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傳3所大學停招,而退場校地及校舍的處理,亦為重要議題。據筆者推估,117學年度將有超過五成的私校,面臨招收不到本地生源的窘境,若未有境外生、成人等生源補足,恐將面臨退場。筆者認為,針對退場校地與校舍的用途,除了社會住宅、運動中心…等外,政府亦可研議,納入「失智者專屬生活村」的選項,並媒合企業資源與長照保險的配套支持。
根據
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推估,111年12月底我國的失智人數將近32萬人,佔全國總人數的1.37%,即我國每72人中就有1位是失智者。而基於年齡越高、失智症盛行率越高的趨勢,我國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未來失智症人口勢必持續增加,將面臨更嚴苛的失智症者照護挑戰,亟需及早完善相關準備。
由於失智症者在認知功能上的退化,以及相關症狀與情緒反應,導致家人面臨沉重的照護壓力。雖然,當前我國已開始零星設置「失智友善社區」,然而多屬與在地居民混住及開放形式,恐較難滿足中度以上失智症者的生活與照護需求。
據此,筆者建議,政府可參考荷蘭的霍格威村(Hogeweyk),於退場校地中選擇適合者,打造為失智者專屬的封閉式居住社區,各項生活機能與一般社區無異,惟店家或相關設施的服務人員皆具備失智症知識,以及與患者相處的專業訓練,並有社工人員、醫療人員…等專業人員進駐,同時媒合企業資源與長照保險的配套支持,為失智症者提供友善、溫暖、專業的身心支持與照顧,除了減輕家屬的沉重壓力外,亦滿足失智症者日常活動的需求,擁有尊嚴的生活。
(本文已於112.8.4 刊登於聯合報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