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改變生態 讓媒體重新出發

改變生態 讓媒體重新出發

國政評論 教文

作者: 褚瑞婷 ( 2014年4月11日 08:46)
關鍵字:媒體生態

%
熱門指數
分享

在2009的下半年,有關「媒體規範」的討論層出不窮,尤以新聞的產製方式及內容本質是否合乎社會公益原則等問題,引起社會輿論關注。

10月,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洪健益與某新聞台疑似共同製造「踢爆貓纜公安疏失」的假議題,引發社會輿論譁然。儘管該新聞台嚴辭否認「配合演出」的指證,但由於台北市政府公佈完整影帶,種種跡象都顯示,此事件可能是「腳尾飯事件」的翻版。

11月,立法委員吳育昇所引爆之桃色風波,更看出媒體「扒糞」的本質,不但造成事件主角的困擾,週遭親友更是不堪其擾,更遑論對於事件主角的多重傷害。其實,新聞媒體為求收視率,不惜製作假新聞或假議題,這些現象都反映出台灣媒體文化已病入膏肓,以及政媒兩棲問題的嚴重性。

11月30日,自由時報在頭版刊出「合成美編」的頭版照片,指涉總統馬英九車隊「濫權霸道,趕助選逼民讓路」,但近日以來卻被爆照片不符合事實的諸多爭議,不但引起藍綠立委的同聲譴責,甚至連媒體同業也提出嚴詞批評。普遍認為,如果媒體運用與事實不符之合成資料,但卻企圖指責特定政治人物,此舉不但違反新聞的真實原則,更涉嫌新聞造假與毀謗。

事實上,政治民主化之後,報禁解除、有線電視頻道開放乃至於收視率掛帥下所導致的種種亂向,早已成為傳播學者關注及批判的焦點。科技化的發展促使資訊過量與知識爆炸,又因新聞媒體的過於發達,而記者在無充分的時間進行專業查證工作後,新聞的真實性與求證的重要性被漠視忽略,新聞本質早已產生變化。更者,隨著新聞台的中立角色不再,新聞工作者企圖用「媒體事實」取代「社會事實」的現象,使得新聞媒體失去了可信度,新聞專業也只剩下口號。

由此,社會各界紛紛提出媒體的規範方式,分法不外乎是「自律」、「他律」、「法律」等三種模式。一直以來,無論是傳播學者或政府單位都希望能將媒體內部的「自律」,作為規範媒體的第一準則,其次是由外部公民團體及社會輿論形成「他律」,最後才是由政府力量介入管制的「法律」行為。但是,台灣媒體資源充斥,全天候新聞台的長時間播送,導致新聞內容淺碟化,再加上市場狹小所帶來的收視率壓力,使得台灣媒體忽視新聞內容的品質,媒體應有的專業性與公正性更是淪為口號。

即便如此,使用公權力介入媒體內容,難免引發妨礙新聞自由與箝制言論自由的疑慮。因此,與其使用公權力規範媒體內容,不如提出有效的改善之道。

綜觀近月來所發生的新聞內容爭議,多為政治人物所帶來的議題發酵。為了改善日益嚴重的媒體規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改變政治與媒體之間的依存關係」著手。

許多國家的政治人物與新聞媒體之間,是維持「魚幫水、水幫魚」的關係。政治人物為了保持一定程度的媒體曝光,並運用媒體塑造良好的正面形象,通常會選擇與媒體保持良好關係。例如,政治人物會私下提供內幕訊息給媒體,協助媒體記者以獨家新聞博取高收視率;而記者則會不定期提供些許曝光機會給「友好的政治友人」。

假使上述的方式還不足以形成「默契」,那麼則會進一步的演化出「對價關係」的合作模式,或可稱為「置入性行銷」,而這樣的手法,也是很多政府與政治人物愛用的「媒體操作模式」之一。再加上許多名嘴在政論節目裡大放厥詞,新聞媒體又持續出現不知名的「全民狗仔」爆料文化。久而久之,台灣的新聞媒體就很難有純淨的一天。

因此,若能從改變政媒關係著手,或可作為改善新聞亂象的良方之一。為了避免炒作新聞之嫌,政治人物應該與媒體保持一定距離,而媒體本身也應秉持公正客觀的原則,以「中立」作為新聞製播的基準。筆者認為,在使用「法律」作為媒體內容的規範標準之前,或許「政治人物」與「新聞媒體」這兩大主角,應該重新找尋面對社會事實的方法,而非持續互相利用,建構不存在的媒體事實,才是從根做起的媒體規範之道。

為了改變現有的媒體亂象,政治人物與新聞媒體應該共同自律,而非單向用法律建立媒體規範方式。更進一步來說,媒體是依賴收視率所帶來的廣告量生存,民眾應該學習辨別新聞內容的價值,提升「媒體識讀」的自身能力,才能作為社會他律的重要元素。

總的來說,唯有透過「政治人物」與「新聞媒體」的共同自律,加上民眾的「他律」,而非一昧地使用「法律」,或能做為當前改善新聞媒體亂象的方法。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2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教文

傳統媒體的價值
胡幼偉 ( 2015年4月17日 13:16 )

在這個網際網路大為興盛的時代,傳統媒體的生存似乎備受威脅。現在,社會上只要發生一點不大不小的事情,各種來自所謂網友或素人提供的消息或評論,多到不勝枚舉,真真假 ...

國政評論 內政

複製即時新聞報導 勿氾濫
謝麗秋 ( 2015年5月25日 10:45 )

近年來,新聞媒體報導亂象叢生,除了題材狹隘,重對立、不經查證,缺乏專業及客觀度、扭曲原意並煽動輿論批判、濫用獨家,以及過度倚賴臉書、YouTube及行車紀錄器等做為報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關於三讀通過〈壯世代政策及產業發展促...
王順民 ( 1月9日 08:26 )

一則與中高齡經濟議題相關的立法舉措,背後實有其進一步商榷、議論之處。 話說:過往高齡社會的解方都是凸顯不同世代對有限社會資源的 ...

永續

二氧化碳產生量如何計算
胡思聰 ( 2007年6月12日 09:50 )

6月5日是環境日,許多環境保護的課題廣受各界關注。近來地球暖化的議題甚囂塵上,因此有關二氧化碳減量的問題特別受到重視。國內某環境文 ...

科經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林祖嘉 ( 2018年4月17日 16:11 )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憲政

台電公司購電價格合理化之評析
呂啟元 ( 2012年10月26日 17:58 )

電價漲價問題引起外界關注,其後衍生台電與「民營獨立電廠」(IPP)及汽電共生業者在「購售電合約」有不合理的情形,台電從民營電業手中 ...

國安

東協國家對「中國崛起」的看法
曾復生 ( 2010年8月19日 14:30 )

二○○九年十月二十四日,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東協十加一會議」上,提出六項合作建議包括:一、發揮「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作用;二 ...

永續

天災衝擊下的阿里山觀光發展策略
黃心華 ( 2009年12月2日 16:58 )

一、前言 經歷八八水災及歷次天災的影響,阿里山的對外交通經常受損中斷,當地觀光產業也受到嚴重打擊。雖然政府已積極投入交通、景點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月9日 11:55)
    蔡政府八年只針對公教進行所謂的改革,對於財務缺口最大且較急迫的勞保,不僅不敢改反而以全民納稅錢每年千億來貼補。這顆「類改革」的續命毒藥如今留給了賴政府,當在野黨試圖為公 ...
  • ( 2024年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 ( 2024年12月6日 16:58)
    激烈的美國大選終於結束,大家重新回到本身關注的問題上面,然而由於川普選上,而他的許多行為與政策難以預料,因此現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個人必需針對川普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 ...
  • ( 2024年12月6日 16:56)
    日前傳出,剛剛在加拿大結束的CPTPP執委會會議中,台灣想要在這一次會議中能成立針對台灣入會的工作小組,再次沒能成功。本來我們政府部門宣稱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這一次由加拿大 ...
  • ( 2024年12月6日 16:54)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