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引頸以盼的經發會,歷經了會前的籌備以及正式的開會完成多項的共識決與多數決事項,明顯地在把脈、問診以及最後正確藥引的開列之後,對於經發會的功過與褒貶終究還是必須還 原回到真實處境的解讀上。
持平來看,經發會的舉辦本身就充斥著多重的解讀意涵,也就是說,從純粹經濟發展諸多難題的發問與解困開始,經發會勢必要超脫原先經濟事務的範疇進而擴及到包括政治在內的鉅視層面,即便在這裡隱涵著政黨各自不同的權謀考量,但是,由於當前台灣經濟發展的難題主要的肇因還是來自於政治性因素的構造因素所招致社會性的信心危機,就此而言,檢視經發會的成果自然是除了經發會裡達成了多少項的共識與多數決以外,還是應該要直指民眾以及社會大眾的信心是否已然獲得某種程 度的提振效應。
其次,經發會的籌辦固然可以為當前新政府的施政困境獲致某種程度的解套,但是,這當中還是充赤著若干的迷思而亟待進一步地廓清,這其中最為明顯便是經發會若干的議決像是各種的減稅措施以及各種有利於資本家的優厚方案所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顯然,雖然這些的作為在短期內是可以帶動產業發展的轉機與契機,但是,措施方案背後所隱涵資方與勞方的階級對立以及相對的匱乏剝奪感,在在點明出來:官方政府有其必要要放大「經濟發展」的思考格局,亦即,經發會的目的將不並僅止於急病投藥病情的短期紓解,而是有其體質徹底改善並臻於社會和諧完善的最終企圖,就此而言,新政府自然是要針對經濟發展紓困過程裡所可能產生的社會性怨懟,早謀對應之道,畢竟,經濟發展之所以必要、可能以及可行還是要建基在國人同舟共濟以及齊心齊力的社會連帶基石上。
最後,經發會的各項議決已經給予了新政府未來的施政作為某種程度的背書與墊底,因此,對於經發會的功過褒貶自然是要從經發會落幕之後的銜結與接軌正式開始檢驗,畢竟,檢視新政府所策動經濟發展各種措施的判準並不全然在於「能力問題」(特別是專指財政稅收以及經濟成長等等的客觀條件、能力),而是「共識問題」以及「魄力問題」,因此,一旦經發會取得了朝野雙方某種程度的共識從而清除了日後施政上各種可能的阻撓、障礙時,那麼,「魄力與決心問題」將成為新政府自己要誠實以對的重要課題,也就是說,新政府對於經發會的議決理當嚴肅看待,而不應該是再次地掉落意識型態或口號治國的窠舊裡造成翻身不得的自我困境。總之,包括總統、朝野政黨、經發會諮詢委員以及一般大眾應該都是這一齣走在鋼索上賣命演出的主角,在無法逃避以作為一個不攸關到己身利益的旁觀者之下,對於經發會的後續發展自然是有所期盼,就此而言,未來「經發會」針砭的論斷,應該是要端視各項解套措施實施之後,對於經濟困境的改善、整體社會的改造及其可能的構造影響等等的翔實判讀,終極而言,『經濟解套-國家發展-社會共榮』這會是經發會最佳的註腳、詮釋!?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