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正義」是60年代以來歐美政治哲學領域中的新議題,由於人口壓力與環境污染,引發世人關注,為免資源分配錯誤損及子孫權益,因此我們的政策思維必須要跨越世代,擴及後代層面。
馬總統揭櫫的「世代正義」,看來指向年輕族群,希望爭取下一個世代對現今施政的認同。但不論是總統引以為傲的國民年金或勞保年金,若無適當的人口支撐,都將無法透過代間移轉達到財務平衡,而使制度繼續維持。令人遺憾的是,在總統的演說中,獨不見對「少子女化」成因的反省。內政部花一百萬元徵求「激勵生子」口號,同樣是未深切檢視究竟是何種壓力造成年輕人的「不婚、不育」。
仔細看台灣年輕人的處境,可以發現其正面臨「二高一低」的問題,即失業率較整體高,從事「非典型就業」之人數比例高,以及進入職場的起薪低。正因求職不易,就業市場環境惡化,所以不敢任意結婚,結婚後也不敢生孩子。
青年失業問題,雖是先進國家普遍存在之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15至24歲青年的勞參率持續下降,此舉雖與高等教育擴張、在學期間延長有關,但勞參率下降、失業率升高,意味著我國青年失業問題比表象嚴重許多。
而勞動市場中影響青年工作權益最大者,莫過於「非典型就業」。這種勞動彈性化下的產物,是指有別於傳統全時、全薪的工作,包括臨時工、定期契約工、部分工時工作者及派遣勞工等,在日本、荷蘭、法國這是青年進入就業市場的主要途徑。然亟需關切的是;無法透過技能與經驗的累積,跳脫非典型就業而成為職場邊緣人之問題。因為一般非典型工作不僅所得偏低、不固定,且缺乏福利與升遷機會。
在少子女化的今天,想維持世代平衡的人口數量,除了鼓勵生育外,解除青年就業煩惱更是根本之道。根據吾人之調查,政府馬上可以做的有「貫徹勞基法保障部分工時勞工規定」,其次是推動「派遣勞工與正職人員的平等待遇原則」,亦即先從保障非典型救業者之勞動權益著手。再者,若要解決低薪問題,由政府提供公共租屋、托育及托老服務,以協助年輕人減少日常生活支出也是一種途徑。
想和年輕世代搏感情,先解決其飯碗問題,才有營造幸福家園的動力。所謂「世代正義」不僅要考量政策對下一代的影響,更要讓當代的青年有傳宗接代的意願與能力。(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曾刊載於民國100年5月24日之人間福報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