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正式地加入WTO世貿組織所帶來全面性的衝擊,這當中除了農工產品、經濟貿易等等物質層面的議題討論以外,之於教育人文層面上的構造影響這也會是後續要思謀、應對的,特別是開放外國大學來台招生對於現有國內高等教育市場所可能招致的影響、衝擊。然而,在各種不同的對應策略當中,近來幾所大學標舉英文授課、寫報告、以及考試等等的外語教學方式,藉此試圖提昇學生的專業素養,只不過,不論是在理想的規範層次還是實際的操弄層次上,在在需要更為審慎思量此一全面英語化的教學措施
基本上,對於極大多數的台灣學子來說,「英文」僅是作為一種語言工具的操作意義,更具體地說,「英文」變相成為一種應考的工具以及功成名就的挑巧取徑,也就是說,在這個層次上,「英文」僅僅停留在功利的操弄性質上而非是被進一步地涵蓋在包括價值思維、行為模式、社會關係、互動型態、以及生活方式等等較為廣裘的文化意涵裡,而這多少也指陳出來國內長久以來積重難返的英文教學成就總是被窄化在升學考試上,就此而言,大學裡凸顯出英文能力鑑定考試以及英文教學等等的論述真義,自然還是必須要還原回到教學的制度變革上以及受教學生的主體意義上,也就是說,增強學生英文授受能力的同時,教育體制的變革以及專業知識的涵養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這才是解讀推動英文教學的判準所在
連帶地,放大高等教育的思考格局時,那麼,培養出一位兼具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學生,除卻英文的聽、說、讀、寫等等基本能力的培養以外,如何使其邏輯思維的建構更趨於縝密、慎思,這早已是超乎「英文」此一工具語言所能駕乎操弄的,也就是說,在這個層次上,如果一味地凸顯英文教學和英文能力,這反而會漠視知識本體相互之間的內在會通與真實涵養,最後到頭來所教育出來的僅僅是會說了一口好英語但卻無個人見地思維的知識份子?!
總之,在一遍遍高唱『知識經濟』的時代潮流裡,透過專業的知識當能升起以期創造出更多價值的經濟產能,不過,本質上,『知識-經濟』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並不純然只是建築在價格與產值的機制設計上,因此,如果是將『知識』與『經濟』作粗暴式的嫁接,那麼,知識的意義也將僅淪為如何謀生以求取更多職場勝券的工具性層次上,至於,『知識』本身所蘊涵的實體意義將可能因而盪然無存,事實上,這種的焦慮早已顯現在對於現今國內高等教育體制內通識以及人文教育涵養的極度匱乏?!
誠然,「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旨在於點明出來:我們不能再故步自封地侷現於自我設定的成就取向上,連帶地,在架構起與世界地球村的互動網絡當中,不僅擴大了國家社會的生存利基,同時也拓深了民眾個體的生命視野,就此而言,英文的教學與能力鑑定自當有其作為全球化趨同發展過程當中一項普遍的集體性意涵,更確切地說,這也是各個大學在面對競爭更趨於白熱化的高等教育市場時所採取的一種對應策略,不過,在此同時,英文教學作為一種整體性社會事實的同時,亦不能忽視個別、分殊的實質意義,這其中包括有學生個人思考能力的養成以及如何建構起台灣高等教育專有的發展特色。總之,在『知識經濟』的洪流裡,對於如何贏在起跑點斷然不完全是直接將其嫁接在語言的學習上?!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