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古代絲綢之路。)
2013年中國大陸提出了新的跨國經濟合作概念,「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被合稱為「
一帶一路」。計劃推動連結亞歐非大陸跨國交通、能源基礎及跨境光纜等通信線網路建設,融合歐亞非大陸經濟合作。
這是一個互利共榮的大戰略,對於東亞與非洲的開發中國家而言,「一帶一路」提供興建基礎設施的平台;對於歐亞先進國家來說,堅實的建設基礎設施有利於外貿拓展。
簡單來說,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是一個強調共建共享、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等的大合作戰略,連結歐亞非大陸所需的資源與需求,達成推動沿線國家地區發展的目標,各界專家評估該計劃成功的機率很高。
「一帶一路」與「亞投行」
此外,中國大陸正在籌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戰略相輔相成。
目前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融資分配的決定權大多掌握在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手上,但是ADB的資本額僅有1,650億美元,無法支應目前亞洲開發中國家每年約8,000億美元的資金需求。亞投行正好可以彌補ADB資金不足的部份,提供基礎建設的融資。
況且,亞投行可以名正言順的支持「一帶一路」的戰略佈局,藉由為沿線國家提供鐵公路、能源、電信、機場的融資需求,加快「一帶一路」的實現,進而穩固中國大陸在亞洲經濟的龍頭地位,整合亞太經濟,對抗已美日為首勢力。同時透過亞投行對各國的融資,中國大陸在亞洲各國的影響進一步增強,讓「一帶一路」的推動更為順隧。
台灣衝擊與因應
對於台灣來說,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的戰略,最大的影響是促成了「大中華經濟圈」快速整合。大中華經濟圈是一個以中國人為主體的區域經濟體,除了台灣、中國大陸及港澳之外,還包括新加坡及東南亞華人的經濟圈,而「一帶一路」正是將「大中華經濟圈」串連起來的關鍵。一旦大中華經濟圈實現,未來台灣直接要面對的就是來自所有亞洲華人的競爭,台灣要看清現況,不能在有恃無恐、坐以待斃。我們要積極應對,才有機會再創經濟高峰。
一、台灣要積極爭取加入亞投行
從台灣發展的角度來看,加入亞投行「利遠大於弊」。台灣雖然為ADB的創始會員國之一,但當前台灣在ADB內幾乎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力。主動加入亞投行,成為意創始會員國,才能增加國際能見度、國際話語權,提高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
其次,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脈,未來亞投行將會是亞太經濟發展最重要融資平台之一,不僅是建設時期需要資金融通,交通網路的順暢,也將會帶動更多區域貿易興盛,無形中將創造出更多的貿易融資與國際聯貸行為,對國內金融業者而言,是一大機會。且參加亞投行也有利台灣工程業者爭取亞太地區的公共工程標案,避免未來限制會員投標的風險。
此外,東亞新興市
經濟成長後市看漲,是全球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引擎,加入亞投行象徵我們積極加入亞洲經濟整合的意願,未來也才有機會共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二、因應「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的商機
台灣應利用過去投資東南亞的經驗,掌握「一帶一路」帶來的商機,研擬台灣企業拓展東亞、南亞的可能性,提出具體可行南向政策,打造更優質投資環境。
雖然我國並非基礎建設輸出主要國家,可是相關所需的機電設備及材料在國際上仍具有
競爭力,透過合作平台將我國商機從已開發的經濟果實提前至開發中的建設利益發酵,為我國貿易版圖開創新架構。
三、持續推進兩岸經貿協議,參與RCEP與TPP
爭取加入RCEP和TPP是當前台灣最重要的戰略,國內外專家研究幾乎全部都指出,台灣加入RCEP或TPP,比不加入對台灣經濟發展有利,況且區域經濟整合已是無可避免的大趨勢,配合「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戰略,台灣若遲遲無法加入,最終將淪為「亞太孤兒」的命運。
因此,未來政府除了要努力推動
兩岸服務貿易、貨品貿議和爭端解決協議等兩岸合作協議之落實,同時也要盡全力讓台灣加入RCEP與TPP等區域經濟整合,打造更佳的經營環境,將市場由中國大陸拓展至東亞與全球。
(本文轉載於2015年5月號台胞好康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