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領袖高峰會議10月30日正式在義大利羅馬登場,聚焦Covid-19疫情、氣候變遷與全球經濟發展等當前重要的議題。G20由世界重要二十個工業國家所組成,其成員國人口佔全球總人口三分之二,GDP規模佔世界GDP總量85%,因此G20在全球議題上的態度,具有風向球的作用。今年在美中衝突,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以及解決氣候變遷問題迫在眉睫情況下,G20國家是否能採取合作態度,就現今全球面臨重大議題達成共識,格外引人矚目。
在應對Covid-19疫情方面,疫苗的供應問題成為會議焦點。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表示,希望在2021年前達成全球人口40%接種率,以及在2022年前至少達成全球接種率70%的目標。對此,G20國家領袖一致同意致力於提升疫苗研發與生產,並強化疫苗分配的效率,讓貧窮國家優先取得疫苗。
在氣候變遷方面,G20國家領袖同意每年提供一千億美金協助開發中國家對抗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但在此議題上,發展與開發中國家仍存有許多歧見,例如歐美等先進國家希望印度承諾制訂零探排放政策,但遭印度拒絕。由G20會後聲明來看,證明了印度總理莫迪的勝利,因G20國家在氣候議題上並無具體承諾。
在全球經濟議題上,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復甦腳步闌珊。全球經濟正面臨通膨、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與供應鏈瓶頸等問題。為了拯救經濟,G20國家領袖承諾短期間政府經濟刺激與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持續下去,不會輕易退場。但另一方面,此一寬鬆財政與貨幣政策,卻對政府財政與通膨造成壓力,亦使各國政府財政官員陷入兩難。
此外,為了達成稅賦公平目標,G20領袖通過了一項全球協議,將採取措施將大企業的最低所得稅率設定在至少15%,使得大企業無法利用各國稅賦的差距漏洞規避稅務責任。當然首當其衝的是矽谷的跨國企業,將來那些企業將無法移到稅賦較低的國家,享受稅賦優惠。這項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推動的全球稅改在全球130多國的支持下,最快可於2023年開始實施,但鑑於目前
美國國內對於該項稅務改革仍存有爭議情況下,是否能通過國會這關,如期實施仍有待觀察。
平心而論,各界對於此次G20寄予厚望,尤其在全球疫情肆虐、氣候變遷問題迫在眉睫之際,各國期待全球最有經濟實力的20個工業國家能起著帶頭示範的作用,共同合作,解決問題。然就此次會後聲明並未達成任何實質協議,再加上中、俄領袖缺席,僅以視訊方式隔海參加的情況來看,在這些重要議題上,各國要達成實質成效,仍將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儘管
拜登在G20會議上抨擊中國領導人未親自出席會議,但11日美中兩國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COP26氣候峰會上突然聲明,表明兩國同意在未來十年加強氣候合作。據聲明表示,雙方將「回顧其共同努力的堅定承諾」,以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中規定的1.5攝氏度的目標。分析指出,此舉明顯是為預計於11中旬舉行的拜習會視訊會議而鋪路,營造出會前友善的氣氛。未來拜習會視訊會議結果如何,攸關未來美中兩國關係走向,需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