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說的最大問題就是,只要
兩岸關係停滯或倒退,不僅邦交國的維繫與國際組織的參與將困難重重,而且也會影響到我國參加區域基礎建設與多邊經貿合作的機會。
在國慶演說中,蔡英文表示願意在區域基礎建設及多邊經貿合作方面,和對岸進行協商。這種說法顯然她不是對外交困境與
兩岸關係的關聯性了解不足,就是以為憑藉
台灣人民的信心與政府的努力就可以克服困難。
從蔡英文對
民進黨黨員公開信中語氣強硬地說「力抗中國壓力」,調整為較為溫和的「我們不會在壓力下屈服,更不會走回對抗老路」,似乎背後有
美國人的身影。新任的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莫健日前表示,美方期望兩岸避免任何衝撞,以創意、彈性解決分歧,達成雙方同意的決定。莫健在2003年曾銜命來台企圖阻止
陳水扁推動公投,這次出任新職,自然希望蔡英文掌握分際,以免過度刺激大陸。
蔡英文承認「積極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組織的路不好走」,國際體系講究的是實力原則,她堅持要「跟所有主要的民主國家一起努力」,繼續尋求參與國際組織,固然勇氣可嘉,但卻不符國際現實。
甫卸任的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薄瑞光曾說過,「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麼國際組織不需要北京點頭,台灣就能參加」。今年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年會一役中,美、日、加與歐盟都為我國發聲,但仍不敵大陸的堅持。未來這些友邦可能會建議蔡政府,以創意、彈性解決兩岸分歧。
在演說收尾時,蔡英文提及巴拉圭總統卡提斯告訴她:「你的國家比你想像的更大」,這當然是對台灣過去60多年來成就的讚美。然而,若是巴拉圭有朝一日在大陸經濟壓力或銀彈攻勢下改變承認對象,她還能用這句話作為對國人的獻禮嗎?行政院長林全表示,馬政府的外交休兵只是假象。問題是,沒有這種「假象」,蔡英文又如何有雙巴之行、過境美國訪問與3位邦交國元首參加她的首次國慶大典?
蔡英文期盼大陸正視中國民國存在的事實,問題是兩岸若是沒有政治互信與共同的政治基礎,這種期盼終究只是鏡花水月。在兩岸同意「
九二共識」7年後,兩岸才在2015年舉行「馬習會」,當中華民國國旗與總統照片出現在全球媒體上,就是中國大陸以具體行動「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的時候。
(本文刊載於105.10.11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