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內,台北政壇出現兩件有趣又重要的事件,一是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公開為台灣團結聯盟站台,並嚴詞批判過去國民黨內同志;二是立法委員羅福助為兒子羅明才三任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爭議出頭,引發所謂貓鼠大戰的論爭。
表面上看來這兩個事件是完全獨立的,但是如果深入去分析,可以發現這兩件事其實卻密切相關,因為它們都同時指向一個問題—民主的真諦。當然李登輝先生與羅福助委員他們的影響力、政治魅力、政治形象都完全不同,但是他們的行為卻同樣對民主政治與民主價值觀的發展造成莫大的戕害。仔細分析我們發現兩人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一、自認為是正義的化身:李登輝先生認為國民黨背離台灣優先路線,更直指連戰先生「聯共反台」;而羅委員從「教訓」李慶安委員,當宣稱立法院有「十惡鼠輩」,其實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自認是正義的化身。然而,民主的精神即在於尊重每一個個體,沒有任何一個個體優於其他人,因此不能說國民黨脫離李登輝路線,就是「聯共反台」,而李登輝路線是否延續,應該是基於國民黨的階段性工作及需要。同樣的羅委員要「教訓」其他委員,或批評其他委員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是不是指有羅委員的道理才是道理。我們擔心當一個擁有權力或影響力的人認為,他才是唯一「真理」、「道路」與「生命」時,其他的個體就不存在,「民主」也就消失了。
二、對民主與法治的誤認:李登輝與羅福助除了自以為是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民主與法治的誤解。例如李登輝先生說民主就是要團結,就是要支持執政黨,然而民主誕生的原因就是要防止行政權的過度擴張,侵害人民的基本權利,民主的精神就是要防止權力的膨脹,而不是以團結為名剝奪侵犯人民的權利。而羅福助則強調沒有他立法院重要法案就無法通過,但是我們重視的是立法院制訂法案時是否充分尊重各方意見、是否充分討論、是否能符合民眾的需要如果法案的通過是靠羅委員一人之力,那麼我們不免擔心當羅委員不是那麼「英明」時,我們的立法案會出現何種情況?
三、擅用簡單的陳述,描繪複雜的政治現象:李登輝與羅福助都擅於用簡單的陳述,陳述複雜的政治現象,例如李登輝說有人選輸總統卻「輸不起」、有「政治博士」不懂政治、有人只會照相握手;羅福助則說他對立法院法案通過有功、動手教訓李慶安是很多人看不慣、批評廖學廣與蔡明憲是真鼠輩。我們很難去檢證他們談話的真實性,但這些簡單聳動的語言的確可以挑動民眾的情緒,但是卻無助於事實的呈現,更遭的是傳遞民眾一些錯誤的訊息,遮蔽民眾取得事實真相的途徑,進而引發對立與不安,才是對民主政治的傷害。
四、過渡自信與自我膨脹:李登輝與羅福助同樣都高估自己的影響力,李登輝他為台聯站台,如果台聯當選席次超過5%,失業率就會下降、經濟就會成長,李登輝先生不知是否忘了,當年他也曾經鼓吹民眾進場買股票,提出萬點是合理的;同樣的羅委員提出只有靠他才能抓出立法院十惡鼠輩,他是否忘了他自己可能也是立法院亂源之一,周處除三害,是否也該檢視自己的行為。
其實,民主政治的真諦在於權力的節制、權力的有限、尊重個體、對異見的寬容,這些都有賴於國民共同的努力,其中又以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或公眾人物做表率。比較李登輝先生與羅福助先生兩人對民主的傷害是至為明顯的,其中李登輝先生作為一個曾經享有高度權力的政治人物,卻以民眾對他的信任,任意簡化事實、扭曲事實、排拒異見,對民主之傷害更甚於羅福助委員。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0.10.9中華日報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