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政局變化、美中矛盾加劇,在蔡政府第一任還算能被稱為「冷和平」的
兩岸關係,如今有逐漸「熱衝突」的趨向。雖然國際專家普遍認為還不至於到戰爭程度,但普遍都將台海作為國際衝突熱點,對危機升溫或擦槍走火表達憂心。
美國前海軍四星上將史塔夫瑞迪斯近日就在《日經亞洲評論》撰文指出,北京對
台灣逐步提高軍事行動和全面進攻的可能。
如果說國際緊張如此,台灣民意又是如何看待當前的台海危機呢?根據《聯合報》最新的「
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就顯示1分至10分的開戰可能評估裡,目前民眾已經認為達到4.2分,是過去10年的新高,遠高於馬政府時期平均的3.1分。而在兩岸敵友量表的軍事和政治部分,緊張或競爭程度也達到7.3分,外交更甚,達7.5分,三者都與馬政府時期5至6分的區間有顯著差異。整體而言,雖然台灣社會認為兩岸愈加軍事緊張,但尚未到瀕臨戰爭的程度。
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在8月進行的民調就顯示這樣的趨勢,多達79.6%的民眾認為兩岸近期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高。相較於去年的調查,今年台灣民眾認為兩岸關係轉趨緊張的因素轉變相當大,去年多為國內因素,包括台灣獨立、
民進黨執政、民進黨大陸政策和台灣
總統大選,占比就高達53%;然而今年台灣民眾認為兩岸緊張導因於國際因素的比重增加不少,如美中角力競爭、兩岸外交競爭、大陸持續軍事威脅、外國勢力介入占比達37%,台獨、民進黨執政和民進黨大陸政策則縮減至38%。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兩岸緊張,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滿意度會由黑翻紅。此外,從國際因素裡許多選項來自於大陸政情來看,當前台灣民意認為兩岸緊張的歸責對象,其實在大陸,具體而言,是大陸政府。
根據《聯合報》民調,民眾對大陸政府的負面印象來到歷史新高,達66%,僅21%有好感。在2017年時,負評者僅45%、正評者達44%;另一方面,台灣民眾對大陸人民的正面印象卻同樣是歷史新高,達60%,僅有25%持負面觀點。尤其是曾去過大陸者,好感更高,顯示兩岸交流對兩岸關係做出的重要貢獻。
從此來看,在台灣人普遍支持
蔡英文的兩岸策略、對大陸民眾有好感的情況下,北京就必須正視自身對於台灣民意趨向的負面影響,不能總將責任歸屬於台灣民眾和政黨,如此才能緩和當前的兩岸困局。更具體來說,大陸當局其實應該區分民進黨政府和台灣人民,雖然民進黨執政,但並不代表其總是符合民意。近期美豬或是和戰議題,就是如此。
軍事行動、民間獵巫,或是把中華民國派視作台獨、獨台,對付的不是民進黨,而是全體台灣人民,這只會讓台灣民心愈加反感,把兩岸社會推得更遠。
(本文刊登於109.09.29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