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ECFA服務貿易協議商機論壇」。)
明年初
台灣即將進行
總統大選,對於是否重啟
兩岸《
服貿協議》談判,邇來各黨候選人唇槍舌戰,支持或反對各有不同的立場,一時有火花無交集,淪為各說各話,似是而非。到底該不該重啟兩岸服貿談判,是值得好好來討論的。
目前服務業占已開發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3/4左右,高於二戰後1950年的40%。這段期間國際貿易快速發展帶動了全球經濟的增長。而自2011年以來,服務貿易持續擴張,速度要快於貨物貿易。行銷通路和金融服務是全球交易最多的服務,分別占服務貿易份額近1/5,商業據點設立,即透過國外子公司提供服務是全球服務貿易的主要模式,占近60%;其次是跨境服務交易接近30%。研究預測至2040年服務貿易占全球貿易的份額將可增加50%。
科技進步與數位創新營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加速推動服務貿易的進展。也使貿易成本與進入門檻大幅下降,促進了微型和中小型企業對服務貿易的參與。服務業的興起不但可以增加製造產品的附加價值,也帶來更大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婦女勞參率的提高。晚近興起的區域經濟整合與合作協定,也都特別強調服務貿易的內涵與規範,台灣更應該貼近世界發展的潮流,找到自己發展的利基。
鑑於台灣是一個小型淺碟式的經濟體,開放國際貿易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必須洞察世界經貿發展的局勢,採取正確的發展策略,即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與增加服務貿易比重,才能使台灣永續發展。一方面可透過服務加值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吸引外人投資與提高生產效率,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可提升人力資本,如教育和醫療投資、勞動就業與薪資、增強中小企業
競爭力與發展潛力、增加婦女就業等,都有助於改善經濟的不公平與分配的不均。故增進服務貿易的擴張將是台灣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
現階段,除了積極加入區域經濟協定,做好開放服務貿易與國際接軌的國內監管政策與治理外,兩岸的服務貿易協商更應透明化與制度化,尤其對於特定商業的據點設立與人員的短期移動這兩項服務貿易內涵,因
兩岸關係的特殊性,基於國家安全,必須做好事前規畫安排,如詳列特定商業和從業人員的審核程序與負面表列清單,降低國人的疑慮。但切忌以訛傳訛,將服貿視為洪水猛獸,自己嚇自己,徒然限縮了台灣經濟發展的空間。
(本文刊於2023年7月6日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