量;其次,對比國政基金會的民調,6月罷韓到9月中旬,國民黨的支持率從13.7%提升至20.9%、民進黨則從32.9%減少到26.7%,雙方差距從19.2%縮小至5.8%。
而藍綠兩黨之所以此消彼漲,除前述國內外因素外,國民黨在江啟臣上任後所展現的網路聲量重振也可能是重要因素。從大數據庫檢視,罷韓之後,藍營在臉書社群的聲量高於綠營16%左右,顛覆過去綠營擅於網路的印象;Youtube的熱度更是多出約67%。有論者可能認為聲量不代表一切,國民黨熱度高是負面聲量多。然而從民調數據來看,卻很明顯指出不同的結論。
總的來說,從公共議題失利、國際局勢變化,以及在野勢力凝聚來看,陷於派系分贓的民進黨,或許將讓蔡英文很快走下民意神壇。
(本文刊登於109.09.27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