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中南海不可用通膨救經濟

中南海不可用通膨救經濟

國政評論 財金

作者: 林建甫 ( 1月9日 10:10)
關鍵字:大陸經濟 房價 理性預期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The left entrance of The Palace。)
2023年12月8日,張五常教授發表了〈從弗里德曼的消費函數理論看中國今天的經濟情況〉,提出了他的6%通膨救經濟的建議。文章發表後,立刻引來「食洋不化」的批評。然而,我用後來發展的「理性預期」觀念進行評論,更能解釋此法不可行。

張教授是我在1980年代初期非常欣賞的經濟學家。他當時在美國任教,也在香港《信報》寫專欄,用交易成本的觀念談產權、談中國的改革開放。他遣辭用句常妙筆生花,後集結成《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再論中國》,我一讀再讀,愛不釋手。如今他已經88歲了,仍然提出他的建言,勇氣上值得佩服。

文中他認為中國國內的經濟發展情況,「目前的困難是有好幾方面的,大致上應該不難解決,但牽涉到的經濟學理論可不是那麼簡單」。凱恩斯解釋國民的消費是基於他們的收入,收入是過渡性,經常變動,這樣不妥。因此應改用他的好友也就是貨幣學派大師弗里德曼的看法,就是國民的消費是基於恆常收入,恆常收入的來源由財富產生,才會穩定。可是近年樓價下降,代表財富縮水,恆常收入因而下降,消費就受到打擊,因此財富下降會對經濟損傷嚴重。

然而要怎樣刺激經濟,他認為最簡單的辦法是在不約束房價之外,中國的人行要盡快把通膨的年率推到6%左右,然後調校到4%,再跟著讓這4%的通膨率持續到經濟的整體有全面性的可觀發展。

經濟理論的發展,從早期的古典學派到戰後的主流凱因斯學派,甚至1970年代的貨幣學派,都還沒有好好的考慮預期。之後的新古典學派,最重要的貢獻就是將理性預期納入考量;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所得到的資訊來做出行動,而不會犯系統性的錯誤。代表人物盧卡斯(Robert Lucas, Jr.)也因此在1995年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他最有名的理論「盧卡斯批判」,認為經濟變數的關係,例如通貨膨脹和失業,會因為理性預期而隨著經濟政策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不能一廂情願認為政策會有原先預定的效果。

中國人自古的觀念:有土斯有財,房地產就是財富。尤其老一代的人,拚命賺錢,累積財富就是買房。鄧小平改革開放,引進價格機能指導資源分配,也逐步建立合同、產權觀念。房地產成了拉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也推動後來中國經濟的繁榮。

然而近年來,中國的貧富不均日趨嚴重,資本無序擴張,房地產也成了千夫所指的罪魁禍首。這也成就了二十大前後中共提出多項對策,包括嚴格打房,對恆大、碧桂園下重手,及追求共同富裕的政策。中南海希望把房地產的水分擠出,未來人民不再汲汲營營地屯地買房,多花點錢在消費,或多餘的錢做投資,把資金導向具有生產性的工商服務業,對國家的長遠發展才會有更佳的前景。

回過頭來,談利用通膨救經濟是否有用?一般的思維,溫和的通膨可以促進大眾消費,廠商也有意願生產、投資,公司賺錢後,最後進而回饋其員工,像是調漲薪水工資、增加就業機會等,使得經濟體能夠有健康的循環。然而這前提是員工要忍受通膨,而且不會理性預期要求先行調漲工資。套句弗里德曼的名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另外,通膨帶來不確定性,企業家對前景不能有好的預期,更不敢投資。

過去美國聯準會一直將通膨視為首要敵人來對抗。回想2022年聯準會堅稱「通膨是暫時的」,選擇不作為,導致美國通膨後來失控,接下來被迫急速升息,搞得這兩年天下大亂。

現在聯準會已經記取了教訓。例如最近雖有表明升息到了頂點,但不講明何時降息,甚至故意講些鷹派的話,就是要消滅通膨的預期。上星期公布的12月分會議紀錄,官員仍重申在通膨明顯持續下滑之前,在一段時間內保持限制性立場是適當的。此紀錄一出立刻造成接連兩天的股市大跌。

準此,我認為中南海還是要嚴守通膨控制在2%以下的準則。通膨是潘朵拉盒內的怪獸,一放出來就不好收拾。經濟就遵循市場法則,景氣會循環,在谷底就是汰弱扶強,等到春江水暖,信心回復,攀升高峰就指日可待。

(本文刊於2024年1月9日中國時報)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0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科經

物價房價蠢動 利率應保持彈性
林祖嘉 ( 6月21日 08:43 )

上個月底,主計總處把預估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率調高到2.07%,這將是連續第四年接近或超過2%。同時,美國4月CPI為3.3%,雖略低於原先估計的3.4%,仍然高於3% ...

國政研究 財金

推升房價的那隻看得見的黑手
謝明瑞 ( 5月22日 11:40 )

摘要 2023年下半年,國內房市政策因為大選因素而造成房市供需的扭曲現象,不適當的房市政策不僅促使房價偏高,同時也帶給國人居住空間逐漸縮小化,主要因國內房市在歷經 ...

國政評論 科經

大陸轉軌攸關全球經貿版圖重組
劉大年 ( 3月25日 08:59 )

中國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五點二,雖然達成百分之五的目標,但卻是扣除新冠疫情期間,卅多年來成長率最低的一年。今年成長率目標也訂為百分之五,以求穩為優先。 ...

國政研究 財金

從台灣人口結構改變探討人口紅利與房價的脫勾現象
謝明瑞 ( 3月22日 12:09 )

摘要 在房地產供需市場中,人口愈多的地區,其對房市的需求愈大,故人口紅利是影響房價上升的重要指標,然而,由於台灣人口結構發生重大改變,國內的房市及房價與人口紅 ...

國政評論 科經

兩岸經貿盼春燕
李沃牆 ( 3月13日 16:10 )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描述春天美好的景色。財政部甫公布的2月出口年增1.3%,呈現連四紅,預估3月出口可年增1成。出 ...

國政研究 財金

政府不可輕忽的房價與房租問題
謝明瑞 ( 3月6日 08:23 )

摘要 2022年,在政府連續推動打房政策以後,國內房市交投受挫,唯2023年房市卻呈先弱後強之走勢,房市需求活絡,房價與房租雙漲,主要因素則是政府所推動的新青安房貸專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教文

「輕推」,讓台灣進步
楊朝祥 ( 2018年4月24日 08:19 )

「輕推理論」(Nudge Theory),Nudge一字的英文原意是「用手肘輕推」,而輕推理論就是運用適度誘因或鼓勵、提醒等方式,在不限制個人選 ...

社會

關於推動〈員工協助方案〉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22 )

一則由地方政府所開辦的〈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扣緊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及其效益評估的關懷意旨, ...

社會

關於台灣人口發展困頓無解化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2024年將屆年底,這也使得相迎於2025年抑或中長期的人口發展樣態,實有其進行多方思辨、議論之必要,特別是要如何嚴肅看待當代台灣社會之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