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美國總統艾森豪於1960年6月18日訪問台北時接受熱情群眾夾道歡迎。)
川普以懸殊差距贏得
美國總統大選,國際社會為之震撼、不安。各國如此高度焦慮其來有自,因為川普濃厚的孤立主義色彩,可能再度衝擊國際政治局勢,台海
兩岸當然也無法擺脫這波川普2.0政治新浪潮的影響。
當然,川普濃厚的孤立主義、單邊主義色彩絕不代表美國會就此退出國際體系,美國更不會放棄其全球霸主地位。但從川普歷來的言行可歸納出他的思維:國家之間往來都有代價,任何交易也有價格,不能寄望美國完全付出;現在就是他將「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優先」等口號付諸行動的時刻。別忘了,他首次入主白宮所簽署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讓美國退出
TPP,因為他說該協定對美國
勞工與農民不公平!
對川普而言,美國的台海政策必然也是以基於美國利益為優先考量的決策結果,既不會讓中共有完全控制台海與
台灣的任何機會,卻也不可能像
拜登政府一樣,以較為積極的態度協助台灣,完全還是利益導向的政治決定。依其習慣發號施令且要求所有人服從的威權性格,川普絕對要掌控台海現狀走向的主導權,如此勢將大幅壓縮台北或北京的自主空間。
面對中共犯台的問題,川普從未清楚表明會出兵,而是說「我與
習近平交情好,他不會這麼做」,顯然就是維持美國一貫的戰略模糊立場,也不願被看穿底牌。但是,川普過去也把台灣形容為原子筆的筆尖,還說「台灣遠在9500英里之外,距離中國卻只有68英里,美國要保衛台灣抵禦中國攻擊,非常、非常困難」,因此他認為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應該支付保護費。
民進黨內有很多樂見他強勢回歸的「川粉」,但若深入了解他這些話的意涵,也該意識到未來四年的台美陸三邊關係必然會歷經不小的震撼。
從剛卸任的
蔡英文總統到現任的
賴清德總統都暴露了民進黨的一個通病,就是以為民主同盟就等於台灣可以高枕無憂,所以從未有改善
兩岸關係及降低台海敵意的任何策略,甚至還以為只要多購買軍備就能無條件地獲得美國的安全保證,這樣的決策邏輯都是輕忽國際現實瞬息萬變的怠性思維。據報導,民進黨政府已決定明年多向美國採購軍火就是最好證明,以為這樣就能應對川普上台後的台海情勢變化。
《華爾街日報》在美國大選投票前就指出,川普及賀錦麗分別代表截然不同的外交政策方向,但是無論是誰勝出,都無法扭轉「美國外交政策益發民族主義的傾向,只差在程度與緩急」。因此,各盟邦都有美國外交政策轉向的心理準備。連長期盟友的歐洲都有這種感覺,更何況沒有同盟關係的台灣,怎可漠視這種轉變?
台海目前雖然沒有爆發戰爭的即刻風險,但必然會受到無可避免的美陸貿易戰的波及。
兩岸經貿依存度這幾年逐步下降,但中國大陸還是台灣的最大出口市場,賴政府不能只看到高科技業的榮景,卻忽略更多中小企業的需求。蔡政府力推的台美租稅協議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進度為何?有可能在川普上任前就完成嗎?
更重要的是,賴政府與其關注誰會進入川普政府,倒不如儘快回頭盤點現有台美互動的優劣得失,而不是繼續用「
台美關係堅若磐石」對國人大內宣。「忽視眼前、怠於準備」的國家必然失敗,賴政府應該審慎應對未來情勢變化了!
(本文刊載於113.11.11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