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ECFA服務貿易協議商機論壇」。)
每逢選舉,
台灣社會都騷動不安。近年來,由於政壇風氣敗壞形成集體墮落、電視節目走偏鋒縱容名嘴各擁其主甘為打手、新媒體興起引發全民參與口水戰等因素,選民尤感焦慮。明年
總統大選將屆,五花八門的造勢秀和漫天飛舞的假新聞無日無之,表面上妝點出一場「民主選舉的嘉年華會」,暗底下卻夾雜著嚴重的族群對立與意識型態分歧,如此周而復始地,終將把台灣推進暗黑的漩渦之中。
台灣曾經有過一段社會和諧寧靜,人民攜手同心、共創幸福的日子,如今的對立與分歧,關鍵點仍在於
兩岸問題的懸而未解,致使這一代台灣人捲入統獨交纏,敵友混沌、和戰難卜,甚至本身國族定位不明的困惑之中。而眼下兩岸局勢更呈現出:獨的聲勢高於統、敵的氣氛多於友、戰的機會大於和。最引人憂心的,則是北京的態度益趨強硬,機艦繞台、外交圍堵、陸客止步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兩岸關係從隔海對峙到初露曙光,經過一段漫長的沉澱期。早先,國共在零星戰事中「堅壁清野、互為讎寇」,私底下則透過特定管道拋出和解風向球。中共為防止外國勢力侵入台灣,首倡「一國兩制」,
國民黨儘管心懷戒懼,也不得不祭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為對案,以取代更為消極的「三不政策」,惟雙方仍處於敵對狀態。
自從台灣開放中國大陸探親後,兩地人民因大量接觸而自然融合,消除敵意,北京當局對台灣同胞的態度丕變,一律予以「熱烈歡迎」,且頻頻釋出「惠台措施」。此一階段的對台工作主旋律為「和平共存、謀求雙贏」。持續升溫的氛圍,雖一度遭到
陳水扁8年執政的負面衝擊,大陸方面仍堅守「和平發展」的基調,只不過在策略上巧妙地調整為「親疏有別、認清敵我」,將台灣人民劃為「反台獨」或「親台獨」兩類,分而治之。
直到2016年
民進黨再度執政,北京當局似恍然醒悟,認定多數台灣選民已受「去中國化」之毒,傾向於獨立,即如藍營政客也在選票壓力下鬆綁「一個中國」立場,打起永久維持分治現狀的盤算,遂導致大陸鷹派勢力猛然抬頭,朝野間主張「不分藍綠,全面反制」的呼聲日盛一日。如今海峽烽火再起,台灣安危懸於一線,豈是偶然?
70年的聚散競合,兩岸關係又重回敵我對峙的原點。不同的是,民進黨取代了當年國民黨「反共堡壘」的正統地位。友人搖頭嘆息地說:兩地人民同文同種,連宗教、風俗、語言與生活方式也無二致,為何和解之路如此坎坷?是否掌權者執拗於統合之後誰來當家作主?
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誰能把國家治理好、讓人民享受更好的生活,就該由誰主政,至於政經體制應採資本主義抑或社會主義,已屬次要,蓋今日大陸行的是「走資路線」,台灣則瀰漫濃厚社會主義色彩,而兩邊都認同三民主義的理念。剩下的,只不過是人權與自由程度的差別。無奈的是,當兩岸形勢愈險峻、關係愈惡化,雙方人民所擁有的個人自由權利愈受到侵害!
若雙方執政者硬是要把區區100多公里寬的台灣海峽,當作楚河漢界,老死不相往來,甚至不惜孤注一擲,做鬩牆之戰,可不正應了一句古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本文已刊載於2019.10.03人間福報第5版奇人妙事之看人間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