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總統選舉結果,馬蕭配獲得了58.5%的選民擁戴,長昌配亦獲得了41.5%的選民支持。選後照例有一些媒體民調機構對外宣稱,其選前民調結果的精準性,對於這些所謂「神準」的選舉預測結果,筆者並不懷疑。然而,這些媒體民調機構所使用的選舉預測方法,許多都是基於複雜的統計推估模型而來,而這些複雜的統計推估模型,對一般閱聽大眾來說是可望而不及的。因此,對於一般欠缺統計知識且不諳統計分析軟體的人來說,如果可以有一套簡單的方法,只要透過報章雜誌所公佈的選前民調資訊,即能如民調專家般精準預測選舉結果的得票率,豈非一件快事?
一般閱聽大眾如能透過媒體民調資料的簡單運用進而正確預測選情,固然發揮了媒體選舉民調的價值,然而,筆者認為,選舉預測並非是評估媒體選舉民調好壞的最高價值,除了選舉預測的精確度之外,作為一個媒體民調機構,其所追求的另一價值(甚至可說是更高價值)應是積極扮演一個政治中立的角色,創造一個公平反映民意的民調訪談情境,讓不同政治立場受訪者的意見皆能在此公平的訪談情境中,無所畏懼的、無所隱藏的表達自己的意見。
因此,對於本次總統選舉的媒體民調,本文想從一般閱聽民眾的角度出發,針對兩個主題進行分析與省思:一、介紹一個簡單的方法(比較推估法),幫助一般人如何運用媒體在選前所公佈的選舉民調資訊進行候選人得票率的推估預測;二,透過此一簡單的比較推估法,推論媒體民調機構在台灣選民心目中的藍綠偏向,並進一步省思媒體選舉民調的追求價值所在。筆者希望,透過這樣的觀察與省思,能夠幫助一般閱聽大眾對於媒體選舉民調的解讀與運用。
媒體選舉民調的運用:選舉預測的精確推估
推估方法
此處運用「選舉民調比較推估法」來幫助一般閱聽眾大眾如何使用媒體所公布的選舉民調結果來推估選情(陳俊明、劉念夏,1998)。此種推估方法的具體程序可分為:「選擇」、「採信」、「比較」、「推估」四大步驟:
一、選擇
選擇主要媒體民調機構於本次總統選舉選前所公佈的一些民調結果,並對這些選前民調結果依據媒體民調機構之不同進行列表整理。
二、採信
採信各家媒體民調中已表態選民對於本次總統選舉兩組候選人的支持意向。
三、比較
比較兩組候選人在選前民調中所獲得的「表態支持率」以及選後開票中所獲得的「實際得票率」,並計算其差距。
四、推估
將此一差距除以民調中未表態受訪者的比例,以得到推估參數,此一推估參數或可稱為未表態選民對於兩組候選人的「隱藏支持分配比例」,依據此一「隱藏支持分配比例」即可推估選舉得票率。
實例觀察
上述推估方法可以一些媒體的選前民調作一實例說明。
(一)聯合報的選前民調(參見表一)
一、選擇
選擇聯合報於選前一個月所公佈的選舉民調結果(2/25-3/10),共四次(2/25,2/29,3/9,3/10)。
二、採信
採信已表態選民對於「馬蕭配」與「長昌配」兩組候選人的支持意向。以2/25為例,馬蕭配獲得49%的受訪選民支持,長昌配獲得21%的受訪選民支持,另有30%選民未表示明確投票意向(此可稱之為「未表態選民」)。
三、比較
將表態支持率與實際得票率作一比較。以2/25所公佈的民調結果為例,馬蕭配的差距為9.5%(58.5%-49%),長昌配的差距為為20.5%(41.5%-21%)。
四、推估
推估未表態選民中的隱藏支持分配比例,以2/25選前民調為例,推估未表態選民中約有32%的比例會投給馬蕭配(9.5%/30%=32%),約有68%的比例會投給長昌配(20.5%/30%=68%)。
將上述一至四步驟重複運用在其他幾次的聯合報民調上,可推估未表態選民在2/29民調的中投給馬蕭配與長昌配的比例約為13%比87%;3/9的選前民調中,約為32%(馬蕭配)與68%(長昌配)之比;3/10的民調中約為25%(馬蕭配)與75%(長昌配)之比。
如果將聯合報在選前一月所公佈的四次民調結果作一平均計算,則馬蕭配的平均支持率(2/25-3/10)為51.3%,長昌配的平均支持率為20.5%,未表態選民的平均比例為28.2%。依據前述所指明的推估方法,可推估未表態選民中投給馬蕭配與長昌配的比例平均約為25%與75%之比。
(二)中國時報的選前民調(參見表二)
依循同樣的步驟來看中國時報的選前民調,我們可以得到中時民調的未表態選民中,投給馬蕭配與長昌配的平均隱藏支持比例,分別為30%與70%之比。
(三)TVBS的選前民調(參見表三)
依循同樣的步驟來看TVBS的選前民調,我們可以得到TVBS民調的未表態選民中,投給馬蕭配與長昌配的平均隱藏支持比例,分別為35%與65%之比。
(四)遠見雜誌的選前民調(參見表四)
依循同樣的步驟來看遠見雜誌的選前民調,我們可以得到遠見民調的未表態選民中,投給馬蕭配與長昌配的平均隱藏支持比例,分別為50%與50%之比。
歸納模式
從上述對於四家媒體民調機構的觀察與比較中,我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推估參數,即未表態選民投給「藍」(馬蕭配)「綠」(長昌配)候選人的「隱藏支持分配比例」此一黃金推估參數。一般來說,閱聽大眾只要掌握了不同媒體民調機構的「黃金推估參數」,大概就可正確推估選舉結果。
不過,這裡的一個問題是,此處的「隱藏支持分配比例」或「黃金推估參數」係經過「事後諸葛」的「比較推估」方式而來,一個好奇的問題是,一般閱聽大眾能否在選前即掌握各家媒體民調機構的推估參數呢?也就是說,這個「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例」有無一個特定的模式可供一般民眾在選前即可窺知一二呢?經過一番歸納比較後,筆者發現,「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大略會與「已表態選民中的藍綠支持比」成一個「反比」的關係,此處筆者將之稱之為「反比規則」,現舉例說明如下(參見表五)。
先以表五中的聯合報民調為例。聯合報於2/25-3/10幾次選前的民調中,馬蕭配(藍)所獲的平均支持率為51.3%,長昌配(綠)所獲的平均支持率為20.5%,因此共有71.8%表態選民,但仍有28.2%的未表態選民。經過一番推估比較後,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比約為35%與65%之比。
另一方面,我們如果將未表態的比例扣除,重新計算藍綠兩組候選人在已表態選民中的支持比例,則藍營的馬蕭配所獲支持率將從原本的52.0%(全體受訪選民中)變成64%(已表態選民中),綠營的長昌配所獲支持率將從原本的20.5%變成29%,也就是說,已表態選民中的藍綠支持比約為71%與29%之比。
所以,在聯合報的民調中,「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35% 藍V. 65%綠)大略會與「已表態選民中的藍綠支持比」(71%藍V. 29%綠)成一個「反比」的關係(35%-29% V. 65%-71%),此一「反比關係」雖非完全符合,但已相當接近我們的預期方向。
「反比規則」在中國時報與TVBS的民調中得到很好的印證。從表五的中時民調中,我們可以看出,「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30%藍V. 70%綠)與「已表態選民中的藍綠支持比」(69%藍V. 31%綠)之間,幾乎完全是一個「反比」的關係(30%-31% V. 70%-69%)。另外,在TVBS的民調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35%藍V. 65%綠)與「已表態選民中的藍綠支持比」(64%藍V. 36%綠)之間,也幾乎完全是一個「反比」的關係(35%-36% V. 65%-64%)。
另一方面,在遠見雜誌的民調中,此一「反比規則」則受到較大的挑戰。透過表五中的遠見民調結果我們可以看到,「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50%藍V. 50%綠)與「已表態選民中的藍綠支持比」(61%藍V. 39%綠)之間,呈現較大的誤差(50%-39% V. 50%-61%。然而,此一「反比規則」關係雖非完全符合,但也有一定的可信度,至少在「反比規則」的關係上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所以,透過上述對於四家媒體民調的對照與分析,筆者認為,一般閱聽大眾只要掌握以下幾項資訊,即能在一對一的藍綠選舉競爭態勢中,進行有信心的選舉預測:
第一,事先認定一家媒體民調結果進行長期觀察;
第二,針對所認定的媒體民調機構,在一定時間內(例如選前一個月)針對藍綠候選人分別取其民調支持率的平均數,針對未表態選民亦取其未表態比例的平均數;
第三,根據此處所提出的「反比規則」,可約略窺知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例」;
第四,將此一「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例」用來推估未表態選民的可能選票流向,即可針對未揭曉的選舉結果進行不錯的選舉得票率預測。
此一選情推估方法的前提之一是,我們必須假定選前十天到選舉投票日當天之間沒有重大的選情變化。對於總統選舉來說,由於有選前十天禁止公布媒體民調的法律規定,對於一般閱聽大眾來說,他(她)們只能單純依靠選前十天所公佈的媒體民調結果進行判讀,一旦選情在不能公佈民調的時間內發生重大變化,則運用此一方法所進行的選情預測,自然會產生很大的誤差[1]。
媒體選舉民調的省思:民意表達的放心程度
媒體民調機構的藍綠屬性
未表態選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例」,可說是選舉預測「比較推估法」的核心。
然而,除了作為選舉預測之外,「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例」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意義是該數據也間接表示了媒體民調機構在選民心目中的「藍綠屬性程度」。根據筆者對此次總統選舉的觀察發現,台灣幾家媒體民調機構未表態選民中的「綠色隱性選民」比例分別為75%(聯合報)(見表一)、70%(中國時報)(見表二)、65%(TVBS)(見表三)、與50%(遠見雜誌)(見表四)。換句話說,綠色選民於接受聯合報民調中心受訪時,相較於中國時報、TVBS、或遠見雜誌民調中心,會有較多比例不願意透露其投票支持對象。
為什麼會如此呢?一個可以解釋此種現象的觀點就是所謂的「機構效應的沈默螺旋理論」。在這個觀點下,受訪選民傾向拒絕透露自己的投票意向給予和本身政治立場不相同的媒體民調機構。因此,綠色選民受訪者如果認為某一媒體「愈藍」,就「愈不願意」透露其本身投票意向;綠色選民傾向不信任那些在他們(她們)眼裡視為「親藍」媒體的民調系統,因為他(她)們不相信自己的意見會得到公平的呈現,他(她)們害怕擔心自己的投票意向會受到不當的資訊利用。簡單的說,綠色選民傾向將「親藍」的媒體民調系統為一個不友善的「敵人」,對於敵人,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讓其知道的資訊「愈少愈好」,讓自己的投票意向隱藏的「愈多愈好」。所以,此處「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例」所透露的訊息是,遠見民調中心在台灣選民心目中較為「中立」,TVBS民調中心在台灣選民心目中較為「偏藍」;中國時報民調中心是「淺藍」,比TVBS民調的藍色屬性要來的高一些;聯合報民調中心則是「深藍」,其民調的藍色屬性比中國時報及TVBS民調都要來的高。此種媒體民調中心的藍綠屬性光譜可如圖一所示:
此一媒體民調的藍綠屬性光譜告訴我們的故事是,聯合報的民調結果會呈現較多的「藍色民意」,也就是「藍色選民意見的擴大化」,中國時報次之,TVBS更次之,而遠見民調所呈現的結果既不偏藍也不偏綠,最能公平表達藍綠選民的民意。
民意表達的公平性
此種民調機構的「藍綠政治屬性」對於民意表達的公平代表性絕對是有其負面影響。在一個「深藍」的民調系統中,藍色選民的意見會被過度代表,綠色選民的意見則會被低度代表,反之亦然,如此一來,無異傷害到民主政治的精髓。
我們常說,民主政治的精髓是民意政治,其核心觀念就是政治決策與政府施政應以多數民意趨向為依歸,儘管在民主政治的實踐中常見一些制度安排(如選舉制度)或民意表達系統(如政黨或利益團體等)會不成比例的放大、縮小或進而扭曲民意的表達,但民主理論學者總是存在者一個理想,就是希望要辨認並盡量矯正這些扭曲的機制,讓民意可以被公平的呈現。民意調查號稱是現代民主政治中最能反映民意的一套民意再現系統,媒體也常被外界賦予要扮演一個具有公共領域精神的民意論壇角色,但如果媒體民調所反映的不是民意的精準呈現,而是民意的一套壓制系統,那媒體民調的精確性有什麼可誇口的呢?如果我們的媒體民調機構因為其特定的政治色彩屬性印象讓一些特定選民不敢在民調訪談中真實發聲,反讓一些特定選民過份擴大其媒體近用的機會,那媒體民調還有什麼可以沾沾自喜的呢?
筆者想說的是,在媒體民調機構競相標榜其選舉預測的精準度時,可否回過頭來檢視一下自己的民調結果中到底有多少比例的選民係因為「不放心」該民調機構的中立性,而不願在媒體民調中出聲呢?在台灣,綠色選民在一片藍色民調機構中是屬於意見相對沈默與弱勢的一群,此一現象大部分應源於長期以來媒體擁有者本身的政治立場與新聞處理方式所致。媒體機構的擁有者、透過對於新聞室的採訪編輯控制,設定了媒介報導的特定主題、影響了報導的時間長短或篇幅大小、框架了特定主題的報導角度,長此以往的結果即在閱聽大眾心中形成一種特定的「媒介偏差印象」(media bias)(D’Alessio & Allen, 2000),而媒體民調中心的藍綠屬性只不過是其所屬媒體機構藍綠形象的「反射」或「代罪羔羊」而已。對此,筆者認為,如果我們的媒體擁有者與媒體民調機構能夠觀察到此一現象,致力創造一個讓「受訪者放心」的民調訪談情境,讓選民能夠更為放心無慮的表達意見,以「民意表達的放心度」來作為另一個選舉民調的追求價值,相信必能獲得更高的讚揚。
台灣媒體準備好了嗎?
筆者在本文中首先提出了一個「比較推估法」,來說明閱聽大眾如何運用媒體在選前所公佈的選舉民調資料來預測選舉結果。其次,筆者針對媒體選舉民調的價值作一反思,認為除了選舉預測的精準性之外,應該還有可能存在另一種價值標準來評估選舉民調的優劣,而這個另類價值,筆者稱之為「民意表達的放心度」。筆者認為,「民意表達的放心度」應比「選舉預測的精確度」更值得媒體民調機構追求,如果有一天,我們從選舉民調中的表態支持率中就可以直接正確預測選舉結果,而無須考慮未表態者的「藍綠隱藏支持分配比例」(或者其隱藏支持比例為藍綠各半),則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台灣的媒體民調已經不再是個民意表達的壓制系統,而是一個令人放心的民意表達公平系統。對於這一個另類價值的追求,台灣媒體民調機構不知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參考文獻
陳俊明、劉念夏(1998)。〈民意調查與選舉結果之推估比較:一個協助閱聽大眾解讀媒體民調的新嚐試〉,《理論與政策》,12(1):52-72。
D’Alessio, D., & Allen, M. (2000). Media bias i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0(4), 133-156.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原刊於《選舉評論》,第四期,2008年4月,頁9-18。)
[1] 其他的假設前提與可能的誤差來源可參見:陳俊明、劉念夏(19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