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14年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演(RIMPAC 2014)於6月26日開幕,並持續到8月1日結束。這項由美軍主導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海上聯合軍演,主題是「能力、適應、合作」,有來自22個國家的40餘艘水面艦艇和6艘潛艦、200多架飛機,以及2.5萬餘人參加。中共海軍派出4艘水面艦、2架直升機、1個潛水分隊、1個特戰分隊、1個醫療分隊,共計1100餘名官兵參演,是僅次於
美國規模排列第二的隊伍。
這次演習中共海軍派出的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岳陽艦、綜合補給艦千島艦與和平方舟醫院船,由編隊演習指揮員趙曉剛帶領,分別於6月25日至7月8日,參加演習港岸活動;隨後在7月9日至7月30日,執行演習海上實施階段,內容包括輕武器及火炮射擊、海上橫向物資傳遞、損管救援、艦艇編隊運動、反海盜和海上攔截、直升機與艦艇協同突擊、多船協同攔截與登臨、轉移受災人員等課目;此外,中共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在演習階段舉辦醫學論壇,派遣人員參加美國仁慈號醫院船、美國「佩特立烏」號兩棲攻擊艦舉行的多邊醫學論壇,討論醫院船在人道主義救援減災作用、水下醫療、燒傷處理,以及大量傷患處置流程等課題。另中共海軍亦派出偵察船到夏威夷附近的國際水域,監控正在進行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克利爾表示,中共海軍此舉符合國際法,不過中共海軍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聯合軍演,是希望與其他國家互動,建立互信,派出偵察船還是讓人感覺有點奇怪。
相較於歷屆的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演,這次演習設置科目內容更加廣泛,對於應付恐怖攻擊、自然災害,以及維護局部區域穩定等,共同威脅領域的比重有所增加;同時,這次演習增列更多人道主義救助內容;此外,2014年環太平洋多國聯合海上軍演,是不針對任何第三方的海上聯合軍演,也是環太平洋國家海軍深入合作的一次嘗試,其目標在於提高參演各國海軍聯合行動,以及共同應對海上威脅的能力。
自1971年開始舉行的環太平洋多國海軍聯合軍演,最初參加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以及紐西蘭等五國,至今已有24屆並擴大到23國,其間,中共海軍曾在1998年派出觀察員參與環太平洋軍演。這次美「中」海軍達成共識,中共海軍首次參演就有七個課目,表示美國有意增加互動以改善兩軍關係,不過,所有傳統安全項目主要由美國及其盟國進行,中共海軍完全沒有參加。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哈里斯表示,中共海軍參加環太平洋軍演科目,體現了「中」美兩國及其他環太平洋國家海軍可能遇到的共同挑戰;中共海軍參加環太平洋演習,能夠增加雙方的軍事透明度,加深相互瞭解,以及演練如何應對太平洋上出現的危機,例如近期馬航MH370搜救行動,以及去年菲律賓「海燕」颱風災後救援。在同一個記者會場合,中共海軍參演編隊指揮員趙曉剛大校指出,中共海軍參加這次軍演的主要目的有三,首先是推動「中」美新型軍事關係;其次是深化與各國海軍專業交流與務實合作;第三是展示共軍為維護區域安全穩定的積極態度。2014年8月1日環太平洋聯合軍演結束時,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表示,中共將設立「東海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以因應西太平洋海域的形勢變化。
美國國務院東亞事務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強調,美「中」軍事交流過程中,美方的目標是建構「持續且有實質內容」的合作;同時,美方將繼續密切關注中國大陸軍事發展,鼓勵中共在軍費開支和現代化建設方面展現更大透明度,將有助於各國更好瞭解共軍的戰略意圖;此外,美「中」兩國需要從高層和工作組對話、地方政府、行業組織、商界和民間對話等方面進行開放、廣泛溝通,以增進互信,例如美方邀請中共海軍參加2014年環太平洋軍演,將有助於減少雙邊關係的不確定性。
今年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中,日本派出神盾驅逐艦「霧島」號、直升機航艦「伊勢」號和3架P-3C反潛機,以及740名日本海上自衛隊;同時日本陸上自衛隊派出離島防衛部隊「西部方面普通科連隊」40名官兵參加軍演,與美海軍陸戰隊一同進行使用直升機和小艇登陸訓練;此外,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模擬颶風災害發生後的人道救援訓練中,首次擔任各國參演部隊的指揮。不過,中共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沒有一起演習。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河野克俊表示:「雖然與中國的雙邊關係沒有進度,但非常歡迎中國加入多邊框架」。另美國與菲律賓則是選擇在環太平洋聯合軍演期間,開始在南中國海進行「聯合海上戰備與訓練」。菲國目前與中共在此海域陷入領海主權爭端,當美菲簽署新軍事協議後,菲國將配合美國「睡蓮計劃」,建立可信的海上防禦能量。
二、美「中」軍事關係瓶頸難突破
2013年6月加洲「陽光莊園」歐習會,以及2013年8月「中」美國防部長在華府會談,達成美「中」兩國加強軍事交流五項共識。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兩軍建立重大軍事演習相互通報機制,以及戰略規劃部門將成立對話窗口。隨後,「中」美兩軍高層展開密集互訪對話,包括大陸國防部長常萬全、海軍司令員吳勝利去年訪美,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與空軍參謀長威爾斯,亦於去年訪問大陸;2014年三、四月間,美國陸軍參謀長與國防部長海格爾先後訪問大陸,並首度登上「遼寧號」航艦。接著共軍總參謀長房峰輝於5月中旬訪問美國,參觀美軍第三艦隊「雷根號」航艦,並與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在五角大廈會談,雙方同意協商建立重大軍事活動通報機制和海空軍安全行為準則;此外,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克利爾亦於7月中旬,赴北京參加「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近年來,共軍不斷擴大兵力投射範圍,與美國的亞太軍事實力差距漸漸拉近,但是,美國與中共軍方長期以來缺乏穩定的接觸,可能增加雙方誤判對方戰略意圖風險,因此,美國有意與中共建立穩定的軍事互動關係。同時,美方認為,美中戰略互信必須透過「更多的討論、聯合演習,以及人員交流對話」才能逐漸建立,例如今年美泰兩國的「金色眼鏡蛇」軍事演習,以及「環太平洋聯合軍演」,都邀請共軍派員參加。但美國與中共對於建立穩定的軍事交流與戰略對話,卻有不同的盤算。
北京方面強調美國應採取必要措施,改善軍事關係與戰略對話的障礙:第一,終止對台軍售及
台灣關係法;其次,美國應取消自天安門事件以來對中共的武器禁運;第三,美國應停止在中國大陸領土附近的空域,以及近海執行偵察任務;第四,美國應取消《2000年國防授權法》中,限制十二項美「中」軍事交流內容。但是,這些增進軍事關係的結構障礙,多數受到美國聯邦法律規範,連美國總統都必須遵守,並不是美國軍方可以獨自承諾調整改變。此外,美國國會近來在年度國防授權法決議案中,頻頻提出要求加強監督美「中」軍事交流質量的附帶條款。
美國方面在推動美「中」軍事交流與戰略對話,也面臨相當明顯的限制因素,其中包括:(一)大陸軍方瞭解美「中」軍事科技能力差距仍大,因此不願在增加透明度的要求下,透露積極迎頭追趕的項目;(二)大陸軍方不願讓美國知道積極強化戰力的關鍵領域;(三)美「中」雙方的政治領導人,都傾向於把雙邊的軍事交流與對話,納入彼此政治互動關係的重要環節,成為提升或降低政治關係的籌碼。從大陸軍方角度觀之,美「中」軍事交流與戰略對話的限制因素關鍵,在於美國對中共的戰略意圖仍缺乏友善的具體指標,甚至挑明中共就是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假想敵。
目前,美國朝野各界高度不滿共軍駭客對美國網路安全威脅,包括網路間諜、竊取智慧財產,以及透過網路破壞關鍵基礎設施等敵意行為;同時,中國大陸的領導群普遍認為,美、日、澳洲軍事同盟仍然把中共視為假想敵,雙方儘管有再多的軍事交流與戰略對話,恐怕也無法化解彼此在關鍵要害議題的戰略互疑。因此,這次共軍首度參加由美軍主導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主要參加演習項目均與關鍵性傳統安全課目無關,顯示美「中」軍事關係互信基礎仍然非常脆弱。不過,環太平洋軍演結束後,美國海軍部長馬伯斯就對中共海軍發出邀請,希望美「中」能舉行更多海上聯合演習,例如雙方航空母艦互訪對方港口,希望藉此緩和亞太地區的海上緊張局勢。
三、美軍發展「全球即時打擊」能量
美國防部公佈「四年期國防總檢討2014」指出,美軍未來發展三大原則,首先是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後,將不再維持長期、大規模作戰兵力規模;其次,對於潛在敵人,美國必須維持科技領先,尤其是在遠程精準打擊、太空,以及網路領域;第三,美軍必須擁有迅速應變之準備與能力,以決勝戰力防範嚇阻失敗。同時,美軍將進一步縮減現役部隊兵力與結構,並擴編特種作戰部隊、網路戰能量,以及「全球即時打擊」等關鍵能力。此外,美國空軍將部署「宇宙人造衛星狀態監控計劃」(GSAP),預定發射數枚具備光電偵測功能的人造衛星,掌握太空中其他衛星的動態。GSAP人造衛星可以在地球衛星軌道(GEO)上自由移動,持續觀察美國「有興趣」的特定地區;同時光電偵測人造衛星可以組合各種感測器與望遠鏡,監看其他國家衛星的活動。2014年7月中旬,美軍成功發射兩枚具備光電偵測功能的人造衛星。對於中共與俄羅斯的衛星而言,GSAP將具有牽制與蒐情的雙重潛在威脅。另GSAP也將成為美軍發展「全球即時打擊」能量的重要環節。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希指出,當前美國軍事戰略主軸是為應對「two two two and one」的威脅,其內涵包括俄羅斯與中共、伊朗與北韓、恐怖組織與跨國犯罪集團,以及網路空間;同時鄧普西表示,「如果太平洋、北韓,以及波斯灣出現任何衝突,不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亡,甚至會影響美國本土的安全,因此美國必須加速讓部隊轉型,使其能夠同時解決多個目標」。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麥克雷,已正式提出「全球特種部隊聯盟」計劃,給予特種部隊更大的行動自由度,並實施全球部署,將特戰隊員直接放在中東、亞洲,以及拉丁美洲據點。美國國防部也籌組規模可與中情局相當的間諜網,並將此能量與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作,接受國防部指派任務。
歐巴馬強調建構精巧強軍力的國防戰略,主要在嚇阻俄羅斯與中共、北韓和伊朗,因此,美國將發展更靈活的軍隊,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能量,並保持波斯灣、印度洋,以及南海地區運輸航道的暢通。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克利爾即指出,美國將把軍事重心轉往亞洲,而且是會藉著輪駐方式,達到擴大駐軍目標,根據美國與菲律賓最新達成的軍事協議,美軍將頻繁訪問菲國,增加聯合軍演質量,同時美國將在菲國軍事基地儲藏軍事物資並修建設施;此外,洛克利爾表示,他掌管的夏威夷太平洋美軍指揮部,已在澳洲北部設立陸戰隊和特種部隊訓練機構,並輪調戰艦到新加坡,因為南海航道每年有五兆美元的商業利益,其中美國利益就佔一兆兩千億美元,而美軍太平洋總部必須履行,確保南海航道自由航行安全的重要任務。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局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政府在二○一六年時的國債將高達二十二兆美元;目前美國的國防預算為五千七佰多億美元,仍處在歷史高峰期,還有刪減空間。美國國防部推動國防結構與任務轉型的大工程,除了在二○一四年底撤出阿富汗戰局外,美軍將逐步把地面常規部隊撤離歐洲和中東地區,但會擴大在全球重要據點的特種作戰部隊能量,並在亞太地區保持「海空整體作戰」的戰略威懾優勢。因此,未來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將結合「全球特種部隊聯盟」計劃,進駐亞太地區重要據點,甚至在關鍵航道上建立浮動式的海上特戰基地;同時,美軍亦積極開發「全球即時打擊」作戰系統,使得美國的特種作戰能量,結合新武器能夠在一小時內精準攻擊,世界上任何一個關鍵的政治軍事目標,達到「斬首行動」的戰略威懾效果。這次環太平洋軍演中,美陸軍阿帕契攻擊直升機完成「著艦認證」,使陸軍戰鬥航空旅能夠藉由船艦投射到陸地,或在海上執行任務,以強化「全球即時打擊」作戰系統能量。
美日兩國在2012年11月中共召開十八大時,即在黃海地區舉行針對中國大陸的聯合軍事演習,並出動X-47B航艦起降的無人戰鬥機;另分別在2013年與2014年3月間,美韓兩國選在中共召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展開年度的「關鍵決斷/鷂鷹」聯合軍事演習,並積極演練特種作戰部隊結合X-37B太空無人戰機的「全球即時打擊」作戰系統。此外,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2013年的「先進高超音速武器(AHW)首度測試成功,而美國陸軍負責人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AHW將於2014年八月進行測試,如果成功將進一步推展「全球即時打擊」(PGS)計劃。
美國國防預算雖然面臨刪減的痛苦考驗,但也成為加速國防轉型的契機。美國國防部是否能夠在預算精減格局下,將美軍成功轉型為"快速精準打擊關鍵目標"的勁旅,是亞太國家密切持續觀察重點。
四、大陸積極擴展海空軍力
「中」美在亞太地區軍力消長變化,將成為影響亞太國家決策的重要變數;美國是否能夠繼續保持在亞太地區的軍力優勢,亦將牽動亞太國家政局演變和外交決策方向,進而影響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鍵利益;此外,隨著大陸軍力崛起,亞太地區公海、空中航線、太空領域,以及網路電磁頻譜空間等,都陸續出現「中」美兩強競合格局,這也讓美國及亞太國家意識到,亞太地區公共領域的控制權與使用權,都將出現權力重組的競爭。
現階段大陸海軍擴展戰力的關鍵能量包括:(1)美國航艦剋星東風21D反艦導彈;(2)核動力潛艦及潛射洲際彈導飛彈;(3)航艦衛星導彈的「組合拳」;(4)無人戰機與航母艦機載機J-31組成的航艦戰鬥群;(5)自烏克蘭引進"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6)「蛟龍號」深海潛水器及新一代核潛艦技術;(7)「和平方舟醫院船」搭配海測船全球遠航;(8)發展新原理發動機為船艦、戰機、巡弋飛彈等提供動力保障。
從共軍近年來積極擴軍的實際行動觀察,其為提高奪取制空權、制海權,以及增強遠海和太空控制能力,正不斷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做為軍事鬥爭準備的物質基礎。不過,根據美國海軍機構評估,大陸海軍仍然沒有能量執行全面性聯合作戰行動,也缺乏維護戰鬥海域持久空優的武力;同時,大陸海軍還沒有能力執行航艦戰鬥群的聯合打擊任務;此外,大陸海軍的反航艦作戰、反潛艦作戰、反制地面攻擊作戰能力,以及支持遠洋作戰的後勤補給能力,仍然明顯不足。另大陸空軍主力戰鬥機的發動機,仍需仰賴俄羅斯及烏克蘭提供,形成大陸空軍戰力關鍵弱點。例如,大陸首批20架「殲-20」戰機,仍將採用俄羅斯升級型「AL-31」,或「AL-117S」發動機,因為大陸自製的「WS-15」代號「峨嵋」發動機,仍然無法支持「殲-20」所需要的能量。
目前,大陸海軍正在發展「偵打一體」的艦載無人戰機,而且可能在有人駕駛艦載機部隊開始運作的同時,也建置具備作戰能力的航艦無人戰鬥機部隊。據瞭解,美國的航艦起降隱形無人戰鬥機X-47B,已經測試成功,並準備部署成軍。大陸研發的艦載無人戰鬥機「利劍」日前在網路曝光,並宣稱已擁有空中加油及在航艦上起降的技術。基本上,從共軍對無人偵察機、無人戰鬥機、無人機空中加油能量,以及無人轟炸機的研發、生產製造、操作人員培訓,以及向以色列及伊朗等國,引進先進技術等具體措施觀察,大陸積極發展無人戰機航艦戰鬥群,作為執行反介入戰略利器構想,已經逐漸形成氣候,也成為發展航艦戰鬥群的亮點。不過,大陸的這套戰略構想與行動計劃,仍然面臨具體的技術瓶頸,因為,無人戰機的「偵打一體」功能,必須仰賴穩定可靠的衛星通訊鏈路,才不會迷航或中途失控墜落。大陸的航艦戰鬥群與艦載無人戰機,都需要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支援,才能夠確保戰力的發揮。但是,目前大陸的北斗衛星還沒有能力提供,無人戰機運作所需要的衛星通訊鏈路指管通情能量,也缺乏反制美軍電子戰干擾的技術。
五、美亞太戰略已力不從心
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萬一日本因釣魚台和北京衝突,美國依據「美日安保條約」有保護日本義務;至於釣魚台主權歸屬,美國不表示意見。然而,美日雙方有關「跨太平洋夥伴協議」(
TPP)關稅談判至今仍然搞不定。顯示,美國在推展對自己有利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採取兩手平衡策略,讓日本與中共都能為其所用,但當美「中」日三國深層利益矛盾浮現時,美國的如意算盤恐將撥不下去。
日本防衛省曾經發佈《東亞戰略評估》,透露出對美國能否有效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的不安感;同時,日本戰略圈人士擔心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採取的是「競合策略」,而非「零和博弈」,美國只是運用日本做為牽制中國大陸的棋子,所以美國推動「海空整體作戰」,保持在亞太地區的威懾力量,同時打算在戰局尾聲才投入地面部隊,以有利主導戰後的政治安排,但卻要日本先面對中國大陸強大的軍力,恐怕不符合日本長遠的國家利益。
目前,美國國防預算正面臨大幅刪減的痛苦考驗。2012年美國防部發表「聯合作戰介入概念」文件指出,在亞太地區發生衝突時,美國應該攻擊敵人的網路與太空衛星,同時也應該縱深攻擊敵人的「反介入」能量,包括反艦導彈基地等,以及人口稠密地區。然而這種作戰思維將導致戰爭快速升級,甚至引爆核武大戰。美國運用「海空整體作戰」是非贏即輸的戰略,如果不能讓中共徹底屈服,戰局將難收拾;同時,美國企圖以「震憾與威懾」戰略壓制中共,可能會被中共視為虛張聲勢。
根據最新蓋洛普民調顯示,美國精英階層對美國全球領導力衰退表達擔憂,但多數民眾對美國介入外國事務並不熱衷,因為他們認為美國自己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就不要再多管別國的事,尤其當美國新能源革命興起,將不需再依賴石油進口後,這種不願介入國際事務的氛圍可能會益加明顯。此外,美國戰略圈正興起重新檢視亞太盟邦價值的討論,其主要觀點如下:第一,美國在朝鮮半島駐軍反而造成南北韓分裂持續,如果美國同意離開南韓,以交換中共停止支持北韓,讓南北韓自主協商統一,反而可以讓朝鮮半島「芬蘭化」或「瑞士化」,並促進北韓人民改善生活;第二,美國在日韓駐軍雖暫時凍結兩國的衝突,但美軍若離開日韓,反而可以促進日韓兩國政府,直接協商和平共處之道;第三,美國規劃運用亞太盟國友邦,發展針對中共的「海空整體作戰」措施,將可能加速美「中」兩國陷入冷戰式的對抗,其結果反而讓美國國家利益受損;第四,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變相鼓勵亞太盟國,成為安全架構的「免費乘客」,例如南韓的國防預算只佔GDP的2.7%,而日本只佔0.88%,然而大部份維護亞太安全成本都轉移到美國納稅人身上,對美國人民不公平。
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若無法調整對中共的兩手策略,仍企圖運用「軍事安全、經貿利益與共同價值觀」鞏固亞太盟國友邦,以制衡「中國崛起」,其結果恐會徒勞無功。畢竟,美「中」戰略競逐惡化是造成亞太國家集體焦慮的根源。同時,美國國內的主流民意認為,美國應該先積極振興經濟,脫離財政困境,才能夠有實力主導國際社會。
六、我國應對策略建議
美軍兩年一度在夏威夷主辦的環太平洋聯合軍演,亞太地區只有少數國家未曾參加,包括中國大陸與台灣。這回中共海軍首度參加,只剩下台灣和北韓未曾受邀參加。我國國防部曾積極爭取,希望至少能參加人道救援演習,美國國防部與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富比士均表示樂觀其成,但國務院主管官員認為,我國與美國無邦交,而且還牽涉到美「中」關係的政治敏感性,最後還是不同意我國參加2014年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演。
隨著台海
兩岸互動關係的質量俱進,擁有關鍵性指標作用的台美軍事合作關係益顯敏感。首先,從台灣利益角度觀之,台美軍售與軍事合作關係的維持,是保障台海和平穩定與軍力動態平衡的重要支柱,當馬總統積極推動
兩岸經貿互動交流之際,台灣仍然需要美國在軍事上的支持與協助,以確保兩岸互動能維持在「互利雙贏」軌道前進。不過,中華民國在國家安全戰略選擇上,遲早都必須面對「台美軍售及軍事合作關係」的形勢變化。一旦台灣選擇逐步與大陸進行政治經濟融合,美方勢必會調整其對台軍事合作的政策與質量;另若台灣選擇繼續保持美「中」台軍力動態平衡現狀,則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將遙不可及。隨著美「中」在亞太綜合實力消長變化,台灣方面對於動態平衡現狀還能維持多久,已經開始保持警戒並未雨綢繆。
其次,從中共利益的角度觀之,美國雖然有意擴大與中共進行軍事交流,同時也一再強調,維持台海地區和平穩定及保障台海議題和平解決,是美國的政策與目標,但是,中共方面認為,美國顯然還不願意放棄對台灣的影響力,或者美國仍然有意運用台灣,做為牽制中國大陸發展的棋子,因此,中共方面認為在兩岸互動日益密切頻繁之際,台美軍事合作關係的維持,代表中共方面仍有必要在主權議題上緊守立場,以防範台美之間形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利益共同體。
最後,從美國利益的角度觀之,美國為確保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並朝向和平解決的方向努力,仍有必要繼續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灣提供防禦性的武器和適當的軍事合作關係,其一方面可以維護美國在此地區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保證台海兩岸的歧見,必須以和平的方式化解。然而,美國也會擔心,一旦兩岸從經貿融合進入政治性整合階段,台美軍售與軍事合作關係在新形勢中,恐將面臨調整。目前台海兩岸所進行的良性互動是美國所樂見,但美國仍將視台灣在防衛上的需要,繼續出售相關的武器裝備,以強化台灣在與大陸對話時的信心。不過,美國方面也開始注意到,一旦兩岸互動關係更加密切時,美國也必須提防其重要的軍事科技會從台灣流入共軍手中。因此對台出售先進戰機及潛艦等敏感性高的武器裝備也會有所保留。近年,隨著美「中」戰略競逐情勢加劇,美國戰略圈部份人士認為美國有必要善用〞台灣牌〝,加強台灣經濟軍事能量,做為牽制中共的有利工具,以墊高中共在亞太地區擴張勢力的成本。
現階段,台北方面的主流意見認為,
台美關係必須先鞏固,才能進一步探討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同時,台海兩岸建構軍事互信機制,不能夠影響到美國對台軍售與軍事合作質量。因此,台北方面希望美國採取具體步驟,強化鞏固台美經貿軍事關係,以增加台北與北京協商和解制度化時的信心與安全感。換言之,台灣如果調整國防戰略不以中共為唯一假想敵,而是以處理專屬經濟海域範圍內所有重大威脅、危機或災難,作為國防戰略核心思維,等於是開拓一條台灣同時可與大陸發展和解制度化,也可和美國繼續保持軍事安全合作空間,並有機會創造美「中」台三贏結果的新構想。
兩岸現雖和平往來,但軍事上還是互為假想敵,處於「敵對」狀態。在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仍是障礙重重當下,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演其實可以當做試金石。如果兩岸都能參加,並在海上並肩演練救援救難科目,則下一步將可以互相派員觀察彼此演訓,再逐步循序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落實和解制度化,讓台灣海峽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基此,2016年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演,美國應積極排除障礙,主動邀請中華民國海軍參加非傳統安全科目,以展現維護亞太區域和平穩定的誠意與決心。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