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2025/4/25 星期五 乙巳(蛇)正月廿六(巳時)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杭州南路一段
19°C
LATEST:
李登輝與羅福助

李登輝與羅福助

國政評論 憲政

作者: 馮國豪 ( 2007年2月5日 14:09)
關鍵字:李登輝 羅福助 民主

100%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最近一段時間內,台北政壇出現兩件有趣又重要的事件,一是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公開為台灣團結聯盟站台,並嚴詞批判過去國民黨內同志;二是立法委員羅福助為兒子羅明才三任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爭議出頭,引發所謂貓鼠大戰的論爭。

表面上看來這兩個事件是完全獨立的,但是如果深入去分析,可以發現這兩件事其實卻密切相關,因為它們都同時指向一個問題—民主的真諦。當然李登輝先生與羅福助委員他們的影響力、政治魅力、政治形象都完全不同,但是他們的行為卻同樣對民主政治與民主價值觀的發展造成莫大的戕害。仔細分析我們發現兩人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徵:

一、自認為是正義的化身:李登輝先生認為國民黨背離台灣優先路線,更直指連戰先生「聯共反台」;而羅委員從「教訓」李慶安委員,當宣稱立法院有「十惡鼠輩」,其實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自認是正義的化身。然而,民主的精神即在於尊重每一個個體,沒有任何一個個體優於其他人,因此不能說國民黨脫離李登輝路線,就是「聯共反台」,而李登輝路線是否延續,應該是基於國民黨的階段性工作及需要。同樣的羅委員要「教訓」其他委員,或批評其他委員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是不是指有羅委員的道理才是道理。我們擔心當一個擁有權力或影響力的人認為,他才是唯一「真理」、「道路」與「生命」時,其他的個體就不存在,「民主」也就消失了。

二、對民主與法治的誤認:李登輝與羅福助除了自以為是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民主與法治的誤解。例如李登輝先生說民主就是要團結,就是要支持執政黨,然而民主誕生的原因就是要防止行政權的過度擴張,侵害人民的基本權利,民主的精神就是要防止權力的膨脹,而不是以團結為名剝奪侵犯人民的權利。而羅福助則強調沒有他立法院重要法案就無法通過,但是我們重視的是立法院制訂法案時是否充分尊重各方意見、是否充分討論、是否能符合民眾的需要如果法案的通過是靠羅委員一人之力,那麼我們不免擔心當羅委員不是那麼「英明」時,我們的立法案會出現何種情況?

三、擅用簡單的陳述,描繪複雜的政治現象:李登輝與羅福助都擅於用簡單的陳述,陳述複雜的政治現象,例如李登輝說有人選輸總統卻「輸不起」、有「政治博士」不懂政治、有人只會照相握手;羅福助則說他對立法院法案通過有功、動手教訓李慶安是很多人看不慣、批評廖學廣與蔡明憲是真鼠輩。我們很難去檢證他們談話的真實性,但這些簡單聳動的語言的確可以挑動民眾的情緒,但是卻無助於事實的呈現,更遭的是傳遞民眾一些錯誤的訊息,遮蔽民眾取得事實真相的途徑,進而引發對立與不安,才是對民主政治的傷害。

四、過渡自信與自我膨脹:李登輝與羅福助同樣都高估自己的影響力,李登輝他為台聯站台,如果台聯當選席次超過5%,失業率就會下降、經濟就會成長,李登輝先生不知是否忘了,當年他也曾經鼓吹民眾進場買股票,提出萬點是合理的;同樣的羅委員提出只有靠他才能抓出立法院十惡鼠輩,他是否忘了他自己可能也是立法院亂源之一,周處除三害,是否也該檢視自己的行為。

其實,民主政治的真諦在於權力的節制、權力的有限、尊重個體、對異見的寬容,這些都有賴於國民共同的努力,其中又以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或公眾人物做表率。比較李登輝先生與羅福助先生兩人對民主的傷害是至為明顯的,其中李登輝先生作為一個曾經享有高度權力的政治人物,卻以民眾對他的信任,任意簡化事實、扭曲事實、排拒異見,對民主之傷害更甚於羅福助委員。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0.10.9中華日報第四版)

100%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17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教文

德先生賽先生 呼喚穿先生
張瑞雄 ( 2021年7月15日 16:50 )

1919年民國剛啟,中國一片混亂,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上有關山東問題的決議導致了著名的「五四運動」,同年思想家陳獨秀明白揭示新文化運動的二大基本原則─「德先生」( ...

國政評論 教文

民主.蠢蛋.香蕉共和國
張瑞雄 ( 2021年1月22日 11:28 )

民主的英文是democracy,字頭dem代表人民的意思,字尾ocracy代表管理統治的意思。如果把字尾ocracy加上別的字頭,就會代表不同的統治體制,例如meritocracy就是具有merit ...

國政評論 國安

「民主先生」功過 留待歷史論定
李正修 ( 2020年8月4日 09:05 )

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及國民黨主席長達12年的李登輝日昨辭世,想耆壽98歲。目前檯面上的藍綠白政治人物,幾乎都直接或間接受到他的提攜及影響,無論是政治密友或敵人,都難擺 ...

國政評論 內政

讓手中一票,掌握你的未來!
趙春山 ( 2020年2月20日 16:10 )

投票日倒數計時,日前接待遠從海外來台觀選的朋友,他們過去都把台灣選舉視為一場「嘉年華會」,但卻形容這次台灣的「二合一」選舉,氣氛較往來大為不同。在參選人造勢的 ...

國政評論 科經

年輕人,想清楚了嗎
龐建國 ( 2020年1月8日 15:54 )

新的一年剛開始,大學院校則是到了學期末,很多學生都在準備期末考和放寒假。今年寒假放得比較早、比較長,原因是要讓初次有投票權的大學生能趕得上總統選舉投票日,回家 ...

國政評論 內政

傷害民主 撕裂社會
邱坤玄 ( 2019年12月27日 16:55 )

蔡政府在完成「國安五法」修正後,本欲推出「中共代理人法」,完成所謂國家安全保障的最後一塊拼圖。由於引起社會爭議,因此民進黨團改提出「反滲透法」,民進黨立院黨團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教文

防微杜漸慎之在始,校園安全豈容輕忽
周家華 ( 2020年11月10日 11:28 )

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防微杜漸,慎之在始。日前所發生的馬來西亞女僑生遇害事件,真是令人痛心疾首、悲痛萬分。每當此類事 ...

社會

關於長期照顧3.0的願景與怨景…:挑戰與...
王順民 ( 4月18日 13:46 )

在當前人口老化的大時代背景底下,長期照顧(long-term care)成為全球各國要急迫面對的重要議題,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球 ...

社會

當家庭變成傷害的場所…:臺灣嬰幼兒受虐...
王順民 ( 4月18日 13:45 )

當前的臺灣社會環境裡,越生越少的少子女化現象,業已成為國家安全的一項重要議題,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嬰幼兒受虐事件的比率卻反而出現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科經

環島高鐵既不可行也沒必要
林祖嘉 ( 2021年11月1日 15:12 )

交通部長王國材日前接受訪問時說,宜蘭高鐵和屏東高鐵未來都不排除有延伸的機會;他甚至還語出驚人地說,未來環島高鐵不是夢。由於這個餅 ...

社會

關於長期照顧3.0的願景與怨景…:挑戰與...
王順民 ( 4月18日 13:46 )

在當前人口老化的大時代背景底下,長期照顧(long-term care)成為全球各國要急迫面對的重要議題,根據聯合國的報告,預計到2050年,全球 ...

社會

當家庭變成傷害的場所…:臺灣嬰幼兒受虐...
王順民 ( 4月18日 13:45 )

當前的臺灣社會環境裡,越生越少的少子女化現象,業已成為國家安全的一項重要議題,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嬰幼兒受虐事件的比率卻反而出現 ...

空氣品質指標
AQI: 25
臺北市(萬華): 良好
PM2.5: 10µg/m3(低)
資料來源: 行政院環保署
更新時間: 2025/04/25 18:00:00
名家觀點
  • ( 4月18日 13:46)
    生育率全球最低的南韓,連降九年之後,去年終見翻轉;中國大陸也一樣,去年反彈了五十二萬名嬰兒。這也許是曇花一現,但台灣一向最能表現龍年效應卻落空,總有原因吧!陳時中政委即 ...
  • ( 4月18日 12:07)
    幾天前去看一位老朋友,談起當年念大學買不起原文書,大家搶著到圖書館借書影印,影印一張要兩元,沒錢只能挑重點印。基於此,朋友畢業後開始從事嘉惠學子的印書工作。讓學弟妹們有 ...
  • ( 2月27日 13:51)
    網路上流傳著二○二五是「卡不列克數」(Kaprekar number),亦即,二○二五不僅是四十五的平方,而且四十五正好是二十加上廿五。有人稱之為「怪數」,西元紀元以來並不多見。 也真 ...
  • ( 1月20日 14:43)
    四十年前我考取獎學金負笈前往美國念書,在飛機上我仍在懷疑這是真的嗎?從念小學開始,放學後我就要幫父親顧店,在寒暑假期間擺攤子賺錢,心心念念要減輕父母負擔,至於進大學、到 ...
  • ( 1月9日 11:55)
    蔡政府八年只針對公教進行所謂的改革,對於財務缺口最大且較急迫的勞保,不僅不敢改反而以全民納稅錢每年千億來貼補。這顆「類改革」的續命毒藥如今留給了賴政府,當在野黨試圖為公 ...
  • ( 2024年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