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6輪戰略與經濟對話(S&ED)10日結束,雙方在許多議題上舌槍唇劍,相持不下,甚至連一年多來兩國雙方常用的美中「新型大國關係」這個名詞都有調整之虞。顯示過去為不少人用來形容
中美關係的那句話「好也好不到那裡去,壞也壞不到那裡去。」可能會隨國際情勢演變而往下修正。
網路戰持續發酵
首先,中美之間的網路竊密與監控爭議持續發酵。雖然亞太事務助卿羅素在S&ED前表示美方希望能重啟美中網路安全小組對話;但是,雙方並未針對此一議題達成共識。儘管美中兩國即使開啟網路安全小組對話,也未必就能解決美方指控中方竊密與中方指責美方監控的問題,但是將爭議束之高閣,顯然也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其次,中美之間在南海的爭端也因涉及多國之間的主權爭議而造成雙方各執一辭,難以化解。畢竟,中方有其歷史水域需要維護,加上大陸海軍下水艦艇日益增加,守衛海疆有責,也不容中方退讓。另一方面,
美國對盟國與夥伴有安全承諾,作為老大哥,有責任對他們提供保護,否則美國的盟友又何需對美國賣帳?
南海爭議不僅未能在S&ED獲致解決,反而持續擴大。美亞太副助理國務卿福克斯提出3項凍結行動建議:(一)停止設立新的前哨站;(二)停止在島礁上進行工事;以及(三)停止在爭議地區針對他方經濟活動的單邊行動,更讓南海波濤洶湧。
問題是,南海主權聲索國早已在各自掌控的海域與島礁上進行開發,現在美國要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國家停止作業,恐怕緣木求魚。
在南海問題上,華府力挺越南、菲律賓,早就引發北京強烈不滿,更何況美國自己都還不是《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國,更突顯出福克斯建議正當性不足的問題。
第三,在東海議題上,由於
歐巴馬4月亞洲行時強烈支持日本安倍晉三以釋憲方式確認集體自衛權的構想;因此,中美兩國官員在討論中日復談與降低釣魚台列嶼緊張情勢等議題時也不歡而散。
同樣地,東海爭議並未因日本獲得集體自衛權而告一段落。事實上,日本獲得集體自衛權正是未來中美之間更多爭議的開始。美國國防部長黑格11日在日本計畫詮釋憲法後,首度會晤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
對話協議待考驗
黑格指出,美國認為這是勇敢與歷史性的決定,日本國會如果通過,美國盟國對區域與全球安全穩定的貢獻將顯著提升,並擴大在世界舞台的角色。小野寺回應說,新指針著眼於確保區域和平,不會明定日方針對某些現象做特定回應。
不論美日如何解釋,中國大陸都會認為日本獲得集體自衛權與美日加速修訂防衛指針是「劍指中國」。
第四,
習近平在9日開幕致辭中,多次提到「新型大國關係」,認為這是他與歐巴馬總統在2013年加州莊園峰會上建立的共識。不過,歐巴馬顯然冷淡以對,只在同日發表的書面聲明中,說成是「新型關係」,而省略了「大國」兩個字。顯示,在北京未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賴絲所提出之與「新型大國關係」配套之具體「操作方案」作出具體回應前,美國不會輕易妥協。
第五,雖然這次中方在雙邊投資協議談判中開放美國廠商「市場准入」的條件及央行不再干預人民幣匯率方面做出原則性讓步,但未來中方是否說到做到,仍有待雙邊的後續談判與監督予以落實。
最後,雖然中美兩國在這次S&ED達成90多項協議,但究竟有多少經得起考驗,卻不無疑問。
更重要的是,在歐巴馬任內,美中兩國應只剩下最後一輪S&ED。如何繳出一張亮麗具體的成績單,而不是一張充滿虛幻數字的「假大空」成績單,應是華府與北京領導階層共同努力的目標。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3.07.14 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