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與婚育型態及其相與衍生的議題現象,實有其延伸性深究、議論之必要。
話說:根據內政部所公布2023年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男女兩性的初婚平均年齡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男性的初婚年齡來到32.9歲、女性則為31歲,此外,全國的平均生育年齡同樣也是來到史上的新高,已經達到32.4歲之際,相較於10年前業已老了近1歲,顯然,晚婚而來之晚生、少生、難生、不生及其包括居住房舍在內的婚後家庭運作樣態,實有其對照於過往『一人吃飽、全家皆飽』的殊異情景況,特別是偏高的初婚或生育年齡和大齡父母,這也使得相對應的預期、非預期性後果,實乃是這些大齡家庭伴隨於超高齡社會彼此互動,所產生的各種衝擊影響。
誠然,隨其教育年數延長的觀念充權、職場勞動的身心耗竭,以及擁有經濟獨立的人格自主等等所謂的「高學歷、高壓力、高獨立性」3高因素,導致現在的年輕世代至少是在30歲過後,才會有結婚生子的起心動念或實際作為,如此一來,該項晚婚、晚生不斷加劇惡化的變遷趨勢,也讓台灣社會逐步邁入所謂『大齡夫妻、幼齡孩童、高齡祖父母』的新世紀,同時對於房市發展的布建,形成像是單身期延長而來的「租屋需求增」、晚婚期拉長而來的「購屋需求延後」,以及小家庭組成而來的「購屋小宅化」等多重變化。冀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直指因為人口密度及其空間密度的同時改變,這也讓包括夫妻、親子等家庭動力,有其從量變到質變的多方角力,就此而言,無論是抽象層次的法令規章抑或工具範疇的服務輸送,該項不同於農業時代所關乎到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的拉扯互動,這已然是一項值得探究的『家庭圖像』或『大齡家庭學』,而此一相與對應的認知基模與策略性規劃調整,當屬迫切、必要。
總之,隨其繼續社會化而來的價值思維、觀念態度與表象行為,這也讓大齡夫妻必須要用加快的速度去追趕安居樂業、養兒育女的落後進度,如此一來,該項的大齡父母及其大齡家庭動力運用情事,實有嚴肅看待之必要,畢竟,這當中諸如獨立負擔家計、中高齡失業、經濟弱勢、長期失業、二度就業、家暴情事、受刑更生抑或新住民等等人口屬性及其情境變數,對於晚婚少生之大齡家庭的穩健運作,是有其從單一現象、多重屬性、合併行為、不同需求、分流處遇等等隱含風險係數、危險事件和大齡家庭運作困頓的現實挑戰。准此,在這裡的考察針砭實有必要針對時下該項大齡家庭的未來分殊樣態,像是大齡少子女化家庭、大齡熱壓三明治家庭、大齡單親家庭、大齡重組家庭、大齡長照家庭、大齡變故家庭等,以進行包括『求同』與『存異』的大齡家庭內涵新詮釋。
(本文曾刊登於113.09.26 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