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身為國家最高教育領導人,其一言一行應足為師生之表率,方能擔負教育重責大任。因此,教育領導人不僅要遵守最低的法律規範,而且應具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今吳部長道德情操備受質疑,加上疑有違法之情事,怎能領導全國所有學校師生呢?
怪不得全國兩大教師團體—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和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不約而同呼籲吳部長應該去職,顯然吳部長因操守問題得不到教師團體支持,未來的教育政策將很難落實,對於教育長遠發展影響甚大。為了教育穩定發展、為了學生學習權益,吳部長該好好思考知所進退,才不會耽誤教育整體發展。
一位具有爭議性的教育部長,其所推出的教育政策,不管多好聽或多響亮,還是會受到社會大眾的質疑,很難受到認同和支持,政策不僅無法落實,也達不到政策效果。沒有穩定的教育環境,不可能培育優質的人才,最後受害者將是整個教育、社會和國家的未來發展。「做官是一時的,國家發展才是長遠的」,官位固然誘人,但國家發展卻比官位重要多了,一位能者、德者和賢者,應以「國家和社會利益至上」,而非追逐於「個人名利」,才能贏得社會大眾的尊重。
教育領導人,無論是最高的部長或基層的校長,道德涵養乃是最基本的要件,沒有足夠的道德涵養,實難以支撐領導的責任。古有云:「厚德載物」,孫中山先生亦說:「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足以說明道德對個人、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重要性。然而,當前教育部長的操守已受到社會很大的批判,要能有效領導全國教育事務推動,恐怕是難上加難。
雖然吳部長對於多項的指控提出說明和聲明,但仍無法解除社會大眾的疑慮。處在爭議始終無法平息之時,教育部官員也相當難為,心裡想著部長可能隨時都會去職,怎麼全心研擬和執行教育政策呢?
為了教育的穩定發展,為了學生學習福祉,為了教育官員好做事,一位具有爭議的部長,該好好思考去留,否則教育都處於爭議的漩渦之中,導致百年大計,無所適從,絕非教育之福。
(本文已刊登於2018.4.29中央網路報海峽視點星期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