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新冠肺炎的全球擴散,各國在缺乏防疫物資下,紛紛向外尋求資源。外交部長吳釗燮數日前在立法院備詢透露,中國大陸向巴拉圭承諾,若
台灣不願意提供醫療物資,北京願意伸出援手。台灣承諾向巴拉圭捐贈100萬片口罩,就地採購,已經捐贈第一批10萬片口罩。然而巴拉圭媒體《Ultima Hora》報導,該國國會議員Celeste Amarilla公開批評台灣捐贈的醫療物資不足,不如轉向中國。巴拉圭衛生副部長Julio Rolon則表示,台灣還將捐贈200個人工呼吸器。
外交部雖表示,在既有雙邊合作架構下,視巴國政府防疫需求,就地透過醫療器材經銷商取得所需物資提供,包括巴方迫切需要的呼吸器,但也表示協助友邦都是基於人道精神、量力而為,不會與中國政府競逐叫價援助。然此情已引起台灣各界的熱烈討論,極端者認為這是外交勒索不如斷交,其實這就是政治的現實面,每一個國家都是將自己的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仁義道德僅供參考!
另報載本(3)月18日我駐尼加拉瓜大使吳進木代表我國捐贈從當地採買的29400片口罩、10萬只防護鞋套和6667件防護衣,由該國衛生部次長貝德塔(Enrique Beteta)代表受贈,並表示感謝「兄弟台灣」的支援、強化尼國的防疫工作。
外交部也說明,台灣各大使館與駐在國政府研議在既有合作架構下具體實踐「防疫外交」,作法包括:在可行範圍內購贈防疫物質;視訊會議或當地技術團人員講習,提供防疫經驗與技術;以及在台灣代為訓練友邦醫療人員等。
此外,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在本月18日和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共同簽署「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強化防疫合作。該聲明內容包括:快篩檢驗試劑的研發、疫苗的研究與生產、藥品的研究與生產、追蹤接觸者相關技術機制與科技、舉行科學家與專家的聯合會議、防疫醫療用品及設備的合作與交流等。不過由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在國內口罩產能穩定後,每週向美方提供10萬枚口罩,而美國則為台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引起外界疑慮。
台灣囿於艱困之政治環境,利用各種機會拓展外交,實無可厚非。若行有餘力推動「口罩外交」鞏固邦誼,甚至募集各種防疫物資推動「防疫外交」皆無不可,台灣多年來累積處理SARS、H1N1的經驗,加上優質的醫護人員,絕對可以做為全球防疫的典範。
但是當民眾質疑要排隊一小時還不一定買得到口罩,為何卻要捐給外國人?或許有人會問台灣的人工呼吸器夠用嗎?為何不是國內優先,先救自己人?當面臨防疫資源可能不足,國民健康與外交何者為重?若有不同國家提出需求,資源又不能全部提供時,各國優先順序該如何?同時也要信心喊話,讓民眾瞭解內需充足,不用擔心物資都援外。
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第3 條第2款「防疫應變所需之資源、設備及相關機關(構)人員等之統籌與整合」,因此統整防疫資源當然是該中心之任務,但是否包括資源援外,法未明列,陳時中指揮官、
蘇貞昌院長還是
蔡英文總統,誰說了算?若以武漢台商第三次返台是否包機為例,指揮官改口順從院長之意,此次涉及外交係總統權責,院長也無從決定,應該還是總統說了算,但結果如何請各位拭目以待!
(本文已刊登於109.3.27 YA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