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美國2024年政經變局圍繞著總統大選發展,拜登總統將自己定位為「美國民主捍衛者」,把競爭對手川普定義為「瘋狂獨裁者」。民主、共和兩黨都強調「美國優先」,要振興經濟發展製造業,為中產與勞工階級創造就業機會,但是兩黨在國會除了「敲打中國」較有共識外,針對美墨邊境非法移民、俄烏、以哈戰事、墮胎自主權,以及處理巨額國債等議題,都有顯著分歧意見甚至針鋒相對。年來,共和黨控制國會眾議院多數,拜登政府的多項立法議程與預算案,經常被共和黨杯葛、拖延或撤銷。目前,拜登總統支持度已跌落40%,約70%受訪者認為拜登年事已高,不應該競選連任。副總統賀錦麗表示,「自己準備好在必要時接任美國總統」,共和黨則發動「投給拜登,就是投給賀錦麗」的新攻勢。
美國司法部特別檢察官調查「拜登不當處理機密文件案」,今年2月間以不起訴處分結案,但指出拜登是「親切但記憶力不好的老人」,讓拜登總統競選連任蒙上陰霾,必須亟力強調自己記憶力很好,並在3月的國情咨文演說賣力演出。同時,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俄烏、以哈戰事、極端氣候災難等,已經扭曲全球供應鏈效率,干擾美國供應鏈穩定,導致通膨問題持續不墜,讓美聯準會遲遲不願降息。此外,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發展,創造新工作機會與資本市場新動能,並在美國東西岸孕育「科技樂觀主義」(Techno-Optimism)新階級,成為美國支撐「西升東降」新能量,也為總統大選投入新變數。當前,美國經濟情勢好轉,失業率維持低檔、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下降,為拜登總統爭取連任增添助力。但是,拜登政府在總統選舉期間的重大施政挑戰,仍將有增無減,俄烏、以哈戰事漸失控正在侵蝕拜登總統威望。
拜登政府曾經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發展「歐洲印太一盤棋」架構,運用「太空衛星網通」能量優勢,布局「兩洋通吃」軍事戰略,結合「美歐經貿科技委員會」、NATO、AUKUS、QUAD、「五眼聯盟」、「美國-東協峰會」、「印太經濟架構」,以及美國與日本、南韓、澳洲等雙邊軍事同盟,組成以美國為首的「天下圍中」聯盟。同時,美國認為歐盟在俄國威脅下會積極擁抱北約,印太多數國家面對共軍威脅,普遍希望美軍留在印太制衡共軍。不過,拜登政府對付中共與俄羅斯布局,在印太與歐洲展現影響力,但在經貿投資領域誘因不足,難讓印太與歐洲盟國全面配合美國政策。拜登政府曾經規劃在2023年11月主辦APEC領袖峰會時,發表「全面新願景」,宣告美國不僅在印太扮演安全角色,也想發揮經貿投資作用。但是,拜登政府意圖深化與印太經貿合作計劃,在政府內部意見分歧與國會議員抵制下「胎死腹中」。顯示,美國國內強調「美國優先」保護主義氛圍濃烈,拜登政府的「國際主義」無力扭轉趨勢。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由拜登與川普再度對決,目前川普在多數搖擺州民調支持度暫時領先拜登,重返白宮機率升高,已讓美國的歐亞盟邦嚴陣以待。加拿大等國已經成立「特別小組」,研擬應對「川普新政府」全盤策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憂慮川普若當選總統,將停止對烏國軍經援助,歐盟國家將被迫增加國防預算,日本、南韓與我國也必須增加分擔安全成本,中共則將面臨輸美商品新增高關稅壓力,中東地區也將面臨川普「偏袒以色列」新局。近年,拜登總統展現美國的國際領導力,但外交政績仍難拉高國內低支持度。現階段,拜登政府在總統選舉已經陷入苦戰,積極派出閣員接受媒體專訪並到智庫宣揚政績。
同時,美國聯邦大法官對墮胎自主權、槍支管制、環境保護等做出保守裁決,激發民主黨、中間選民與婦女等自主意識,已成為2024年總統選戰重要議題,讓民主黨總統、國會議員候選人擁有「反守為攻」底氣,力抗共和黨總統、國會議員候選人,以及川普所領導的「紅潮」。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月最新民調顯示,川普領先拜登的支持度正在縮小。今年11月5日無論美國由誰當選總統,美國的盟邦們普遍擔憂美外交政策「內政化」已難逆轉,盟國關係「不確定性」恐將越來越高。此外,美國國會兩黨議員們對經濟、財政、預算赤字、國債危機、移民、槍支管制、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墮胎自主權等議題的兩極化僵局,恐讓下一任總統在應對國內與國際挑戰下,變得「焦頭爛額」。
二、美國政經變局重要觀察指標
2024年是全球重要選舉年,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分析報告指出,全世界有78個國家,要舉辦83場全國性選舉,其中最受關注、影響範圍最大的就是,11月5日的美國總統大選。今年美國整體政經變局走向,都將受到總統選舉競逐牽制,主要的觀察指標首先是,美國社會的主流氛圍消長變化,包括「美國優先」主張、貿易保護主義、中西部的「孤立主義」、東西岸的「自由主義」,以及受惠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科技樂觀主義」等;第二是美國國內的經濟情勢變化,包括失業率、利率、採購經理人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油價、預算赤字、國債危機等;第三是拜登與川普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健康狀況;第四是川普的官司訴訟與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是否影響川普競選總統的資格;第五是美國選民對「墮胎自主權」支持程度變化;第六是美國國會兩黨議員與選民對俄烏、以哈戰事、美「中」關係,以及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的態度變化;第七是獨立總統參選人小羅伯特甘迺迪支持度消長變化;第八是6個關鍵搖擺州包括喬治亞、亞歷桑納、賓州、密西根、威斯康辛、內華達等州,對共和黨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支持度變化等。
2024年總統大選共和、民主兩黨實力相當,競爭將非常激烈,拜登與川普再度對陣,影響選舉勝負關鍵是「2024年中的美國經濟狀況」。年來,美國經濟與就業市場表現強勁,打臉部份機構預估聯準會,以「暴力升息」來降低通膨的做法,最終會導致經濟衰退與失業率攀升。拜登政府2024財年編列約8700億美元國防預算,2025財年增加到約8900億美元,都撥列千億美元用於研發尖端武器裝備,準備應對來自「中」、俄戰略性武器威脅,讓美國成為全球「安全避風港」,也讓面臨戰爭威脅的歐洲、中東、東北亞等地區資金朝美國移動,更讓美國庫券在國際市場屹立不搖,展現「美軍美元美債」堅若磐石「共生關係」。同時,拜登政府鼓勵區域合作,應對極端氣候等跨國性挑戰,重建盟國與區域夥伴對美國領導的信心,並確保軍事能量與新興科技領先優勢,應對中共競爭新威脅。
美國「朝野兩黨惡鬥」是國安最大威脅,拜登總統屬民主黨、國會眾議院由共和黨掌握多數、國會參議院民主黨比共和黨多2席優勢,讓諸多重大法案與預算案在兩黨僵持下停擺,600億美元援烏預算案卡在國會眾議院,2024財年聯邦政府仍要靠「臨時支付方案」(CR)維持運作,也讓拜登政府重大施政拖延,牽制美國發展全球影響力,更讓美國的盟國友邦,在面對美「中」戰略競逐加劇時,必須準備「避險策略」。美軍參聯會前主席鄧普西直言,「聯邦政府鉅額國債影響建軍戰備,嚴重威脅國家安全」。年來,拜登政府為防範美軍陷入「多面作戰」不利處境,積極與中共當局接觸,穩定領導高層對話機制,保持美軍與共軍溝通管道暢通,避免雙方因誤解誤判爆發意外衝突。同時,拜登政府鼓勵中共能夠擔負「大國責任」,勸阻俄羅斯、伊朗、北韓等國自我克制,降低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風險。
2023年5月下旬,拜登總統赴日本參加「G7廣島峰會」前,就面臨聯邦政府必須「提高舉債上限額度」,才能夠避免「國債危機」爆發的兩黨角力難題。美國會眾議院在共和黨掌控多數情況下,刻意不讓「提高聯邦政府舉債上限額度法案」,在拜登總統出國前通過,導致拜登總統出席日本盛會時,在盟國領袖們面前威風不起來,還臨時取消到澳洲國事訪問,無法親自主持「四方安全對話領袖峰會」,以及「太平洋島國領袖峰會」等行程,必須匆匆趕回華府處理朝野兩黨角力難題,為「提高舉債上限額度案」,避免引爆「國債危機」奮戰。顯示,美國外交政策議題越來越有「內政化」傾向,讓美國內政外交議題複雜敏感難獲共識,更讓盟國友邦的「不確定感」升高。
自從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為維護歐洲安全,避免俄國軍隊入侵北約國家,逐漸將戰略重心從印太地區圍堵中共,轉移到歐洲地區對付俄羅斯直接威脅,讓日本、南韓、澳洲等印太國家擔心,美國的安全承諾恐「口惠實不至」。同時,拜登政府軍經援烏特別預算案在國會陷入苦戰,讓俄烏戰局前景悲觀,恐將衝擊拜登總統的連任選情。2023年10月,以哈衝突爆發後,美國為防範戰事擴大成為以色列與伊朗戰爭,甚至將沙烏地阿拉伯捲入,所以派出兩艘航艦戰鬥群,進入地中海地區與阿拉伯海地區,約束中東國家蠢動避免造成區域動盪,衝擊國際能源供應鏈穩定,引爆新一輪通膨危機。倘若以哈戰事外溢成為中東戰爭,讓美歐再度陷入能源危機與高通膨環境,恐將成為拜登總統爭取連任新障礙。此外,在當前各國爭奪能源的戰略環境下,石油與天然氣價格維持高檔震盪,將讓高能源價格與高通膨的「不確定性」,持續在總統選舉期間考驗拜登的執政能力。
三、影響美國政經變局重要議題
(一)經濟議題
拜登總統2021年上任以來,推行三法(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消減通膨法、晶片法),為美國創造約100萬製造業工作機會,持續對「中」輸美商品課徵懲罰性關稅,讓2023年美對「中」貿易逆差較2022年下降近20%,管制對「中」出口高科技的措施,讓中共面臨高科技發展瓶頸,拉開美國對中共的綜合國力優勢。年來,美國經濟展現強勁復甦,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總市值逼近全球5成,加上通膨持續下降,失業率維持低檔,引發市場期待聯準會即將達到「軟著陸」目標。美聯準會主席鮑爾認為,這是良性的經濟環境,但堅稱聯準會仍需要更多證據,證明通膨將持續下降,因為經濟前景仍有「不確定性」。2月5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全球經濟展望期中報告》指出,美國經濟前景改善抵消歐元區的疲軟,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預估為2.1%,聯準會將在第二季開始降息。拜登總統為爭取連任,強調美國在其政府領導下,經濟狀況穩健、通膨趨緩、失業率達到半世紀以來新低點,並成功營造「西升東降」新格局,向美國社會證明「民主美國勝過專制中國」。共和黨的川普陣營人士則強調,川普重返白宮後要削減聯邦政府支出,減少聯邦法規監管並減稅,嚴厲執行美墨邊境管制,要求北約等國增加分擔安全成本,不能繼續「佔美國便宜」等;同時,川普陣營指責拜登政府大幅提高聯邦政府支出,不僅造成巨額國債危機,還加劇通膨引發消費者物價上漲壓力,讓美國民眾的實際利益受損。
(二)美墨邊境移民議題
美國國會眾議院2024年2月13日,通過彈劾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指控其「蓄意且系統性地拒絕遵守」,保護美國邊境的法律,讓非法移民大量湧入美國。拜登總統隨即發表聲明指出,「這是眾議院共和黨人公然違憲的黨派之爭」,預計這項彈劾案不會在民主黨掌握多數的參議院通過。此前,德州州長阿博特1月下旬發起「孤星行動」,在美墨邊境架設鐵絲網,阻擋非法移民進入美國,槓上拜登主政的聯邦政府。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聯邦「邊境巡邏隊」,有權拆除鐵絲網。但是,德州州長下令德州國民兵堅決不撤鐵絲網,而且有多達25個共和黨州長聲援德州,讓美國恐爆發「內戰」議題浮出檯面。
拜登總統2021年就職以來一直設法應對,非法越過美墨邊境移民人數創新高難題。美國與日俱增的非法移民,不但讓美墨邊境執法人員疲於奔命,也讓非法移民前往城市,包括紐約與芝加哥等難以負荷。今年1月下旬,美國會參議院民主、共和兩黨協商代表達成共識,同意加強聯邦政府能力,大幅限制非法移民由美墨邊境穿越。拜登總統表示,這項法案若在國會過關,將動用法案所授與的權限,採納各項嚴厲措施,甚至在美墨邊境非法移民過多不堪負荷時,「關閉美墨邊境」。拜登總統希望確保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印太國家、加薩人道援助等,特別預算案能在國會過關,才會答應共和黨要求,在美墨邊境移民問題上讓步。同時,美墨邊境大批非法移民湧入美國,已經引發政經社會問題,影響拜登競選連任支持度,迫使拜登政府必須祭出嚴厲措施。
今年2月13日,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援助烏克蘭、以色列、印太國家、加薩人道援助等,總共953.4億美元的包裹法案。不過,美國會眾議院議長強生表示,該法案內容未能解決美墨邊境安全問題,將無法在共和黨主導的國會眾議院闖關成功,凸顯美國共和黨國會眾議院議員們,堅持美國在援助外國前,應該先加強本國邊境安全的立場。川普宣稱拜登總統推翻他執政時期,對移民更嚴格的限制政策,才會讓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惡化。同時,川普強調「他重返白宮將強化邊境安全機制,採取軍事化手段遣返非法移民」。此外,民主黨左翼國會議員則批評拜登,近來對移民議題的做法與論調,已經向川普的政策靠攏。拜登政府則反駁表示,透過提供合法入境新模式,轉向更人性化且更有秩序體系是「雙贏」措施。顯示,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在民主、共和兩黨權力結構中,已經成為糾結難解議題。
(三)俄烏戰爭議題
俄烏戰爭邁入第三年,美國為首的「跨大西洋民主聯盟」,對烏克蘭軍經援助已超過1200億美元,成為美歐國家財政「新負擔」,漸讓美歐主流民意對烏克蘭支持度下降。烏克蘭面臨美國援助經費,在國會眾議院「卡關」壓力下,呼籲美歐應增加對烏國軍經援助,避免烏國被俄羅斯併吞,才能夠防範歐洲成為下一個被普丁侵略目標,以進一步確保美國在歐洲戰略利益。2023年12月,美國會眾議院由共和黨掌多數,加上聯邦政府舉債壓力與日俱增,議長強生等多數共和黨議員,反對掉入俄烏戰爭泥淖,對無限制軍經援助烏國持反對態度,曾經否決1060億美元援外特別預算案,並拒絕審議已獲參議院通過,約600億美元的援烏預算案,讓拜登政府對烏克蘭「挺到底的承諾」跳票,也讓歐盟擔憂美國力挺烏克蘭抗俄決心。
俄烏戰爭僵持已讓歐洲戰略環境出現變化,北約警惕如果烏克蘭戰敗,將鼓勵普丁侵略歐洲野心。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在國會作證指出,「如果烏克蘭無法持續獲得美國與歐盟軍事援助,將可能在半年內被擊敗」,等於宣告拜登政府對俄烏戰爭政策,恐將面臨失敗的壓力。同時,川普前總統公開表示,「如果他重返白宮,將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擔心,川普可能會逼迫烏克蘭接受普丁條件,達成停火的結果,對烏克蘭將極為不利。目前,美歐國家已經出現「烏克蘭疲倦感」,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團,反對無限制援烏聲音越來越大,讓拜登政府提出軍援特別預算案在國會眾議院「卡關」。2月13日,美國會參議院雖然通過援烏案,但國會眾議院議長強生已揚言「封殺」,凸顯美國政經社會對俄烏戰事態度分歧擴大,也讓拜登政府擔心俄烏戰事潰敗影響總統選情。
(四)以哈戰事議題
以哈戰事擴大造成中東局勢動盪,讓拜登政府推動的「新中東政策」,鼓勵以色列與沙烏地建交,發展「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失去著力點,也讓美國國內「猶太社群」與「穆斯林社群」矛盾擴大,增加拜登總統競選連任難度。美國擔心以色列對加薩軍事行動,外溢成為區域戰爭,讓中東大國與美歐國家都被拖下水。同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宗教與種族衝突,已經加劇美國國內政經社會矛盾,甚至可能衝擊關鍵搖擺州選情,影響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讓拜登與川普兩大陣營都必須謹慎應對。隨著以色列軍事行動對加薩造成人道危機畫面,透過社群媒體向全世界放送,美歐社會同情巴勒斯坦人民氛圍增加,已讓拜登總統逐漸調整對「以哈戰事」態度,從最早全面挺以色列自衛權,轉向尋求人道停火,呼籲維護加薩平民安全,以降低美國社會支持猶太人團體,與支持穆斯林團體對立嚴重情況,避免造成國內社會動亂,影響2024年總統大選的選情。
拜登總統2023年10月19日對全國演說指出,發動俄烏戰爭的普丁與發動突襲以色列的哈瑪斯,都想「毀滅鄰近的民主國家」,敦促美國人民與國會,支持援助以色列與烏克蘭,「不讓恐怖主義與暴君得逞」,並表示他將向國會正式提出1060億美元「緊急預算需求」,藉此資助以色列、烏克蘭、印太地區,以及美墨邊境安全需求等,強調這是一項「明智的投資」。但是,共和黨掌控的國會眾議院只通過「援以經費案」,民主黨掌控的國會參議院已揚言反對,拜登總統則表明會行使「否決權」。拜登政府的「1060億美元特別預算案」在國會「被卡關」,再度凸顯美國外交政策「內政化」複雜度與敏感性,讓包容性的「包裹立法案」都難以闖關。
四、美國政經變局對國際影響評估
(一)印太地區
美國白宮先後公布6.8兆美元「2024財政年度聯邦總預算案」、7.3兆美元「2025財政年度聯邦總預算案」,都表明「中國是美國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也有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達成目標的競爭對手。因此,美國除提高國防預算外,還為印太經濟和建設投資撥款,設立專款反制『中國問題行為』,從各個面向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拜登政府強調,中共對國際秩序帶來廣泛與嚴重挑戰,美國面臨「決定性的十年」,將聯合歐亞盟國發展「歐洲印太一盤棋」戰略觀,爭取國會朝野支持政策預算案,展現「民主戰勝專制」優越性,強調「讓美國贏得與中國競爭」,是團結朝野落實「重建更好美國」目標。
當前,美國對「中」決策已「內政化」,「敲打中國」成為府會朝野「政治提款機」。但是,拜登顧慮到「敲打中國」過猛,恐導致「中俄伊朝」結盟,同步在歐洲、中東、印太開闢戰場,讓美軍多面作戰對美國不利,因此決定為美「中」緊張關係「降溫」。2023年間,北韓的金正恩獲得俄國提供,太空衛星導彈與核武新技術後,接連進行導彈與巡弋飛彈試射,發表挑釁言論直指南韓為敵國,為北韓可能動用「戰術性核武」鋪陳正當性基礎,也讓東北亞地區陷入戰雲密布氛圍。「舊金山拜習會」後,拜登政府推動美「中」領導高層對話,恢復兩軍溝通機制與各項工作小組會談;同時,美「中」在應對氣候變遷議題達成合作共識;此外,美國債危機風險升高,美財長葉倫呼籲中共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秩序穩定。
美國的印太盟邦歡迎拜登政府制衡中共,讓美軍順利推動「太平洋威懾倡議」。但多數國家並不希望經貿、科技、金融等與中共「全面脫鉤」,而是期待美「中」保持競合關係,讓他們能夠「左右逢源」。澳洲政府採取「經貿親中,安全靠美」策略,認為澳「中」經貿關係「互利互補」,有必要緩和關係恢復建設性合作,對澳洲較有利。目前,澳洲政府雖親美但高度關注美「中」競逐演變,視其為評估參與「印太戰略」與「印太經濟架構」等機制指標。艾班尼斯政府強調澳「中」經貿發展,也是國安戰略重要部份,必須從維護澳洲國家利益角度思考。印度總理莫迪雖然在白宮擁抱拜登,但仍堅持「不結盟」外交政策,準備在美、「中」、俄等大國間,營造對印度最有利位置。
意圖重返白宮的川普前總統強調,美國的印太政策首重「美國優先」,視中共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著重在經貿、科技領域強勢「敲打中國」,對「中」輸美商品課徵高關稅,讓美國保持在印太領導地位,不讓中共「把美國趕出印太的謀略」得逞等;其次,印太各國應與美國進行雙邊經貿談判,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發展公平互惠經貿夥伴關係,把製造業工作機會留在美國;第三,日本、南韓、澳洲等盟國應增加軍費,擴大對美國採購武器裝備與服務,增加分擔維護印太安全成本,降低對美國貿易順差,不能再讓日、韓、澳、印、臺等印太國家「佔美國便宜」;第四,美國繼續與印太盟國友邦互惠合作,強化美國在印太的政治、軍事影響力,保護美國經貿商業利益;第五,美國維持與英、澳的AUKUS計劃,提升對印太戰略嚇阻能量,增進美、日、澳、印度在QUAD架構下合作,運用「懷柔與強硬交織策略」撬開封閉的北韓,共同應對「中國崛起」挑戰。川普強調「美國優先」的印太政策立場,在安全與經貿議題的「現實主義」風格,意圖「全面通吃」的思維,已經讓印太盟國戒慎恐懼,籌建「策略小組」因應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新局。
(二)歐洲地區
拜登政府結合歐、日等國組織「跨大西洋民主聯盟」,首重維護北約能量,嚇阻俄國侵略傷害歐洲人民安全、民主與政府機構;其次是支持烏克蘭對抗俄國入侵,經濟與社會重建,以及加速融入歐盟;第三是嚇阻俄國破壞美國利益,必要時將具體回應俄國冒進行動,包括俄國攻擊美國關鍵基礎建設與民主制度(例如干涉、破壞選舉等);第四是防範俄國在傳統軍力弱化時,增加對核武依賴,甚至在軍事計劃中輕率使用核武。年來,拜登總統責成中情局長伯恩斯,持續以務實態度與俄國對口互動溝通,避免引爆核武大戰。
拜登政府認為俄羅斯面臨人口結構衰退難題,但美國在能源、科技、軍力,以及人口素質等領域,仍然領先俄國。所以,美國將持續「削弱俄羅斯」,藉以凝聚國內政治團結,善用「自我重塑能力」,增強經濟、軍事、外交實力,並發展「美國優先」的政經軍事戰略,聯絡歐亞盟國組建合作架構,要求北約國家與日本,增加國防預算達2%GDP,以共同維護「跨大西洋民主聯盟」,分擔「歐洲印太一盤棋」安全成本。拜登總統2023年間在白宮接待德國總理蕭茲、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法國總統馬克宏等,討論中共可能提供俄羅斯致命武器發展,要求歐洲領袖合力勸阻習近平,不要軍經援助普丁執行俄烏戰爭,因為「跨大西洋民主聯盟」擔憂「中」俄軍事結盟,將徹底改變俄烏戰爭走向與結局。
現階段,美國為應對俄羅斯在歐洲擴大威脅,已增派軍隊駐歐並在英國部署戰術核武。今年1月中旬,北約實施自冷戰以來最大規模軍演,31個會員國與瑞典都參與,總共投入約9萬兵力,演習將持續到5月底,測試北約與俄羅斯爆發軍事衝突時,北約防衛能力與美軍如何馳援北約東翼國家等。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警告,「北約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危險的世界」,呼籲北約進行「作戰轉型」,增加國防預算達到2%GDP水準。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北約將宣布全部31個會員國中,有18國今年達成國防預算占2%GDP目標,準備防範俄羅斯威脅,以及應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壓力。川普前總統2月10日表示,「他任內曾面告北約國家領袖們,針對積欠北約應付款項的盟國,他將鼓勵俄羅斯對這類國家為所欲為」。隨後,拜登政府發言人發表聲明強調,「川普鼓勵凶殘政權侵略美國最親密盟國,真是駭人聽聞又不正常,這種言論危及美國國安、全球穩定與美國經濟,拜登總統將繼續提高美國領導地位,而非呼喊與推波助瀾瘋狂混亂」。川普恐嚇歐洲盟國言論已經激發,德、法等國「戰略自主」意志,認為歐盟必須擺脫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但是歐洲要建立對抗俄羅斯威脅能量,需要政、經、軍、外交等「全面性系統工程」,恐非一蹴可及。
(三)中東地區
「以哈戰事」造成中東緊張局勢升高,美軍在地中海域部署福特號與艾森豪號航艦戰鬥群,嚇阻伊朗等中東周邊國家冒進。自從美國石油自給自足還能出口後,美國對中東政策即調整為,「結盟投入,制衡中國,維持優勢」。拜登政府2022年7月推出「新中東政策」,在俄烏戰事下強化與中東國家合作,修補「美沙戰略夥伴關係」,提供40億美元支持「美以深化合作」,鼓勵「沙以建交」,資助巴勒斯坦4億美元並承諾「兩國方案」,敦促《伊核協議》復談,推動美國與伊朗和解,鞏固美國在中東優勢地位。同時,美國擴大與中東資源豐富國家合作,穩定「美歐戰略物資供應鏈」安全。此外,拜登政府聯合G7國家推廣「全球基礎建設投資夥伴」、「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等,在中東與中共「一帶一路」競爭。
拜登政府為應對中共促成「伊沙和解」,兩國重啟大使館的中東新局,曾經展開與伊朗對話行動並達成「諒解」,解凍部份扣押的伊朗資金,協商減少經濟制裁項目,換取伊朗釋放關押的美國公民,停止對俄羅斯提供導彈,以及限制發展核武計畫等。《伊核協議》復談是伊朗在中東影響力消長的「戰略問題」,美「中」法德等國通過與伊朗談判「核協議」,可以減少與伊朗在中東問題上對抗,從而達到「穩健投入,發揮影響力」總體目標。當時,拜登政府認為以色列對恢復《伊核協議》談判,改善美國與伊朗關係仍有疑慮,但以色列不能離開美國安全保障與經貿支援,所以將會隱忍默許吞下。同時,拜登政府在中共經略中東新形勢下,推出「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倡議,啟動「沙以建交」、以巴和談「兩國方案」,改善「美伊關係」等路線圖,可以讓美國繼續主控「中東政治平衡」樞紐。不過,「以哈戰事」爆發導致「以沙關係」正常化破局,也讓美伊關係再度緊繃,美以對解決「以巴衝突」的「兩國方案」矛盾擴大,更讓拜登「新中東政策」,藉「美伊和解」促進「以沙建交案」,失去著力點。
五、印太國家如何因應美國政經變局
(一)中共如何因應美國政經變局
年來,國際政經戰略圈熱烈討論,「西升東降」取代「東升西降」深層因素。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新興科技領先優勢下,拉開對中共經濟能量的領先幅度,讓中共當局曾經自豪的「東升西降」態勢,面臨客觀發展事實的挑戰。當前,美國經濟維持強勁成長,中國大陸則遭遇經濟發展結構瓶頸,讓中國GDP超越美國GDP,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變小。年來,美國積極探詢G7國家意見,一旦北京對俄提供軍援,可能聯手對「中」制裁。美國主導的「廣島G7峰會」,即呼籲建立半導體晶片、稀土等戰略物資供應鏈合作,確保美歐國家經濟安全,反制中共的「經濟脅迫」策略。
2024年1月下旬,美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在泰國會談,從會後各自發布聲明顯示,兩國在多數重大議題上仍然維持,「競爭面大於合作面」態勢。蘇利文返回美國在紐約「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指出,「美中關係的未來仍充滿地雷」。同時,美國聯邦調查局長雷伊在國會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表示,中共準備對美國國土與國安機構發動網路攻擊,如果中共啟動攻擊,將不只針對美國的政治與軍事目標,還將鎖定水廠、電廠、運輸系統、金融系統、汽油與天然氣管線等關鍵民生基礎設施。美國國防部也在1月下旬宣布,把「長江存儲」等10多家「中」資企業,列入「中國軍方企業名單」,由國防部向美國企業發出警告,注意國家安全風險。中共外交部則透過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才是軍民融合政策主要推手」,希望美方立即糾正這種歧視性做法。顯示,美「中」在關鍵領域戰略競爭方興未艾。
習近平為應對美國遏制中共的「印太戰略」,運用中共在印太地緣政經基礎,反制美國「天下圍中,敲打中國」措施。習近平認為「中國供應鏈強韌,美國很難擺脫」,但是2023年「中」美貿易總額約6644億美元,已經較2022年約6900億美元下降11.6%。目前,「中」美角力以科技戰為主,美國將繼續對「中」祭出「雙斷」狠招。習近平則決心發展「高科技自主」,擺脫對西方「科技寄生」,不會向美國「屈服求饒」。同時,習近平高度警惕美國對「中」的善變與「兩面性」。中共當局研判,美國將持續《印太戰略》,推動「敲打中國」措施,對「中」政策以「競爭、合作、對抗」為主軸,要求中共接受國際規範。所以「中」方必須超前部署,鞏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升與歐盟經貿合作質量,恢復「中日韓領袖峰會」,運用「RCEP機制」強化「中」澳、「中」越、中共與東協等,雙邊與多邊經貿合作關係。中共當局評估認為,美國還沒有做好對中共攤牌準備,打「臺灣牌」會以切香腸方式推進,不會輕易越過臨界點,以避免引爆美「中」軍事衝突。同時,中共當局評估美國「遏中友台」策略不變,但具體做法、力度方面,拜登與川普會有差別;中共面對美國的壓力不會減少,但「中」美構建競合關係空間仍然存在;俄烏、以哈戰事持續,美國需要中共出力「勸和促談」,避免引爆歐洲與中東戰火,因此「中」美戰略競爭態勢仍有「緩和」機會。
中共當局高度關注美總統大選與可能結果,已經展開「想定、推演、預判」等研析。中共因應拜登與川普可能再度對決,初步採取「靜觀其變」態度,強調「中國無意取代誰,凌駕誰,更無意謀求霸權,希望美方放鬆心態,尊重中國的發展道路與核心利益,尊重中國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中共當局對拜登或川普當選總統不作臆測,也不選邊站,而是先提出「中」方對「中」美關係發展政策立場,強調願意與任何一位美國新總統,「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二)日本如何因應美國政經變局
2024年1月26日,美日政府宣布岸田首相將應拜登總統邀請,前往華府進行國是訪問。兩人預定在4月10日舉行峰會,討論如何深化兩國經濟與安保合作、北韓核武飛彈問題、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並確認美日在太空衛星網通等領域合作,向全球展示「美日同盟」堅若磐石。拜登視日本為執行美國「印太戰略」盟國,鼓勵日本運用《國安三文件》基礎,增加國防預算,鞏固美日同盟,發展「四方安全對話」,推動《美日韓大衛營共識》,將日本納入「五眼聯盟」機制,並為建構「印太北約」鋪路。拜登當選總統將會把日本拉進「美英澳安全聯盟」(AUKUS),讓日本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應對中共挑戰、俄羅斯威脅、北韓挑釁的得力盟國。
日本面臨俄羅斯、北韓與中共核武導彈威脅,抱緊「美日同盟」,配合美國參與G7、NATO+AP4、QUAD等多邊機制,落實《美日韓大衛營共識》。2024年度日本防衛預算總額達1.75兆新台幣,較2023年增加16.5%。但是,日本主流民意反對增稅支應防衛預算,讓執政的岸田內閣面臨內外交逼困境。川普若當選總統將讓日本壓力倍增,除要求日本增加分擔駐日美軍經費,還將逼日本比照北約標準,調高防衛預算達到2%GDP,否則美國將從日本撤軍,讓日本為自己安全付出成本。值注意的是,川普曾經考慮讓日本擁有核武,恐刺激東亞陷入核武軍備競賽,更讓日本面臨「戰略決擇」新壓力。近來,岸田政府已經增加與川普陣營接觸,意圖瞭解川普若成重返白宮的對日政策主軸,並向川普陣營傳達日本立場。不過,岸田首相民調支持度不高,4月赴美國是訪問或可提高聲望,但能否在9月連任自民黨總裁仍不確定,也將成為美日關係發展的新變數。
(三)南韓如何因應美國政經變局
南韓與美國有「軍事同盟」關係,美軍在戰時對南韓軍隊擁有指揮權。2023年8月中旬,美日南韓三國領袖在華府「大衛營」舉行峰會,發布《大衛營原則》、《大衛營精神》、《三方協商承諾》等三份文件,讓美日南韓的國防安全合作,邁向制度化架構,其中要點有三,首先是強化軍事合作,每年定期聯合軍演,深化飛彈防禦系統協調整合;第二是設置「供應鏈早期預警系統」,針對全球可能的重要物資供應鏈干擾,共享資訊與協調,提高應對克服「經濟脅迫」能量;第三是強化盟國共同對抗北韓核武導彈威脅,啟動偵測北韓發射核武導彈的即時情報共享機制,同時也要反制北韓支援俄國的武器輸出,以及俄國對北韓的衛星導彈核武等技術援助。南韓當局評估,拜登連任總統將強化美日南韓軍事合作質量,敦促南韓與日本和解,提升美日南韓情報共享機制功能,換取南韓配合美國對中共的「小院高牆」科技戰;如果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由川普勝出,南韓勢必要準備增加分擔駐韓美軍經費,忍受美國與北韓直接會談壓力,同時南韓可能在川普政府默許下,發展核武導彈能量,為鞏固「南韓戰略自主」增添底氣。
六、我國因應美國政經變局建議
拜登總統曾經四度強調,「中國若無端武力犯臺,美國會有回應並將履行保衛台灣承諾」。美軍參聯會前主席米利上將2023年9月中旬指出,「中國希望在本世紀中葉,達到或超越美國軍事能力,但美國不會停滯不前,美軍會繼續現代化,中國若試圖攻佔臺灣,將犯下嚴重戰略錯誤」,凸顯美軍推動「整合嚇阻」戰略思維,發展「印太區域聯防」,維護「臺海和平現狀」態度與準備。2024年美國對中共「競爭面大於合作面」格局會持續,對臺政策則有3種不同看法,一是主張美國應將對「中」與對臺政策分開,改善美臺關係時不必擔心中共反應;其次是認為美「中」關係開始惡化,美國應增強第一島鏈防禦能量,並把臺灣納入軍事同盟體系;第三則是強調要有效對付中共,美國必須把許多議題掛勾與中共談判,讓中共付出代價,而臺灣則可以做為談判籌碼。川普若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國際戰略優先將出現變化,川普可能會改變「對臺安全承諾」內涵。雖然這些情況尚未發生,但美國安政策圈已開始討論「新選項內容」。謹建議我政府審慎評估川普的印太政策變化,不論是翻轉美國的「一中政策」,調整與中共戰略關係,從印太撤軍或要求台灣增加軍購,甚至與北京交易等,台灣都需準備應對腹案,不能掉以輕心。
當前,美國是台灣軍事安全夥伴與重要貿易國,台灣處在美「中」兩強競爭交會口,戰略位置重要又微妙。中國大陸則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中共又對台灣擁有「領土野心」,並宣布不會放棄「武統台灣」選項準備。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我國應避免捲入兩黨候選人競逐漩渦,繼續與美國發展「民主價值同盟」,強化軍事安全與經貿合作,配合「國際杯」經濟科技策略吸引外資,壯大綜合國力成為國家安全關鍵基礎。2021年1月,中共實施新版《國防法》,適用範圍調整為「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和分裂,保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安全和發展利益所進行的活動」,結合年來推出《海警法》、《海上交通安全法》、《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軍隊戰時實施國家刑事訴訟法》、《預備役人員法》、《徵兵工作條例》、《對外關係法》、《反間諜法》,以及共軍打破海峽中線行動,頻密軍機、戰艦繞臺演訓,熟悉戰場經營作為,是否涉及對臺政策結構性轉變前兆,甚至對臺灣採取突襲動作等,殊值續密注。
整體而言,「臺海議題」已經從兩岸、區域層次,發展成為攸關全球安全與經濟繁榮焦點。全球5成以上貨櫃輪要通過臺灣海峽,7成的高階晶片在臺灣製造。全世界的共識很清楚,就是「臺海議題必須和平解決,戰爭不是選項,任何一方都不能以非和平方式,片面改變臺海和平穩定現狀」。美「中」關係保持溝通,降低緊張對全球至關重要。拜登曾經取得習近平承諾,不會軍經援助俄羅斯,也不會貿然在臺海引爆軍事衝突。習近平則對拜登強調,「中國不會挑戰與取代美國」,但「美國也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害中國的正當權益」,「期望讓中美關係穩下來,好起來」。顯示,美「中」都不願讓關係惡化引爆戰爭。
臺灣9成民意不滿中共軍機艦擾臺,超過8成民意不接受「一國兩制」。我政府應持續呼籲中共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並在此「政治基礎」展開兩岸對話,共議「和平共存」之道,若中共持續對臺灣「武嚇文攻」,只會讓兩岸人民心理距離越來越遠。我國從「以巴衝突」得到深刻啟示,除致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現狀,強調「和平是兩岸唯一選項」外,還應積極推動 「全民國防」政策,鞏固「自己國家自己守護」信念,秉持「自助人助」原則,務實提升「臺美軍事合作」質量,打造堅實國防戰力,參與「印太區域聯防」,發展「共同作戰圖像」,嚇阻共軍突襲侵略威脅,共同達成「捍衛自由民主,嚇阻中共威脅,避免臺海戰爭」的國防安全目標。
謹建議我政府持續防範共軍冒進,避免提供共軍「犯臺藉口」,深入瞭解美「印太戰略」布局、美國府會「遏中友臺」態度變化、美對「中」軍力「淨評估」動向,以及美軍在「印太區域聯防」部署等,據此靈活調整我國「動態平衡戰略」位置。同時,我國應對美國總統大選複雜環境,繼續經營「臺美非官方關係」,強調維護臺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也是國際共同期待,同步與美「中」兩方「培養默契,管控分歧,避免衝突」。
(2024年3月14日發表於國防安全研究院專題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