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要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為「全面性提升大學品質及促進高教多元發展」,第二部分為「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以改善教學品質及提升學習成效為核心,並鼓勵各大學在此基礎上發展多元能量,提高學校競爭力。第一年度審查結果已於107年2月公布,補助經費高達166.7億元。由於這次計畫並非屬「拔尖」的競爭性計畫,而是偏重於「全面性」,各校所提計畫皆有給予補助,實施迄今已達半年,但成效有待評估。
雖然教育部責成各校建立追蹤管考機制,但各校重視程度不一及管考人員素質有其差異,加上執行單位對於管考單位要求配合度不足,導致各校管考機制的落實仍有其限制。因此,教育行政機關仍須採取其他督導策略,包括組成訪視小組抽樣訪視學校了解執行成效、規定各校必須提出年度執行績效報告並公開上網,接受社會大眾檢驗等。
由於第一年的執行成效攸關爾後高教深耕計畫的持續性,教育行政機關務必要全盤掌握各校執行狀況,包括是否依計畫項目執行、經費預算是否有效運用、執行是否產生實際效益、執行是否達成期預訂目標等,都要有備用資料可查;否則錢是花了,但卻看不到對於學生學習的助益,也看不出學校展現多好的特色和多大的競爭力,美其名為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結果卻是高等教育短淺效益,絕非我們所樂見。
就教育政策而言,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屬於國家型的重大教育投資,具有政策指標的作用,在政策規劃、執行和評估應該給予更大的關注。既然政策已經開始執行,後續的政策評估更加重要,才能了解整個政策執行的情形、成效及缺失,因為這些經費都來自人民的納稅錢,經費使用必須發揮到最大的效益。為了確保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績效,建立政策評估機制、確立政策評估指標和落實政策評估作為,實有其必要性;透過政策評估結果,並對社會大眾公布,讓社會大眾了解該計畫產生多少效益,這才是一種負責任的作法。
長達五年期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雖有其政策持續性,但當前社會變遷及科技發展快速,當初所規劃的執行內容和項目,有些不一定能符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因此,必須根據第一年的執行情形做好政策評估,並參考社會發展脈動和高等教育發展趨勢,進行滾動式修正,讓政策能有效回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確保政策內容與時俱進,以發揮其政策價值。
(本文已刊登於2018.8.10 蘋果即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