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會大眾對公共衛生的焦點都聚集在接二連三的問題食用油事件與防範伊波拉出血熱擴散來台,卻忽略了國內登革熱疫情正在延燒的問題。今年登革熱疫情,創近12年的高峰,截至11月6日為止,全國本土病例累計9,608例,其中入夏後本土病例為9,594例,分別為高雄市9347例、屏東縣125例、台南市56例、新北市12例、澎湖縣11例、台北市8例、台中市7例、雲林縣5例、新竹市4例、台東縣、桃園縣及嘉義市各3例、苗栗縣、新竹縣、嘉義縣及彰化縣各2例、宜蘭縣及南投縣各1例。雖然病例主要集中在高屏地區(特別是高雄市),但其他縣市均有出現登革熱病例之風險,連澎湖離島也不能倖免,因此民眾對疫情有提高警覺之必要性。
為何筆者要在此呼籲民眾注意登革熱疫情呢?因為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已經出現75例登革出血熱病例,其中55例出院,9例死亡,11例住院;加上南臺灣曾在同一時間流行第一至第四型登革病毒,當同一患者感染不同類別之登革熱病毒,將容易出現嚴重的登革出血熱症狀,也提高染病的風險。因此,可以解釋國內為何已經出現9例登革熱死亡病例。雖然本週疾病管制署綜合近期各項登革熱疫情趨勢分析,研判疫情已經度過高峰,開始趨緩,但是仍然新增1例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因此呼籲疫情雖然未持續上升,但是對
台灣民眾的威脅,不亞於伊波拉出血熱,甚至比問題食用油有更直接的影響,因此民眾不可以擅自掉以輕心。
由於登革病毒不是直接人傳人,而是透過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等病媒蚊傳播,當病媒蚊叮吮帶有登革病毒的血液後,病毒在蚊體體腔與唾液線繁殖,當牠再叮吮其他人體,就會將登革病毒帶到另一個人的體內,使他人染病。由於斑蚊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因此以流行病學的角度,屬於一種「社區病」與「環境病」。一旦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周遭環境又有利於病媒蚊孳生,該地區就有流行的可能。這次疫情最嚴重的高雄地區,疫情延燒已近半年,主要是病媒蚊數量並未減少,導致病媒蚊四處傳播登革熱,造成疫情的擴散。
南部衛生單位已經針對疫情進行社區噴藥與消毒工作,還是無法有效遏止病媒蚊傳播,推測當地的病媒蚊可能已經產生抗藥性,或是病毒突變而使傳播速度變快。目前衛生單位面對排山倒海的病例數量,已經無暇進行相關檢測,首要之務還是要積極清除孳生源,沒有病媒蚊,才能有效阻斷登革熱的散播。此外,疫區民眾也應提高警覺,了解登革熱的症狀,除了發病時可及早就醫、早期診斷且適當治療,亦應同時避免再被病媒蚊叮咬,以減少登革病毒再傳播的可能。而身為第一線的醫師應提高警覺,對於出現腹痛、持續嘔吐、嗜睡等登革出血熱警示徵兆之病患,及早採取適當的醫療處置,減少重症及死亡個案的發生。
當前南部選情白熱化,登革熱防治已經淪為政治口水,此舉非常不智。兩黨應放下成見,攜手解決登革熱的疫情,讓疫情盡快降溫。想想罹患出血性登革熱的75個病例,背後代表75個家庭。相關單位應儘速讓登革熱疫情降溫,才是百姓之福。
(本文曾刊登於2014/11/09 中央網路報星期專論)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