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在最新推出的黃金十年居住正義篇中,明言將推動不動產交易要依實際交易價格課稅。實價課稅是國內學者倡議多時的政策,如今政府最高領導人鄭重宣示推動,各界多予肯定及支持,並希望馬總統能完整落實,要做好配套,減少爭議。
一般而言,由於單項房地產的交易並不頻繁,使交易價格與市價間的認定相當困難。因此,國內對房地產價格的認定有許多方法,例如對土地有公告地價及公告現值,對房屋訂有評定現值等。由於這些價格是課稅的依據,地方政府在認定時考量實務困難及政治現實,造成各種公告價格普遍低於市價,進而使得買賣房地產者及持有房產者的稅負偏低,逐漸形成國人投資(投機)房地產的興趣,以致國內房市易漲難跌。由於房價過高,許多人只能望屋興嘆,尤其年輕人的薪資停滯,面對居高不下的房價,使他們對未來產生高度的不確定感,高房價遂成民怨之首。
近兩年來,為平息高房價民怨,馬政府做了很多事,例如對短期的房屋交易課徵奢侈稅、提供優惠貸款及推出各類社會住宅等;接下來,則要推動不動產交易應實價登錄,提高房市交易資訊的透明度,再進一步即是據以課徵各項房地產稅收。由於實價課稅代表的是課稅基礎擴大,不動產相關租稅可能上升,將衝擊不動產業者與相關利益團體,並可能打擊房市買氣,因而過去在推動時都曾遭遇很大的阻力,馬總統在大選敏感時刻做出此一政策宣示,正彰顯其決心。
不動產實價課稅有很多好處:第一,當所有不動產交易的實際交易價格充分揭露時,政府部門可獲得最即時的價格資訊,從而得以即時提出對策,讓房市不致暴漲暴跌。第二,由於不動產交易價格是公開的,使交易雙方更容易協商價格,提高成交率,而不致讓擁有訊息優勢的一方占另一方的便宜。第三,由於交易價格完全公開,政府可運用這些資訊,正確估計沒有交易的房地產現值,從而使不動產持有者繳納合理的稅負,包括土地增值稅、地價稅、房屋稅及不動產交易所得稅等,讓不動產的投資或投機者無法再輕易規避相關稅負。第四,經過上述調整,一方面使不動產的租稅負擔更公平,一方面增加炒作成本,在長期將可收到抑制房價的效果,進而使居住正義得以實現。
當然,實價課稅並非完美無缺的政策,也存有一些爭議,但須慎辨其合理性。例如有人主張,房產價值是個人財富的累積,屬於個人隱私,不宜公布,尤其是有錢人不希望別人知道他們花了多少錢買房子。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多數先進國家的不動產交易都是透明的,以美國為例,每一項不動產的歷史交易價格都登錄在網頁上,任何人都可查詢。再者,也有人認為,如果房地產依實價課稅,會讓賣方的成本提高,賣方會提高售價,把稅負成本轉嫁給買方,反而造成房價上漲。此種說法同樣似是而非,因為能否轉嫁,要看買賣雙方對於價格的認知及當時的市場狀況,市況好時較容易轉嫁,反之則否,還是由市場決定;而決定市場機制能否發揮功效的關鍵之一,正是資訊透明。
另一爭議是,如果不動產開始實價課稅,可能會讓一些長居一處而未做交易的家庭,因房價認定的提高而導致房產稅負加重。這個爭議確實存在,也是實價課稅政策推動時應有的配套,可行的作法至少有二;一是對自用住宅的相關不動產稅賦應維持較低稅率,二是隨著房產稅基的擴大而相應調低,使總實質稅負不致因實價課稅而提高。政府推動實價課稅是正確方向,但不能因此加重自住家庭的負擔,更要廣向民眾說明,以免橫生誤解,反成政策阻力。
(本文刊載於2011年10月8日經濟日報社論)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