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讀《戰勝黑天鵝 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世界富有家族創富與傳承的寶典》一書,讓我收穫良多,也解開了我心中的謎:東方社會為什麼常是「富不過三代」,而西方富有家族能一脈相傳,甚至達到「千年企業」。因為東方的思維是一代過去,子孫要「分家」,而西方的思維是家族「不分家」。
分家,如何分?分得再公平,兄弟姊妹都可能彼此齟齬,心懷怨懟,對簿公堂,甚至暴力相向,這在我們的社會都屢見不鮮。大直黃氏家族的美麗華集團,創辦人黃杏中是10個兄弟姊妹中的老大,帶領弟妹們胼手胝足辛苦經營,事業版圖擴及百貨、飯店、肉品、乳品等,也大量囤積大直、內湖的土地,買賣房地產累積龐大財富。2000年時,家族開會決定分成美麗華、德安美麗信、美福集團3大事業體,彼此不干涉,獨立經營。2015年11月美福集團兄弟爭產紛爭導致槍殺案,兄弟多所死傷,震驚社會。這是血跡斑斑的教訓。
另一著名案例,長榮集團在總裁張榮發過世1年多後,大房、二房徹底分家,後來大房三兄弟關係也生變,兄弟鬩牆分為兩派,爭持不休。二房獨子張國煒本由內部公告,自行宣布接任長榮集團總裁,引發大房哥哥不滿,終被拔除,只好自行創立星宇航空,未來要與長榮航空打對台。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過世後,長子王文洋與三房李寶珠就展開遺產官司訴訟,迄今尚未落幕;藥品龍角散前代理商高平公司家族三兄弟,也因為股權紛爭告上法院;葡萄王生技和金蘭食品等企業都曾因繼承衍生問題,不僅重傷企業形象,也凸顯
台灣企業的接班問題。
華人社會,企業交棒與接班是極為敏感的問題。根據《2016中小企業白皮書》調查發現,只有9%的企業做好傳承計畫,而傳承多半歷時15年,且只有4成的成功率。而專門研究企業接班議題的「台灣董事學會」發表的《2017華人家族企業報告》也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70%是家族企業,總市值占台灣6成。在
兩岸三地華人社會中,台灣家族企業的比例是最高的,比大陸33%、香港40%還要高。當企業集團版圖越大,家族內鬥也屢見不鮮。
西方的社會思維與我們不同。那些知名的家族像羅斯柴德家族、洛克菲勒、杜邦家族、莫克集團,這些都幾乎都已經有數百年的光輝歷史,永續經營而不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分家,透過信託、基金會的設立來掌握,累積家族利益。多角化經營不同公司,形成集團。公司藉上市,由最好的管理者來經營,並向董事會負責。所有公司的董事會就由家族的信託或基金會來主導。家族年輕成員,由家族幫忙培養,送到全世界的名校受最好的教育,並鼓勵創業,成功可以再添家族光輝,萬一失敗,損及家族的利益也有限。
不過,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故事。這是一本有系統地彙整世界富有家族創富與傳承的經典案例的書籍,內容收錄21個跨越了歐美與亞洲(西方與東方)的案例。經過案例的彙整,本書發現世界富有家族傳承的祕方可以歸納為「完善的家族治理機制」、「嚴謹的接班人傳承規畫」、「穩健的家族財富傳承規畫」、「合理的家族與家族企業的互動機制」與「注重家族社會人脈與形象的經營」等5大類傳承成功的因素。
本書進一步再細分為33個因素,每一因素都值得讀者去仔細體會與揣摩,也可多所驗證在其商業行為中。書中也提出「家族分家」容易導致下列5大劣勢:家族資產被瓜分變小、容易引發後代子孫爭產紛爭、家族成員情感淡薄、恐發生被惡意收購等現象、不確定性風險加劇。這都印證在我們社會一再重複的案例中。
這是我閱讀的相關書籍中,整理最為清楚與完整的一本書。我認為這本書會對台灣現在家族企業的傳承及二代接班會有諸多啟發。相對於歐美家族傳承而言,華人的家族傳承代數較短,經驗上較為稚嫩。但由於東方家族(特別是華人家族)的民族性與文化有別於歐美,導致歐美家族企業之傳承規畫並不盡然適用於華人家族企業。因此,如何考量華人家族企業的需求,融入歐美家族企業傳承的優點,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刊於2020年6月30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