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陳水扁接受美聯社專訪,強調選後不會交出組閣權。與此同時,他指出「分享」行政權的基礎在於透過政黨協商組成聯合政府,條件是聯合政府必須由他和民進黨共同主導。對於陳總統的這些陳述,我們中間選民實在該「謝謝」他。
首先,謝謝陳水扁告訴中間選民,年底選舉他與民進黨處在「有勝無敗」的地位。日前,陳水扁多次批評其他政治人物「輸不起」、「缺乏民主風度」。令人費解的是,總統選舉有輸有贏,為什麼國會選舉沒有輸贏差別?如果民進黨得到六十席、八十席,甚至一百席的結果一樣,國會改選的意義何在?
在這方面,前法國總統密特朗就比陳水扁多了點權謀,少一些誠實。一九八六年,密特朗總統任期尚餘兩年,國會任期卻已屆滿。密特朗暗示,如果社會黨無法繼續控制國會過半席次,他將不排除辭去總統的可能性。選舉結果,社會黨連同共黨得到二四六席。右派合計得到過半二八八席。密特朗並未辭職,卻依照憲法精神任命共和聯盟領袖席哈克出任總理,行使組閣權。
其次,謝謝陳水扁告訴中間選民,依法向立院負責的行政院施政成敗並非取決於立院改選結果。然而,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說,施政好壞有如醫生看病。病看得好不好,不在於醫生賺不賺錢,而是在於病人有無藥到病除的感受。假設選民不像陳水扁如此具有「信心」,還真無法讓陳水扁與民進黨退出執政行列?
從陳水扁的談話當中不難看出,他的「信心」不僅高於民意裁決,同時優於西方憲政慣例。英國於一九二四年形成如下慣例:如果執政黨未能在國會改選中得到過半席次,視同失去選民信任,英王不得繼續任命該黨領袖組閣。這項慣例於一九七四年再度得到確認,是年保守黨首相希斯提請英王解散國會,結果該黨得到二九六席,工黨得到三0一席;雖然工黨距離過半的三一八席還差十七席,英王卻根據一九二四年憲政慣例任命工黨領袖威爾森組閣。
張內閣原本沒有過半國會席次,全憑陳水扁的「新民意」支撐。然而,民進黨據此自稱執政黨是不爭事實。只消他在「新新民意」產生的國會中控制過半席次,推動組閣事屬當然。倘非如此,新內閣朝不保夕,法案政策無法推動的問題勢將陸續浮現。
最後,謝謝陳水扁!對了,「謝謝」二字譯為法語是remercier,也有「辭政府(首長)頭路」的意思。如果中間選民不認同陳水扁民主理念,理應用力「謝謝」他。您說是嘛?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0.10.28聯合報第十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