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高調的推地攤經濟,想不到十天就收攤了。多數人關注的是
習近平主席與李克強總理檯面下的鬥爭,然該事件凸顯大陸城市最底層的民眾生活困境更值得關注。
大陸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城市仰賴大量內陸的農民工,成為工廠與城市發展的主要勞動人口。提供了充裕且廉價的勞動力,在大陸經濟發展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一開始擔任製造業產業生產與城市基礎建設的勞動力,待城市發展後,許多人轉為服務業的基層人力。
惟並非所有的進城的勞動力,都能順利轉型,不少人(包含在城市就學後找不到工作等「北漂族」)選擇地攤的工作。2007年我在北京時,外國學者就大力稱讚,大陸年輕人即使在盛夏或寒暑期間,也願意在街邊或天橋上擺地攤拚經濟,這是歐
美國家難以見到的風景。
那時北京到處有攤販,北大校內西南邊一隅,每逢周末就有週末文化市場,大量的書攤進駐,可買到被禁的大量的外國期刊,以及印刷不甚精美的盜版原文書,成為許多北大人接觸西方世界的管道之一。
北大西北角還有一個大型的西苑早市(綜合性市場),許多從事的攤販大叔大媽,來自於各省至北京從事工程的農民工,待北京奧運等重大工程結束後留在北京發展,故市場內有各省的特色食物,可感受到濃濃的各地文化。北京四處有不同的市場,縱商品不乏仿冒品,但也可用挖到不少代工廠流出的外貿甩賣良品,享受與店員殺價的樂趣,逛市集成為早年北京人的日常。
成為大城市發展的毒瘤
這些進城工作的人,因為大陸嚴格的戶口管理制度,讓他們無法取得城市戶口,無法融入城市。經過多次的檢討,去年推出《二○一九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通知,為史上最大的戶籍制度改革,然此次改革主要是針對三、四線城市,雖然已經終結「農業」和「非農業」二元戶籍管理模式,但是在特大城市卻採取積分落戶制度,進城務工多年的農民工,多是低學歷、無力購房、繳稅偏低、很多連社保都沒有,積分上毫無優勢,取得大城市戶籍的可能性極低。無法擁有城市居民的社會保險、教育、醫療與就學等福利,成為城市的邊緣人,根本無法分享
經濟成長的果實。
這些城市邊緣人,生活十分不易,小孩就學都成問題,還經常受到歧視,政府文件還多次公然出現「低端人口」一詞,從事攤販遭到城管以不人道的方式驅逐,搗毀傷財工具,暴力攻擊事件頻傳,不過這還能勉強存活。
2017年11月的一場大火,造成北京大興區的19人死亡,北京就以安全隱患大排查為由,實施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不顧零下低溫,對市內出租公寓、地下室、工業園區、物流中心等外來人口聚居區進行清查,將「低端人口」趕出北京,要無盲區、無死角、全覆蓋,「倒逼安全隱患突出的低端業態疏解騰退。」並以「產業升級」為導向,已陸續關閉包括花市、菜市場、建材市場、廢品廠、修車廠、小商品市場、養殖場在內的十數個產業被大規模裁撤,更不用說妨礙市容的攤販了。此舉等於切斷了低端人口的住處與謀生地,加上農民工子弟學校早已關閉多時,讓許多人被迫離開居住了數十年的大城市。
地攤經濟彰顯大陸經濟問題
曾幾何時總理李克強突然推出地攤經濟,引起媒體與社群平台瘋狂討論,還傳出過去專門取締攤販江西九江瑞昌市的城管,打電話找商販去擺地攤。然不久就開始改變風向,批評聲浪繼之而起。如此極端的作法,或許是習李鬥爭,惟在疫情緩和之際,急推過去棄如敝屣的地攤經濟,背後恐代表大陸底層嚴峻的
失業問題。
(本文刊於2020年6月15日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