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八國集團」(G8)年度高峰會議上星期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開了3天。福田康夫首相首次有機會與各國領袖共聚一堂,因而大事舖張,花費達600億日圓,這並非外界猜測,而是外務省網站宣布的數字。其中300億專作軍警保護各國元首之用;外務省只分到255億作為會議開支,浪費令人咋舌。
福田本人與大會幾位發言人更不厭其煩地對世界各國來的採訪記者團疲勞轟炸,從7月7日的日美兩國經貿與競爭體制為配合自由貿易協定應如何改革,到最後他宣讀的「大會主席總結」(Chair’s Summary),長篇累牘,世界各地區所有問題,無一不包括在內,卻沒有幾個外國記者會把它讀完。
老實說,「八國集團」在1980年代或許說得過去,21世紀則早已過時。被屏除在G8之外,作為特邀貴賓的5國,不論就工業生產、蘊藏資源、開發潛力各方而言,超越法國或義大利不可以道里計。即使因固有成員反對,暫時無法改弦易轍,G8終究還是改成「G13」,較為合理。
這次8國領袖中,俄羅斯總統梅德維捷夫與英國首相布朗也是首次出席。對布希而言,則是任內最後一次了,美國是日本最大盟國與安全支柱,因此布希在7月6日提前乘「空軍一號」專機抵達,7日與福田開了一天雙邊會議。所談的兩國將迅速行動,打壓原油與糧食價格,究竟會產生多少效果,只有天曉得。其實主要因美國考慮與北韓建交,布希要說服日本盟誼鞏固,不必恐慌。
拘泥於傳統的日本外務省,遵循G8習慣,8日舉行一天的高峰會,只限原始8國領袖參加:即美國總統布希、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薩科奇、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俄國總統梅德維捷夫、日本首相福田、義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與加拿大總理哈珀。
其餘特邀貴賓,第一類政府領袖5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印度總理辛赫、巴西總統魯拉、墨西哥總統卡德隆和南非總統姆貝基則須等到9日才能與原始8國坐在一起,討論世界面臨的從辛巴威到緬甸的種種問題,因內容無所不包,也只能點到為止,無法深入解析。G8每次開會都如此,這回更無例外。
依照新華社報導,以非正式身分出席特邀貴賓與八國集團元首「對話」的,還有澳洲總理陸克文、印尼總統尤多約諾和南韓總統李明博。但日本外務省的貴賓名單上沒有這三位的姓名,不知為何。
第二類「特邀貴賓」囊括大部份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包括歐洲聯盟、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國際能源總署、獨立國家國協協(CIS,俄羅斯主導的舊蘇聯國家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貿易組織等。這些人只有旁聽的份,除散發文件,希望各國外交部長能帶回去交給主管司參考外,沒有他們講話的餘地。
這樣的高峰會,功能只在宣傳地主國的國際地位,實際收穫有限。《紐約時報》特派員7月10日的報導,指出雖然會中決議對排放溫室氣體「大量削減」(deep cuts),預定到2050年減少一半。環保團體仍不滿意,質問這一半的基數是怎麼算出來的。究竟是以1997年《京都議定書》時為底數?還是以現今已較當年增加了25%的排放量為基數﹖沒有人願意回答。
雖然胡錦濤以前只參加過四次,但他深知G8的缺點,在北海道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2天。在中央書記處令計劃、王滬寧與國務委員戴秉國和外長楊潔箎陪同下,胡單獨會見了日本、美國、俄國、法國、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多國領袖,另外集體會見了其餘特邀4國元首。
從會見對象的選擇,可看出中國大陸對這些國家重視與否的態度。大陸新華社雖然對中國參與G8峰會大吹大擂,卻也發表了一篇社論,題為〈沒有中國的八國集團是殘缺的〉,顯然在呼應G8改組的要求。
7月9日下午3時30分,「胡布會」後,兩人共同召開記者會。布希先一語帶過說,他們談到「台灣問題」,但是也談到許多其他地區問題,如非洲蘇丹共和國達富爾區衝突。胡錦濤哪肯讓他這麼容易脫身?依照白宮發表的兩人對媒體談話紀錄,胡主席清楚地表示,他曾向布希重述中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告知布希台灣海峽的現況,也要求美國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本文刊載於97.07.14 聯合報第A21版,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