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英國已於八日開始了對阿富汗恐怖活動的反擊行動,此一消息在國際間引爆,再度成為國內各大媒體頭條新聞;台灣歷經一年來的政治紛紛擾擾,並飽受風災、水災及土石流肆虐威脅身家性命,在累積一年來失業率攀升與經濟指數負成長的恐慌下,英美的宣戰無疑又使台灣社會現況雪上加霜,使民生痛苦指數驟升,我們期待政府除研擬妥善對策帶領大家渡過難關外,更期待社會大眾於此一時刻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關切自己也關懷周遭的人。
民眾的心理健康長反映社會現狀,觀察不安定的社會環境,從每天翻開報紙或打開電視即可發現,不只是人格違常或心理症狀嚴重者才會以激烈的手段自殺者或殺人者,檢視這些社會案件的主角,發現有一部分是屬於原有安分守己具正職工作的中產階級或家庭主婦等,因為失業、負債或交不出房貸等原因想不開而尋短見時,不禁令人扼腕嘆息,如果每個人遭遇困難時或社會適應障礙時,懂得尋求社會資源時並自我調適,即可能不會以自裁手段結束生命,形成家庭恆久傷痛與社會的損失,因此,我們在救經濟、拼外交之餘,關注社會因逐漸侵蝕的不安與無力感所形成的集體「心靈危機」 亦是重要課題。
度過此一心理危機,除應宣導個人認知自身焦慮與壓力警訊,透過正向思考等方式調適外,也應鼓勵掌握向外求助的管道,透過「社會支持網絡」尋求支援;所謂「社會支持的網絡」泛指能夠協助自己獲得實質解決問題的支援(例如物質、金錢或日常照顧),或是情緒及精神上幫助的資源體系,如家庭關係、工作關係、親友、鄰里及公共社會服務機構等,此體系中,家庭結構是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它能幫助人們從艱困中站起來,重新得到生存的希望與熱情,然而,功利社會的角落,還存有太多無法經由家庭或原有人際關係中獲得支援的人,例如困苦失依、殘疾、獨居者,除政府部門應擔負起照顧弱勢的責任,透過公共政策提供福利服,社會攜手過難關的要素,還包括你、我能否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也成為別人重要的社會支持體系。
劇變社會中協助失意者走出陰霾、迎向陽光,除需政府部門宣導向外求助觀念增強民眾遇遇困難求助動機並提供服務資源外,社會中的每一份子能否賦予周遭的人更多愛心與關懷,更是建構社會支持網絡之重要關鍵!
(本文刊登於90.10.11中央日報中央公論;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