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G20 2016 leaders。)
大陸經濟崛起後,當然也希望人民幣能快速國際化,享有全球金融話語權;自2009年7月起即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等5個城市的365家企業,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由周邊化、區域化及國際化展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雖然,全球各國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比重仍低,但爭取SDR卻不遺餘力。
人幣加入SDR機率高
特別提款權(SDR)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所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帳單位,也是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利。目前,SDR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這4種貨幣所占權重分別為41.9%、37.4%、11.3%和9.4%。SDR貨幣籃子的構成每5年評估一次,並以「廣泛使用」及「自由流通」為評估準則。人民幣雖已達「廣泛使用」,但「自由流通」程度仍顯不足。
習近平近日在G20峰會再次喊話,人民幣納入有利提高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國際貨幣體系,維護全球金融穩定。此外,IMF執行董事會將於本月30日開會,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貨幣;由近日IMF總裁拉加德及
美國財政部長李烏的正面談話,再加上德國、法國和英國等歐洲國家的支持,人民幣加入SDR的機率極高。
那麼人民幣加入SDR有何好處?筆者以為,一、將有助於市場反映人民幣影響力與其實際價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後一哩推動;二、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成為貨幣籃子中第5種貨幣後,將有助於抵銷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防止人民幣的持續貶值;三、人民幣若獲得特別提款權,其國際流通性將大增,同時,全球各國央行、主權基金增持人民幣國債、政策性債券的意願提高,不僅可增加人民幣債券的流通性,亦可獲得較高的國際信用評等,加速其債券市場國際化;四、將可與「
一帶一路」經濟大戰略及亞投行相輔相成。
台灣不是IMF的會員國,自無SDR,但人民幣國際化腳步逼進後,對台灣金融市場及產業影響在所難免。在利的方面,包括:1、台商大多在台灣接單,台灣報關,對出口數字有利;且
兩岸貨幣直接清算後,廠商匯款到大陸不必換美元,廠商匯兌費用和時間浪費都會減少。2、台灣企業對於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前景非常樂觀,並表示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更有助於增加競爭優勢。3、人民幣國際化,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可增加
兩岸經貿活動可使用的幣別及廠商資金運用的靈活度。
產業匯兌風險加大
但在弊的方面,則有:1、兩岸貨幣直接清算後,可能直接在大陸接單,多少會影響台灣的出口數字。2、人民幣國際化後,就是人民幣匯率和美元脫鉤,自由浮動。對台灣來說,又多了一個主要貨幣匯率在浮動;波動自然加大,產業匯兌風險加大。換言之會增加兩岸產業鏈運作上的困難度。因目前台灣產業賣零組件到大陸,再從大陸出口成品,大部分用美元計價,只要看美元匯率就好了,成本易計算。一旦人民幣和美元脫鉤,就變成台灣賣到大陸用一個匯率,從大陸賣到歐美市場,又是另一個匯率;匯率的風險大幅增加,影響台商兩岸分工運作困難度,應加強避險才是。
台灣產業如何規避人民幣國際化後匯率變動的風險?筆者以為有4個解決途徑,那就是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加速兩岸經貿交流及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及加入亞投行、融入區域經濟整合。
(本文刊於20151119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