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未表態選民可能投票意向的預測推估,一直都是選舉民調專家想要一窺究竟的心力所在。就本次總統選舉來說,筆者上網蒐集了幾家媒體民調機構在選前所公布的一些民調結果,大致有聯合報、中國時報與TVBS等幾家。以聯合報來說,聯合報自二月二十二日選前一個月至三月十日第二場電視辯論會後,一共公布了五次民調結果,經筆者加以平均計算後,馬蕭配在這五次民調中的平均支持率為51.3%,長昌配為20.5%,未表態選民的平均比率則為28.2%,將這些平均支持率或平均比率與實際選舉結果作一比較對照後發現,聯合報民調中的未表態選民約有25%會投給馬蕭配,另有75%會投給長昌配;換句話說,聯合報民調中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度約為25與75之比。筆者繼而整理了中國時報在同一時期內(2/22-3/10)內所公布的幾次民調結果,並依循同樣的方法與邏輯來觀察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比,結果發現,中國時報民調中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度約為30與70之比。而TVBS呢?經比較後發現,TVBS民調中未表態選民中的藍綠隱藏支持度約為35與65之比。
這個「藍綠隱藏支持比」數據有什麼作用呢?一個具體的作用就是拿來作為選舉預測的「黃金推估數字」。簡單的說,在一對一的選舉情境中,如果閱聽選民能將媒體在選前所公布的民調結果作一蒐集(如聯合報民調結果),並套用此處所歸納發現的「藍綠隱藏支持比」,來推估不同媒體中未表態選民可能的投票意向,則亦可如同選舉民調專家般「精準預測」選舉結果。以聯合報為例,選前最後一次公布(三月十日)的民調支持率馬蕭配為52%,長昌配為22%,未表態比率為26%;如果將26%的未表態選民以25%推估分配給馬蕭(6.5%),以75%推估分配給長昌(19.5%),並與已表態的支持率各自作一加總,則馬蕭配與長昌配的預測得票率將為58.5%(52%+6.5%)與41.5%(22%+19.5%),神準預測實際選舉結果。
然而,除了作為選舉預測之外,「藍綠隱藏支持比」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意義是該數據也間接表示了媒體民調機構在選民心目中的「藍綠屬性程度」。根據筆者對此次總統選舉的觀察發現,台灣幾家媒體民調機構未表態選民中的「綠色隱性選民」比例分別為75%(聯合報)、70%(中國時報)、與65%(TVBS)。換句話說,綠色選民於接受聯合報民調中心受訪時,相較於中國時報或TVBS民調中心,會有較多比例不願意透露其投票支持對象,為什麼會如此呢?一個可以解釋此種現象的觀點就是所謂的「機構效應的沈默螺旋理論」,在這個觀點下,受訪選民傾向拒絕透露自己的投票意向給予和本身政治立場不相同的媒體民調機構。因此,綠色選民受訪者如果認為某一媒體「愈藍」,就「愈不願意」透露其本身投票意向;綠色選民傾向不信任那些在他們(她們)眼裡視為「親藍」媒體的民調系統,因為他(她)們不相信自己的意見會得到公平的呈現,他(她)們害怕擔心自己的投票意向會受到不當的資訊利用。簡單的說,綠色選民傾向將「親藍」的媒體民調系統為一個不友善的「敵人」,對於敵人,沒有什麼好說的,就是讓其知道的資訊「愈少愈好」,讓自己的投票意向隱藏的「愈多愈好」。所以,此處「藍綠隱藏支持比」所透露的訊息是,TVBS民調中心在台灣選民心目中較為「偏藍」;中國時報民調中心是「淺藍」,比TVBS民調的藍色屬性要來的高一些;至於聯合報民調中心則是「深藍」,其民調的藍色屬性比中國時報及TVBS民調都要來的高。
此種民調機構的「顏色屬性」對於民意表達的公平代表性是有負面影響的。在一個「深藍」的民調系統中,藍色選民的意見會被過度代表,綠色選民的意見則會被低度代表,反之亦然,如此一來,無異傷害到民主政治的精髓。我們常說,民主政治的精髓是民意政治,其核心觀念就是政治決策與政府施政應以多數民意趨向為依歸,儘管在民主政治的實踐中常見一些制度安排(如選舉制度)或民意表達系統(如政黨或利益團體等)會不成比例的放大、縮小或進而扭曲民意的表達,但民主理論學者總是存在者一個理想,就是希望要辨認並盡量矯正這些扭曲的機制,讓民意可以被公平的呈現。民意調查號稱是現代民主政治中最能反映民意的一套民意再現系統,媒體也常被外界賦予要扮演一個具有公共領域精神的民意論壇角色,但如果媒體民調所反映的不是民意的精準呈現,而是民意的一套壓制系統,那媒體民調的精確性有什麼可誇口的呢?如果我們的媒體民調機構因為其特定的政治色彩屬性印象讓一些特定選民不敢在民調訪談中真實發聲,反讓一些特定選民過份擴大其媒體近用的機會,那媒體民調還有什麼可以沾沾自喜的呢?
筆者想說的是,在媒體民調機構競相標榜其選舉預測的精準度時,可否回過頭來檢視一下自己的民調結果中到底有多少比例的選民係因為「不放心」該民調機構的中立性,而不願在媒體民調中出聲呢?在台灣,綠色選民在一片藍色民調機構中是屬於意見相對沈默與弱勢的一群,此一現象大部分應源於長期以來媒體擁有者本身的政治立場與新聞處理方式所致,媒體民調中心只不過是「代罪羔羊」。對此,筆者認為,如果我們的媒體擁有者與媒體民調機構能夠觀察到此一現象,致力創造一個讓「受訪者放心」的民調訪談情境,讓選民能夠更為放心無慮的表達意見,以「民意表達的放心度」來作為另一個選舉民調的追求價值,相信必能獲得更高的讚揚。如果有一天,我們從選舉民調中的表態支持率中就可以直接正確預測選舉結果,而無須考慮未表態者的「藍綠隱藏支持比例」(或者其隱藏支持比例為藍綠各半),則我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台灣的媒體民調已經不再是個民意表達的壓制系統,而是一個令人放心的民意表達公平系統。對於這一個另類價值的追求,台灣媒體不知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