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的國寶到日本展覽;國寶出展,為國際所重視,是令人興奮的。
可是我絲毫沒有興奮的感覺。因為媒體的報導中似乎出國的國寶指的就是翠玉白菜與肉形石。我為了推廣國民美感教育,過去若干年常常寫點文章對文化的活動表示點意見,尤其是對政府文化機構錯誤的舉動提出批評。其中我引用的事例最多的正是故宮的翠玉白菜。
我常常說,故宮重要的國寶成千上萬,沒有設法以其展示來感動觀眾,卻只能用一顆白菜來吸引他們。這塊白菜除了外形十分逼真,材質又十分珍貴之外,其文化價值在哪裡?
博物館展出一件作品,對於觀眾的吸引力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最低的層次是「奇」。這是最具大眾性的一類。也就是說,我們去博物館參觀,最希望看到的是在外面看不到的東西,它們一方面啟動我們的好奇心,同時滿足我們追求新奇的願望。博物館展示的目的,十之八九是為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門可羅雀的展示就是因為缺少新奇展品的緣故。翠玉白菜就屬於這類。
第二個層次是「美」。這是比較高級的觀眾到館尋求的精神食糧。美感是普世價值,追求美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可是在文明社會中,審美是一種高級的品味,不是本能,而是學習得來。博物館內的展示有相當大的比例是為觀眾提供吸收美感的機會,這個動作就是「欣賞」,所以如何在館內把作品的美感展示出來,是博物館的大學問。我常舉的例子是故宮宋汝窯的盤子,大群的觀眾在櫃子外面「路過」,卻因為外形平淡無奇,沒有注意到它的美質。對觀眾而言這是多可惜的事!
第三個層次是「境」。這是較少數的觀眾到博物館尋求的東西。粗略的說,值得展出的作品大多屬於廣義的藝術範疇,藝術家以各種不同的素材,展現出他對生命理解的種種,是對觀眾的啟發。國人把繪畫的表現稱為「意境」就是告訴我們,藝術家以具象的「境」表達了抽象的「意」,這是藝術創作比較高深的一面。
現代博物館的營運,常以觀眾人數為指標,因此無可避免的以第一層次的展出領先,使參觀的水準大幅下降。作為一個文化機構,這樣的展示政策就走上通俗化的路線,放棄了高貴的目標。對於認真的文化工作者,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好在博物館內總有空間可以陳列第二、三層次的作品,供觀眾自由瀏覽,仍然不失博物館的高貴文化使命。只是在文化工作者的立場不免有些遺憾。我相信故宮的工作人員就是抱著這種心情經營下去的。
可是這次去日本展出會以翠玉白菜領軍,不免使我感到訝異與失望。
日本的高級文化來自中國唐、宋的傳承,所以他們對中國的古美術崇敬有加,維護之不遺餘力。日本的文化特別尊重傳統,南宋的一只茶碗都會被視為異寶,並進而發展出一套茶文化,遠遠超過中國原有的傳統。所以日本人來到台灣,參訪故宮,應該有比較嚴肅的態度才對。
我實在沒有想到,居然連日本的訪客都已經全面通俗化了;他們選了翠玉白菜領軍已充分的說明了新日本人的品味。
翠玉白菜沒有什麼不好,其造型、色澤、刻工都很精采,只是在骨子裡,它是以奇巧取勝的。絡繹不絕的遊客為它而來,加上複製商品的銷售,使故宮博物院的文化視野失去了應有的高度,成為一個「好玩」的活動場域。它不過是一個清代皇帝的玩物啊!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103.07.09人間福報人間百年筆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