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法國經濟學教授皮凱提來台演講,獲得熱烈回響。皮凱提以七大工業國、澳洲等約30國,自1870年到2010年、長達140年的所得分配資料,發現在20世紀、尤其二戰之後日趨平均。但自1970年之後,所得分配開始惡化,迄今沒有緩和的跡象。皮凱提分析是因為資本報酬高過
經濟成長率,且因1970年後全球化的風潮,各國降低對資本所得課稅所致。
每年調升
基本工資
台灣不在皮凱提研究的名單中,但是由主計處公布的資料可知,台灣受僱者薪資占國民所得的比重,原來超過5成,但自1998年之後,一路下降,近年更降至只有4成5。過去十幾年,台灣受僱者薪資停滯,尤以中
低薪受僱者更是明顯。過去幾年,各種勞健公保提撥,增加雇主負擔,雖然可說明一部分薪資停滯的原因。但企業盈餘占國民所得的比重,在過去20年卻增加5個百分點。企業盈餘占國民所得比重的上升、而受僱者薪資占國民所得的比重卻下跌,顯示企業並非不賺錢,而是藉減少加薪降低成本,有了更多盈餘。
行政部門近日試圖以道德勸說方式,鼓勵企業界對員工加薪,但效果有限。其實政府有兩個方法可以馬上去做,一為調升基本工資,二為公務員加薪。
全台灣領基本工資者,保守估計超過100萬人。基本工資自1997年的月薪新台幣15840元,調升到明年初的20008元,年平均調幅約1.2%,約占2013年人均年國民所得21000美元的37%。韓國自2007年起,基本工資每年調幅介在2%~5%之間。2013年的月基本工資為韓幣117萬,約1075美元,約占其人均年國民所得24000美元的53.75%。中國大陸自2005年起基本工資每年調幅約13%。以上海為例,2013年的月最低工資為人民幣1620元,約263美元,占人均年所得6767美元的46.63%。
很顯然的,韓國和中國大陸的最低工資占人均所得的比重比台灣高很多。
雖然韓國及中國大陸調升基本工資幅度較我國為高,但其產業發展未見受明顯影響。加以目前
美國QE即將退場,顯示全球經濟景氣復甦。我經濟成長亦將明顯好轉,企業對勞動需求量會上升。再者我國每月領取基本工資金額之
勞工人數比率不低,調升基本工資對整體薪資提升應有助益。
公務員加薪也有效
建議未來數年,可每年調升基本工資,每年調升幅度可為年通貨膨脹率(消費者物價上脹率)加上年實質經濟成長率的一個比例。
軍公教人員調薪時,公部門的約聘僱人員跟著調,私校教職員的薪水通常比照公教職人員的薪水,財團法人、社團法人聘僱人員的薪水也跟著調。這些人加在一起,約有百萬人。軍公教自2000年以後,除在2001、2005及2012年分別調過3%外,其餘年份皆未調整。過去13年,人均年所得由2000年46萬5千元,上升到2013年的63萬9千元,漲了37.4%。但軍公教人員,在同一段時間只調升薪水約10%,調幅不成比例。
前述這兩類人員約占總勞動力2成,若扣除了自僱者,可能占達3成。因此對前述這兩類人員加薪,應有助於提升全體薪資所得占國民所得的份額。同時,對這兩群人的加薪,也會帶動企業調升原較高薪者的薪資。提升員工薪資,不會只是提高企業的成本,員工也會努力工作,以回報企業,因此是一種良性循環。
(本文轉載於103年11月20日中國時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