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OVID-19疫情延燒未停,爾來三年嚴峻衝擊全球,無論經濟發展大受阻礙、產業供應大遭破壞、就連人類生活模式與人際交流方式也飽受衝擊。依統計,[1]今年以來全球疫情每日「新增確診數」,巔峰時期的一月份,平均300多萬例,甚至最高於2022年1月19日達到4,089,128例,尤其多數確診於西方國家;然而,三個月後的四、五月見,全球新增確診數卻急速下降至每日皆在100萬以下,甚至全球於2022年4月24日僅有378,942例,相較於先前較低許多的新增每日確診數。詭異的是…,東方世界多個地區,卻於此同時反向的陸續成為重災區,病毒似如候鳥式的,循著地球輪轉,重新回到亞州棲息。無論南韓、印尼、中國(香港、深圳、上海)、以及台灣…陸續成為重災區。
台灣本土每日新增確診自原先的個位數,4月1日破百後,一反「加零」勝跡,呈現日日「加百」,再日日「加千」恐怖數字,短短一個月,每日新增本土確診「破萬」例,數字激增令人驚慌。
同樣極力推行「清零」政策的對岸,幾度「清零」佳績,也被前些月份突如其來急速爆發的病毒打擊,慌忙各式再「清零」的嚴控措施。[2]此回,中國疫情再起,破口始自香港(2月中激增、4月中停息),之後蔓延至深圳,再延燒到上海,其新增確診亦於原先的兩位數字迅速破百(3月29日)再破千(4月11日),於4月15日出現一日3,590例新增確診。[3]上海市為中國大陸的商業及經濟活動重鎮,亦為具有全國性影響力和輻射力的的國家級一級金融中心,[4]此首善之區為中國政策關切之重中之重,因此「清零」政策壓力在行,嚴格防控手段必施,拉高「封城」措施勢在必行,讓此回上海封城規範之嚴格,成為世界之最。也因此,對全球與台商供應鏈產生非同小可的衝擊影響。
二、上海「半」封城的自身衝擊
有鑑於深圳封城抗疫模式後的產業斷鏈與營運受損等後遺症,早先中國官方針對上海封城傳言極力駁斥,但3月間的上海無法平靜,不抵疫情的快速傳播,「清零」的至高指導原則下,政策突然轉向,仍終究步上深圳後塵的封城模式,只是模式看來稍加智慧變化,以所謂「半」封模式施行。上海當局3月27日晚間緊急宣布自隔日28日起,全市以黃浦江為界的浦東和浦西兩地分區封控,分兩區兩次完成,封控區域全民檢測並暫停地鐵及公共運輸,企業員工居家上班。初訂封控時程至4月5日,4月間因疫情未減,延期持續嚴控,引發民怨。「上海沒有封城,沒有封城,只是先封浦東、再封浦西!」的口號,是智慧?是戲稱?因人判定。
位處長三角城市群(大上海經濟圈)匯集出口的大上海市,[5]除了是中國商業及經濟活動重鎮外,亦是具全國性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國家級第一級金融中心,更是中國人口數最多城市(人口數多於整個台灣)。此座擁有超過2,600萬人的國際大都會,以限縮僅止於小區活動的「封城」政策,全區靜態管理限制「人流」的結果,網傳民眾頓時失去了生活自由,買不到藥、購不得菜、各項生活物資缺乏,民生困頓,甚至遭遇親人分離、母子異地的倫理悲情。由於上海市民的生活習性、文化屬性與性格調性,與兩年多前疫情最初的武漢市民迥然不同,因此沸騰之民怨,表徵無遺,民眾為求生活自由,以「抗議」之聲抱怨「抗疫」之嚴,甚至傳出「敲鍋抗議」。[6]政府感受極度壓力,進行數度調整,嘗試進行各項安撫措施,但仍然怨聲四起。因此,讓原先為安撫民心,讓居民感受溫暖,豐富文化生活,表定於4月13日晚20:30分播出的「上海抗疫晚會」《眾志成城 同心守滬——東方衛視抗疫特別節目》內宣活動、也因擔憂民怨,被迫取消。
這回封城壯舉,也讓上海財政損失慘重。上海才在2021年上半年被喻為全中國32省市唯一在疫情下財政盈餘的「奶牛」,[7]此次的上海封城耗費成本及損失會多少?多數人關心。近日在中國網路熱傳的一項由中國網友計算的「上海封城損失清單」,概算數字在上海封城1個月(3月28日至4月27日),單單就有形損失統計就高達277億人民幣(計約新台幣1243億元),包括:支出徒增的廣建方艙隔離所60.64億、全員核酸檢測55.34億、全市快篩抗原檢測20.75億元,以及收入減損的上海市政府稅費減收40.28億、國營資產等相關租金減損100億,零零總總加計,上海市政府單1個月封城造成的財政收支有形損失,達到277.01億元之多。若再另加考量2600萬上海居民生活限縮後的次生傷害與損失,以及該地區生產毛額(GDP)的間接影響,其「直接加間接」,以及「有形加無形」的總損失難以計數。
三、上海封城對全球經濟衝擊
為求清零,嚴控防疫是政策主軸不可鬆散,全面「封城」的結果,勢必造成全球供應鏈極大壓力與挑戰。上海不僅是中國商流匯集及經濟活動重鎮,亦堪稱為世界級主要金融中心,也是與國際貿易往來重要港口大城,國際航空、航運、乃至各式大小物流…無不以上海市為重要經營重鎮。上海港為目前全球最大集裝箱港口,單單此一港口,就囊括了中國20%的外貿吞吐量,有鑑於此,上海在全球供應鏈中所占據之地位重要性,可想而知。無庸置疑的,上海一段時間的嚴格封控,「人不流」下勢必引致居民生活困境,間接造成企業員工群體情緒低落而引發產能效能下滑現象,加上交通受阻「貨難流」情境,若受封城影響的貨流滯礙維時過長,將再度嚴重影響全球已然吃緊的供應鏈系統,也將再進一步加深已然惡化的全球性通膨。
維持經濟良性發展乃是一國施政重要方針。首先,為維持此座全球"金融"中心大城資本市場的正常運作,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維穩資本市場不間斷正常交易,唯限制人流,員工夜宿公司。另外,為緩解防疫限縮所可能造成對產業的嚴峻衝擊影響,2022年以來,中國官方嘗試保持港口和機場運營暢通,並鼓勵「閉環」生產等舉措。[8]但嚴格封控防疫的結果,「空、海、陸」輸運及貨品物流,必遭遇節節受阻。
卡車運輸是中國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陸運交通上承擔著約70%的貨運總量。猶記2021年6月,因防疫封鎖近一個月的深圳鹽田塞港事件,造成數萬海運集裝箱嚴重積壓,大量貨櫃船舶港口外海數週等候的窘境,嚴重衝擊到全球供應鏈系統,甚至激起資本市場的波動震盪加劇。
事前專家示警,上海封城影響將更勝深圳,預測4月中塞港會大爆發。然而,有了深圳鹽田前車之鑑,此回上海當局進行部分彈性智慧調節,採「半封城」封控模式,但此間上海當地陸運交通因嚴格封控的靜態管理模式,卡車輸運活動受阻,以及卡車貨運延遲等,除了影響當地生產和物流系統,多少也使得港口更加擁堵,再度加劇全球供應鏈斷鏈及嚴峻通脹壓力。
據悉,雖然官方嘗試保持上海港口通航,但因道路、橋梁和隧道等基礎聯繫管道多被封鎖,浦東和浦西間疏通隔絕,兩區機場往返和集裝箱碼頭的運輸受到嚴重阻礙。有網媒相關數據顯示,3月間,上海港逐漸出現擁塞,截至4月初的半個多月內,上海港等待裝卸的船舶數量增加近5倍,受影響的集裝箱運力超過14%。隨著上海大規模核酸篩檢,上海港擁塞程度日日加劇。另有外媒報導,截至4月11日,222艘散裝貨船在上海外海等候,較3月中增加約15%,甚至另有候港船隻近350艘之多的網媒報導。然而,以上數據被上海國際港務公司(上港集團)駁斥,上港集團說明,受疫情封控影響,部分企業在安排貨物出口岸時會遇到了一些新的困境和突發異狀,在所難免,但該集團已預作應變備案,協助外貿企業啟動應急預案,克服困難,盡力保障物流暢通及供應鏈之穩定。上港集團另發聲明表示,碼頭生產營運如常,集裝箱船(貨櫃船)未見擁堵,台資的陽明海運與萬海航運亦證實表示,兩公司船隻靠港正常,顯示外傳貨櫃船班大量擁堵乃網媒假訊息偏誤報導。[9]
另外,中國官方正視經濟發展之重,在積極抗疫與保持增長兩難情境(dilemma)下,採行了部分彈性調整,其中,為擔憂關鍵重點企業生產斷鏈,極力協助超過600家公司在此波中國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的升級封控下,進行「復工復產」。3月28日封控升級以來的部分大上海市企業雖可「閉環」生產,但因物流受阻,「料難進、貨難出」,生產幾近中斷。眼見復工復產刻不容緩,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經信委)於4月16日公布企業復工復產指引,強調集中資源優先保障積體電路、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恢復生產,是日公布首批666家企業白名單。企業白名單的復工復產,對嚴格封控所造成的產業供應鏈衝擊及經濟負面影響,可望有其一定的扳回部分城面的決定效果。
但是,並非所有企業或廠商都能受到復工復產的「解放」優惠,況且,即便是受保障的白名單企業,在封控滯礙大環境下,也未必能夠毫髮無傷,產能多所降級、物流也必趨緩,經營利潤必然下滑。歐美廠商極致擔憂,上海封控防疫舉措,即便配套復工復產,「物流斷層」和「人工緊缺」成為外商兩大夢壓。歐盟商會即以「正面臨著一場「物流噩夢」來表示在經歷了上海封城後開始復工復產的擔憂心境。即便重啟運營,「閉環」生產難度高,有時甚至社區基層不放人,因此,中國歐盟商會副主席、上海分會會長Bettina Schoen-Behanzin表示:「許多企業仍然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和物流困難的嚴峻挑戰」。中國英國商會4月間針對上海英商公司進行調查,一致預計今(2022)年利潤將因疫情封控下降。上海封城加上中美關係惡化,讓外資對中國信心大減。
另外,汽車製造廠受封城影響至為嚴重,以特斯拉(Tesla)上海超級工廠為例,隨著復工復產白名單的「解放」措施,特斯拉上海廠已然復產,然而,CEO馬斯克(Elon Reeve Musk)表示,封控期間失去了很多重要的生產時間。另外,缺工缺料下全面復工有其困難,晶片短缺、原料上漲也是問題,況且即便復工,所必須採取的封閉式「閉環」生產,也面臨著其餘配套措施不足等問題,。
四、上海封城對台商供應鏈影響
台資電子大廠早年即紛紛赴陸投資,其中不乏於上海設廠佈局,成為全球資訊電子產業倚重之供應鏈生產線及代工廠。上海是電子代工、晶圓代工、封測、電動車…生產重鎮,多所台資大廠在上海設有工廠,其中以設廠於上海松江區的晶圓代工龍頭的台積電、設廠於上海浦東新區的半導體封測大廠的日月光兩家最受關注,另包括有廣達、和碩…等電子代工廠。上海封控期間,台廠和碩、廣達、台積電、日月光也紛紛面臨人工緊缺、生產斷鏈、物流滯礙…等問題,港口擁堵亦影響出貨期程等諸多挑戰。鄰近的昆山市,也有面板大廠友達、代工廠緯創等重要台廠,多經由上海出口,同步受累。[10]
和碩因應上海封城防控措施,4月13日宣佈暫時關閉在中國大陸兩家分別位於上海和昆山為蘋果公司代工製造iPhone手機的組裝大廠。和碩是iPhone僅次於鴻海的第二大代工廠,負責大約20%到30%的iPhone生產活動,受疫情停產,影響著iPhone供應鏈體系。[11]另一蘋果重要組裝夥伴的上海台資大廠廣達,以及筆記型電腦業領導品牌的昆山廠仁寶(旗下擁有五家昆山子公司),繼和碩之後,亦因配合防疫生產停工。[12]業界指出,和碩上海廠與昆山廠的iPhone生產停擺,蘋果尚可商請鴻海透過鄭州廠支援;然而,廣達獨拿MacBook代工訂單,若上海生產線受阻,似乎難尋第二供應商協助出貨,供應斷鏈影響將較大。
位於大上海周邊城市的昆山、蘇州地區,另有許多PCB為主的台廠,如:在昆山設廠的欣興、南電,以及在蘇州設廠的金像電、景碩、華通…等。上海防疫封控,PCB的供需缺口必受影響。即使當復工復產措施祭出,台廠嘗試加速復工復產,但受限於社區基層人流設限,復工人數上崗遲緩,缺工問題讓全面復工遙在遠期,產業供應鏈持續受到影響。
五、結論
COVID-19疫情延燒的前兩年,中國以堅決「清零」嚴控舉措,控制住各地區先後蔓延開來的快速疫情傳播。然而,上海市的特殊地位不同於一班,無論商業、經濟、金融、貿易…上海之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及國際影響力,具有極致重要的關鍵地位。因此,採行同樣的大上海「清零」封控模式,備受國內外人士矚目。
上海進行部分調整,嘗試以「半」封城模式進行分區封控的「靜態管理」的「動態清零」政策,試圖減緩人流、物流…等受限所帶來的生活困境與產業滯礙,但因嚴格「靜態管理」時間延續過長,「人不流」封控持續下,引發上海居民在失去生活自由後連續積累的民怨沸騰,也間接造成企業員工群體情緒低落而引發產能效能下滑;另加上「空、海、陸」輸運受阻「貨難流」窘境,貨流滯礙維時過長,更深衝擊已然吃緊的全球供應鏈系統,也將進一步加深已然惡化的全球性通膨。
3月28日封控升級以來的部分大上海市企業雖可「閉環」生產,但因物流受阻,「料難進、貨難出」,生產幾近中斷。中國官方正視經濟發展之重要,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關鍵重點產業恢復生產,上海經信委4月16日公布首批666家企業白名單,引領復工復產。企業白名單的復工復產,對嚴格封控所造成的產業供應鏈衝擊及經濟負面影響,有扳回部分城面的決定功效。但是,並非所有企業或廠商都能受到復工復產的「解放」優惠,況且,就算是受保障的白名單企業,在「物流斷層」和「人工緊缺」的封控滯礙大環境外商兩大夢壓下,即便配套復工復產,未必能夠毫髮無傷。
上海分區封控的「動態清零」模式以及周邊城市的封控措施,讓在大上海區設廠的台資企業也飽受衝擊,封控下的「停工停產」、又「復工復產」,受限於物流斷層及復工人數上崗延遲,讓全面復工遙在遠期,產業供應鏈持續受到影響。
雖然終究有所預期,在不久之將來,上海全區靜態管理的封城舉措很快會因每日確診數及新增數的逐漸趨緩而終告解封,但維持一段較長期間的封城舉措,對上海本地生活,乃至對全球經濟與產業,都產生有一定程度的衝擊;對長年在大上海區及周邊城市經營打拼的台廠,各產業供應鏈系統多已發生不可小覷的衝擊影響。
(本文刊於111年5月展望與探索第20卷第5期,pp. 10-17)
[1]COVID-19全球疫情地圖。https://covid-19.nchc.org.tw/index.php
[2]中國每日新增確診數自原本的千人以下,一個月上升自4月15日頂峰的53,345例,月底壓回至3萬例以下。
[3]根據上海市通報統計,4月15日新增本土確診達高峰的3590例、無症狀感染者為19923例,合計共2萬3513例。
[4]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報告將中國大陸主要城市金融中心進行綜合競爭力評比,分三級等級,其中指出:第一級金融中心(全國性金融中心)共有三個,依序為「上海、北京、深圳」,為具有全國性影響力和輻射力的金融中心。
[5]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稱: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位於長江入海前之沖積平原,中國國務院批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26城市,總面積21.17萬平方公里,GDP總值約占全中國的20%左右。
[6]上海社區居委會對社區進行廣播,指敲鍋行為是境外人員指使的陰謀,「境外勢力在鼓動中國居民敲鍋抗議」,呼籲上海居民要明辨是非,「不要給境外勢力機會!」
[7]網友「奶牛」之說,源自疫情期間的2021年上半年,中國32省市(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唯有上海當時出現942.6億元的財政盈餘,其餘呈現財政赤字。
[8]「閉環生產」是產品材料透過生產系統不斷回收的一種企業永續經營方式。減少生產系統中的浪費,重新捕捉可用元素、再生或再利用,幾乎無須額外資源投入。
[9]科技進步的當下,變造偽裝幾可為真;資訊發達的現今,訊息傳速已無時差。疫情發生以來,真假訊息充斥全球,令人難判真偽。
[10]上海持續封控,隔壁的昆山也跟進宣布停工。
[11]iPhone 14可能因此被迫延期發布。
[12]仁寶旗下的五家昆山子公司,包含昆山仁寶電子科技、昆山仁寶資訊工業、昆山仁寶信息技術、昆山仁寶數碼科技、昆山仁寶視訊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