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於今年4月中啟動十三五規畫的編製。據悉,目前所提出的十三五規畫前期研究課題包含了服務業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等25項。這是習李體制第一次自主規畫長程政策方向,期望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為其核心目標。
大陸的服務業起步較晚,其對外開放可追溯至1979年所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該法是中國服務業進入對外開放的基礎時點。由於當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占地位不高,故整體對外開放之程度很低,除了旅遊、飯店、餐飲、部分房地產等服務外,絕大部分的服務業禁止對外開放。
陸服務業愈趨重要
但2001年底加入WTO後,依服務業入會承諾表,在服務業的開放上包括了商業、通訊、營建、配銷、教育、環境、金融、觀光旅遊、運輸等服務,由於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使得服務業成為外商投資之新熱點,其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亦逐年上升。
在十二五規畫中更明確訂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要提高4個百分點,總產值目標為26兆人民幣。大陸在2013年就已達成到46.1%,不僅產值首度超過工業,也提早達成預定目標,同時也宣告大陸業已蛻變成為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型態;這也是開發中階段邁向已開發階段的一個重要指標,顯示未來服務業在大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位將愈趨重要。
若就先進國家發展經驗,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大概是70%。據此,大陸服務業尚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而面對服務業未來的發展,十三五規畫中應該會進行服務業自由化及國際化,藉此提升服務業整體品質提升。如目前的上海自貿區,即以試點方式試行金融服務業及其他服務業之自由化。具體內容包括選擇金融、航運、商貿、專業、文化、社會等六大服務業的開放,預計都將會做更大幅度的開放。
反觀
台灣服務業隨著經濟結構轉型,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已達70%,市場幾近飽和;結果,2012年服務貿易
競爭力衰退至全球28名,大陸自然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新據點。數據顯示,1991至2012年,台灣對中國服務業投資由20萬美元增至52.6億美元,年均增幅達64%,占台灣對中國投資總額的比重也由不足1%的水準一路攀升至41.1%。台灣服務業應突破小國寡民的先天發展限制,不斷地創新並向外拓展市場,才能夠開創新的格局。
深化合作齊同提升
坦然言,台灣服務業相對大陸而言,無論在人才、經驗及技術方面仍具有基本的優勢。
兩岸《
服貿協議》簽訂後,大陸對台共計開放80項,台灣對大陸則開放64項,內容包括證券,金融,保險,電子商務,印刷等,正是台灣服務業不可多得的契機,奈何服貿因種種阻礙,至今未能闖關,平白斷送不少商機。
選舉甫結束,藍綠版圖大挪移,
兩岸關係可能會有所調整。但未來無論誰執政,均不能錯失十三五規畫中,兩岸服務業深化合作的機會。同時,雙方若能掌握合作契機、相互交流、截長補短,齊同提升服務業國際競爭力,共創雙嬴。
(本文刊載於2014年12月4日旺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