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經濟部投資
台灣事務所資料統計,累計今年八月上旬核准通過台商回台102家,投資金額5,047億元,提前達成5,000億元年度目標,未來將會創造4.39萬個本土工作機會;同時,在年底前若各項投資能夠如期到位,則可以落實全年投資金額超過1,600億元。此一訊息似乎顯示,在政府所推動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誘因,以及《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加持下,提高台商回台投資意願。
儘管,我們肯定政府因應美中貿易爭端迄今未歇,導致全球產業生態體系重組之下,能夠洞燭先機採取各項配合措施,鼓勵海外台商回台投資,希望透過其投資加速促進國內產業升級轉型,藉以提高國際
競爭力,進而建立自主供應鏈。迄今為止,不論是承諾回台投資家數,抑或是規劃回台投資金額,已初步呈現頗為亮麗的數據。
然而,若以社會價值觀點而言,從現行推動台商回台投資的規劃方向加以觀察卻又發現,政府在政策思維上,似乎陷入選擇迷失,未來甚至可能造成國內閒置資金更加充斥氾濫。亦即政府推動台商回台政策選擇,顯然較為重視回台可以增加投資金額或就業人數的大型台商,相對反而較為忽略因不易移轉生產基地,而真正期待回台可以傳承經驗及協助青年接軌創業之中小台商。
無庸置疑,自1980年代初期起,隨著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在經營成本低廉誘因與人文地理接近優勢下,磁吸許多以傳統產業為主的中小台商結束在台事業赴陸投資。雖此一期間部分台商受到失敗挫折,但卻讓不少台商再造事業巔峰,更進一步轉型為擔任許多關鍵零組配件創新研發的先驅者,或是升級為扮演許多產品製造服務之協助者。其中,存在不少體質健全潛力雄厚,已發展成為其產業供應鏈或價值鏈之中,屬於國際級核心型的中小企業。
儘管,這些中小台商曾經再造事業巔峰;然而,近年以來在經營上則是陷入進退維谷泥沼。這些除了面對中國大陸經營環逐漸境惡化之外,均存在著上一代因日益年邁而有意交棒,下一代卻又因興趣缺乏而無心傳承。此外,加上落葉歸根牽腸掛肚,若其所再造的事業乏人可以傳承,則過去一切辛苦恐將如此付諸流水。亦即目前可以將這些中小台商所呈現的狀況,以老驥伏櫪馳聘沙場,卻又因歲月不饒而逐漸凋零,作為最真實之寫照。
換句話說,這些在陸中小台商憑藉積極開拓的態度與勇於冒險之精神創業,若能有效加以連結協助回台,將其畢生嘔心瀝血累積的精華進行交棒,移轉給國內具有創新能力與前瞻膽識之青年傳承接軌創業,不論對於促進台灣經濟持續成長、加速產業升級轉型,或是對於增加就業機會、解決
低薪困境,其實有正面的意義與價值。
面對為數不少已達到還曆古稀的中小台商期待落葉歸根意願之下,政府在推動鼓勵海外台商回台投資政策的同時,如何設置媒合連結平台,以及採取更加友善和諧措施,讓這些在台已經「無根」赴陸投資經營的中小台商順利達成回台意願,使得其在回台後以「傳賢」的思維,將其畢生最寶貴的精華無私移轉給國內青年傳承接軌創業,進而藉此全球產業生態體系重組機會,協助台灣建立更完善的產業供應鏈或價值鏈,的確刻不容緩。
畢竟,台灣僅是回台投資的大型台商全球專業分工生產行銷布局之一環,相對卻為回台投資的中小台商根留台灣傳承精華重新再造事業之選擇,兩者對台灣社會的未來發展意義不同。在此同時,我們期待政府相關單位在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政策上,與其將核心聚焦可以增加投資金額或就業人數的大型台商,不如連結這些可以傳承國內青年創業及促進社會安定之中小台商。
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在傳承接軌國內青年過程中,除了配合解決「五缺」問題,減少青年創業初期困境之外,同時針對回流中小台商智慧財產合理評價,以兼顧其既有的利益。此外,則是在政策規劃上,更加需要整合相關輔導資源,利用「外部成長」模式,透過有系統的培育,協助國內青年傳承接軌創業之後,能夠不斷發展高附加價值製造或生產性服務營運活動,讓這些回流中小台商的精華,得以在青年努力經營下再展鴻圖。
(本文刊載於2019年8月14日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