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Lord Koxinga Wikimedia Commons)
「
一例一休」上路以後,雇主們怨聲載道,
勞工們也不怎麼領情。問題不在於政府不想改善勞工福利,而是整個制度就像篇主題正確的論說文,卻沒考慮過科學面的基礎經濟理論。
根據最近國發會公佈的「4年國家發展計劃」,行政院草擬了規模將近1兆新台幣的「擴大內需加強投資
台灣計畫」,預計可以為未來4年帶來將近3%的年平均
經濟成長率。
國家發展計畫靠作文
雖然國發會的計劃也像篇精彩的論說文,但由於提供了不少科學性的論述,文筆倒是比勞動部的那篇好多了。即便如此,「4年國家發展計劃」還是充滿了空泛的想像,稍有經濟常識的國民,都會擔憂它會不會也像「一例一休」一樣,中看不中用。
短期經濟成長從何而來
「4年國家發展計劃」希望依賴「加強投資台灣」和「落實結構改革」兩個主軸,把台灣的經濟成長率,由105年的1.4%拉升到106年的2.5%,再拉高到未來4年的3%。問題是,「加強投資台灣」要發揮效益最少要等5年,而「落實結構改革」更需要10年以上才能真正貢獻經濟。那麼經濟成長率要在4年內從1.4%的翻倍到3%,動力從何而來?
卡在民間投資
「加強投資台灣」包括二個部分,屬於公共投資的部分,就是「擴大內需加強投資台灣計畫」,重點有軌道、數位、綠能、水資源和基礎科研,很明顯的是長期才能實現的計劃。屬於推動民間投資部分的,是「投資產業創新」,其中最重要的是「五十二產業創新」,包含亞洲矽谷、智慧機械、綠能、生醫、國防、新農業等,但也看不到如何吸引民間投資參與。
如果「4年國家發展計劃」經濟效益是在長期,短期內只可能有採購、營造方面的刺激效果,可是設備大部份來自國外,體力勞工也要依賴外勞,短期的效益也必定有限。
只有政府覺得很好
蔡總統、林院長應該很清楚,解決經濟問題之事迫在眉睫,因為
低薪的勞工大眾已經撐不下去了。「4年國家發展計劃」這篇堂皇的論說文,勞工們看不到也吃不到甜頭,難道又像「一例一休」一樣,只有官員們看了自我感覺良好嗎?
如何勞動生產力
國發會已經明確指出,台灣經濟成長出現瓶頸,主因在於勞動生產力、國內投資和創新。勞動投入對經濟貢獻降低,原因在於產業結構壓縮勞動生產力,勞動部想要靠「一例一休」拉抬勞動生產力,但沒有好好讀通經濟學,反而造成打壓勞動薪資與僱用的兇手!
短期要用金融政策
要在短期內刺激國內投資,當然不能採用經濟發展的模式,那是二十年前的做法。現在先進國家都採用金融政策,資金才會快速投入,即使不能在6個月內產生效用,也可以在兩年之內看到成效。
蔡總統、林院長才學俱優,平常總會看報紙、看電視,多看看其他國家怎麼做,總比關起門用作文治國好吧!
(本文原載於2017年2月17日聯合報「財經觀點」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