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吳思華校長帶著勇氣上任教育部部長職務後,他將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在歷經五月國中教育會考、七月一免、八月特招放榜後,仍然還有五萬多名的國中生尚未找到適性的學校。因此學生必須參加第二次免試入學選填志願,而這也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府所提供給學生多元入學管道的最後機會,否則學生就只能參加個別學校的獨招或續招。而二免的辦理成效,也將成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否能達成讓學生適性選校、讓學校適性取才的重要標的。
若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費、免試為主、非義務、志願、適性揚才的主要精神觀之:十二年國教上路至今,免學費高中排富(家戶所得一一四萬以下)、免試入學的會考成績比重約占比序的三分之一,特招放榜顯然仍未打破既有學校的明星排序觀念,至二免前則仍有百分之二十的五萬多名國中生尚未就定位,甚至最後可能會選不到離家近的社區學校。這些都是具體存在的事實,攸關學生與家長的真實感受並影響學生未來發展的出路,確實有賴新任教育部吳部長在最短時間深入分析之後,做出最後的修正教育決策,也成為吳部長上任的第一個教育決定。
不過,基本上學者專家、教育團體與家長均認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入學減輕升學壓力和適性揚才的政策目標,只是首屆上路的政策規劃總是無法完善預測各種複雜的變數,政策溝通亦未能簡要明瞭深入民心以化解學生家長的憂慮,導致政策的實踐確實無法盡如人意,以致造成民怨。因此,新任部長有必要具體加以釐清並宣示其政策主張。首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免試、免費、由學生依其性向、興趣及能力自願入學的基本精神應予堅持,並應依《高級中等教育法》第三十五條之規定,依法行政於一○八學年度完成百分之八十五的免試目標。
其次,宜針對考期過長、志願比序、特招存廢宣示主張。因為目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考期從五月之會考、七月一免、八月特招、再有二免、獨招、續招,實際已超過一○三學年度的八月一日,家長學生過於煎熬,應檢討縮短升學時程。再者,志願序之學校積分遞減和作文分數之決定係數過高等問題,應儘速與地方政府各學區研究修正,如以群組取代個別學校,作文分數移動往後等均是回應輿論與專業的可行途徑。最後,有關特招存廢亦應儘速決定,其實目前十五個就學區只有百分之九的特招(學科特招只有百分之六),特招係為特殊優異學生而設,目前仍應適度保留,並採學科考試或術科甄選方式進行,並由地方辦理為宜,亦可考慮直接分發以簡化考試作業程序,惟最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仍應以完全免試為目標。
總之,當前教育問題確實複雜難解,人才培育斷層、高教過剩、學費調整、十二年國教上路、課綱爭議、流浪教師(代課教師)激增、幼教師資出走、偏重量化指標忽略人文素養,況且少子化、高齡化、國際化不足、產學落差等,均有賴新任教育部吳部長重新改造教育環境,引領教育政策,溝通民意,取得國會支持,建立法制基礎,我們相信吳部長能擔此重任,亦寄予厚望。
<本文屬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已刊登於103.8.15台灣時報專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