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看今 (2022) 年的經濟預測?在去年歲末之際,各大預測機構的預測紛紛出爐。仔細去看他們的數字,其實差不多。今年
台灣的經濟應該還會有4%左右的成長率。只是成長的引擎,主要將在內需的消費。
經濟預測難做
經濟預測是門大學問。因為要預測完全準確,幾乎不可能。一來經濟預測沒有水晶球,二來就是有水晶球,也難以窺視全貌,因為經濟的維度太大。經濟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藉由假設進行簡化,在這抽象化的過程最常用到的絕招就是「其他條件不變」。可是其他條件都在變,因此經濟研究有極限性,所有的預測都是在不太準確中求最準。有個笑話說,氣象學家預測不準,就可以花大錢買各式最新的儀器;可是經濟家預測不準,就只有被挨罵的份。
各家預測差不多
今年台灣的
經濟成長率,各家預測值,目前中央研究院經濟所估3.85%,台灣綜合研究院估4.05%,中華經濟研究院估3.67%,台灣經濟研究院估4.10%,主計總處估 4.15%,最高與最低只差0.48%,相去實在不多。因此各家都蠻有共識。
預測值相去不遠,這是因為預測時間點差不了幾天。經濟理論告訴我們的也就是那些,各家使用的模型也類似,自然共識就很高。可是像1997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那時年初各家也是還算樂觀的預測,沒想到有沒預料到的大事發生。因此到該年年底所有的預測結果都很差,就一起「槓龜」。
預測架構
經濟預測基本上都採需求面凱因斯的分析架構。因為如果從供給面,那牽涉到生產函數和技術進步,據此要計算得到國內生產毛額(GDP) 相當困難。經濟體系最後得到的供給必須等於需求,因此轉向 GDP需求面,或者有人說是支出面分成四大面向來加總,計算都很明確。這四大面向就是民間消費、投資支出、政府消費、和商品及服務的淨輸出。各家預測機構就可以在這四個部門深入研究,探討其可能變動,最後加總計算與前一年的變化得到經濟成長率的估計值。
2022預測的基本看法
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有3.93% (以上五家平均),其實相當不錯。但以需求面四大部分來說,去年投資及淨出口相當好,是去年高成長最重要的因素。然而這兩部分的基期已墊高,今年要成長就不容易。
今年民間投資最重要是還是半導體等科技大廠及相關供應鏈持續擴大投資,電信業者繼續積極投資 5G 基礎建設,加上航空航運業擴增運能及供應鏈在地化投資,另外還有政府推動都更改建及公共綠能設施之投資,因此投資對經濟成長仍有正面貢獻。
淨出口部分,去年表現很好, 基期已高的影響下,能夠貢獻經濟成長則仰賴國際經濟復甦及全球數位化商機與新興科技應用迅速成長,這些能讓我國出口動能賡續。但是國際物流塞港及供應鏈斷鏈問題仍然未解,此將增加外貿不確定性。
今年經濟成長最大的支撐在消費。去年受疫情影響,我們在五月15日起有三級警戒,一直到7月27日才調降至二級警戒。這段期間對消費產生重大的抑制效果,也造成去年全年的消費成長甚低。因此今年若疫情穩定,消費者信心回升,將迎來報復性消費。另政府已決議今年度調漲
基本工資及軍公教薪資,所得效果將有助今年內需逐漸復甦,因此消費就成了今年最重要的項目。
其他總體變數
勞動市場方面,去年前十個月平均
失業率為 4.02%, 下半年
失業率逐月下降,到 11月只剩 3.71%,反映勞動市場的逐漸改善。今年的失業率應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
至於全世界關注的物價的問題,今年全球的通貨膨脹可能持續。因為顯著走升的躉售物價指數估計將會向消費者物價蔓延。我們應注意廠商生產成本上升轉嫁至商品售價的情形,及消費者物價是否因遲延效果逐漸上漲。如果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能維持在2%左右應不致有太大擔憂,如果前半年一直超過2.5%,政府應積極有所作為。
央行雖然之前暗示台灣為了避免升息導致資金湧入,升息腳步不會早於
美國等主要國家。但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我國曾在 2010年中到2011年中,升息四次,每次半碼,這是領先美國。因為美國是到2019年年底才升息。而且央行總裁楊金龍在去年12月16日理監事會後曾說「去年降的1碼(0.25個百分點),會適時調回來,明年就是朝向緊縮的方向」。因此今年央行勢必升息。但民眾也無需恐慌,因為現在的利率實是歷史上的極低點,2022的上升也極其有限。
潛藏警訊
縱然今年應該是個好年,但仍要小心目前的兩隻黑天鵝:新的變種病毒風險及世界通膨的失控。最好的狀況就是疫情流感化,各國逐漸放鬆管制,生活正常化,帶動供應鏈的恢復,也讓通膨的壓力逐漸減低。可是由於各國寬鬆貨幣救市,資金水位已經非常的高,今年就是貨幣政策開始縮緊,資本市場仍然有很大的能量,是往前衝或是上下巨幅震盪都可能發生。投資人宜小心為要。另外各國因為救世留下的龐大債務,造成的貧富不均、債留子孫則是長期的大問題。
(本文發表於2022年1月7日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