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出席緬懷黃信介先生90冥誕記者會。)
台灣疫情在8月底稍見趨緩,政治人物馬上按耐不住,蠢蠢欲動;尤其2022年大選已近,各黨都開啟選戰模式,私下角力暗潮洶湧。外傳台北市長
柯文哲頻頻挖角藍營人士,引起團隊內部親綠人士反彈。柯P的政治光譜轉向,恐與2024年選戰密切相關。與其說他挖角藍營,不如說是為了爭取在野反綠共主的地位所不得不為。
雖然目前民眾黨因敵人夠強大,會讓內部的歧見異音暫時消聲,但埋藏在內部的路線之爭,卻也可能隨時成為不安的因子,成為前進擴張的阻力。而過度專注反綠,卻不自覺沖淡白色的純粹感,也容易讓不安的因素提早引爆。
柯P積極挖角藍營人士,主要還是因為綠營對柯堅壁清野,不僅抹紅抹黑,決裂的紅線畫得深刻清楚。綠白在2018年攤牌後,與綠營合作的可能已漸行漸遠,此刻要挖綠牆角,著實不易。反觀藍營,還見不到一枝獨秀的中興少主,缺乏強大的領導中心,大咖地方諸侯也與黨保持安全距離,一盤散沙之勢讓柯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間。
另方面,柯在2022年的布局,事實上也反映出2024大選將逐漸走向「綠vs.反綠」之爭的格局。柯的戰略目標與其說是挖角藍營,不如說是正在凝聚自己成為「反綠盟主」的力量。因為唯有如此,才有贏面。
尤其民眾黨屬性偏向一人政黨,更何況他的聲勢已從高點下滑,若非疫情給了他舞台,政治光芒只會更加黯淡。他要在2024年與綠營決戰,時間壓力很大,要爭反綠共主大位,2022年必須有所斬獲。這將牽動反綠力量的結構與相互關係。 如果
國民黨在2022選舉中大勝,藍白合作的機會恐會降低,2024可能將繼續藍綠對決,或出現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如果綠營大勝,藍白反而會有認真思考合作抗綠的可能。無論如何,如果民眾黨在2022年沒有展現出基本的實力,不僅反綠旗手的地位可能由他人取代,與國民黨的合作也將落入不利的局面。倒是國民黨目前正好陷入內部主席之爭,尚無暇他顧,但未來勢將難以迴避與民眾黨間競合的課題。
目前一黨獨大的綠營沒有分裂危機,國家資源與權力的爭奪,只要透過黨內派系關起門來協商或競爭,即有機會分到一杯羹。當民眾黨積極布局地方選舉時,
民進黨各派系自然也不會一團和氣。強勢的行政院長
蘇貞昌在五倍券問題上與蔡總統對槓碰壁後,呈現跛腳之勢,雖仍獲蔡總統表面支持,但各派系見機勒索,食髓知味。蘇揆為保官位,最近頻到各地當起散財童子,攏絡各派系;甚至在總預算拍板前,還釋出明年軍公教加薪的訊息,以拉抬自己下滑的聲望。
而新竹市長林智堅在此時拋出縣市合併的議題,應該也非一時興起,是否循前高雄市長陳菊之路,讓兩屆任期屆滿後已無法繼續連任的自己,藉由改制升格而有繼續競選的機會,也引發聯想。
柯P當然希望藍綠通吃,但對手勢將透過兩極激化選民來使其破功。他未來的政治路線究竟是要淡化藍色,以擴大支持版圖?還是讓白色更藍化,卻得冒著失去淺綠支持的風險?或是最後落得兩面不討好?其實就如同走鋼索般,隨時充滿著不安的因素,當然也考驗他的能耐了。
(本文已刊登於110.09.08 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