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源自2005年「連胡會」通過五項願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原名「國共論壇」,自2006年開始前三次在北京召開,重視農業、科技等議題,自第四屆開始每年辦理一次,從上海、長沙、廣州、哈爾濱、南寧、成都與上海等共舉行十屆。名稱也由「國共論壇」改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議題着重在擴大或深化兩岸經貿與文教的交流與合作,績效有目共睹。
這次論壇所以稽延辦理,原因無他,主要是因:第一、中國國民黨主席更迭再三,從馬英九、朱立倫到洪秀柱,黨務倥傯,恐無心推動兩岸關係相關事務。第二、2016年一月間,總統大選,國民黨大敗,成為在野政黨,國會成為少數黨,黨員人心渙散,不易指導召集。第三、原主辦單位之一,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歷經改組,董事會或該會成員也更換再三,尚未就緒,直到黨主席洪秀柱下定決心辦理,歷經多方協調,終決定繼續舉辦,可喜可賀。
這項論壇的舉辦,與前幾次截然不同,首先是洪主席親自率領大陸訪問團,提前於10月30日出發,先到南京中山陵祭慰總理孫中山先生,宣示中華民國之大義。接著訪問團一行人,11月1日抵達北京,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洪秀柱主席率領的大陸訪問團。習近平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六點意見:(註)
一、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二、堅持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
三、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四、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五、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六、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洪主席回應,國共二黨應繼續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基礎上,加強溝通機制,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支持大陸台商發展,推動兩岸和平制度化,共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11月2日兩岸和平發展論壇開幕式,洪主席沒有出席,由詹副主席啟賢代表並講話。洪主席抽空參加經濟組座談,且到青年組與青年代表鼓勵與講話。消息指出,洪主席一行亦曾抽空到北京台商會館與台商代表見面,完成她破冰式的「和平之旅」。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北京「中國職工之家」舉行,11月2日上午9:50~10:20舉行開幕式,共同主持人有四人:依序為:1.游梓翔: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2.許嘉璐:中國文化院院長。3.詹啟賢:中國國民黨副主席。4.張志軍:中共中央台辦主任。
接著有三場專題研討(各有90分鐘),各組主題如次:
一、政治組:政治互信與良性互動(政治、軍事、外交)。
二、經濟組:新經濟發展與兩岸合作(經濟戰略、經濟轉型、制度保障)。
三、文化組:文化傳承與創新(弘揚中華文化、樹立中華史觀、加強文教合作)。
四、社會組:深化兩岸民間交流(社區交流、社團交流、分享與合作)。
五、青年組:探索新願景、開闢新路徑(擴大深化交流、實習與就業、創新與創業)。
上述各場次安排有主持人二人,主講人宣讀論文各4篇及自由討論。11月3日上五9:30~11:00五小組匯報「小結」,並舉行閉幕式。當日下午主辦單位安排參觀「首都博物館」後,本次論壇正式結束。
筆者繼歷次參加本論壇之經驗,本次仍受邀參加「文化組」,在主題討論中,先後提供二項建議案,茲列舉如下:
一、擴大兩岸學生交流,奠定兩岸合作基礎案。
說明:
(一)教育是兩岸交流的基 礎工程、希望工程,甚至是民族復興的大橋樑。自2005年連胡會以來,兩岸在和平發展的前提下,逐漸開放陸生來台,據統計2004~2015年共計來台研修學生人數有34,114人,以2015年招生錄取人數為例,計:博士班178人,碩士班769人,學士班2,072人。此外,2016年陸生來台約4,817人,呈逐年增加趨勢,相當可喜。
(二)據各校教授觀察指出,陸生來台表現良好,大多數學生皆很用功勤學,成績優秀,而且在品德上修身自愛,對選擇專業皆能深入勤學好問。此外,當年,台灣為爭取立法院通過陸生來台,不得不提出「三限六不」的規範,事實上,並未入法,因此「三限六不」中,陸生已開放健保,與來台僑外生同。此外,各校已可發獎助學金,亦可申請工讀、實習的機會。這是人道與人權的考量,必然有利於陸生來台就讀。
辦法:
綜上所述,針對擴大陸生來台,提幾項建議如次:
(一)無論短期研修生或學位生報名的資格,不限於「一本以上」,「一本與二本間」或「未達二本」,皆予自由開放。
(二)陸生來台,尤其「專升本」,不限於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湖北、遼寧等八省市;山東、湖南、四川或江西等省亦可予優先開放。
(三)相對地,台灣對陸生來台的規定,應逐步放寬,並創造更友善的校園與社會環境,以利兩岸交流互信、互利合作的基礎。
二、兩岸文化同源(文緣),倡導「尋根」之旅,促進「兩岸一家親」的具體實現。
說明:
(一)上世紀八十年代,歐美人士倡導「尋根之旅」,發現其祖輩大多來自英、德或南、北歐,因而加強彼此契合或結盟運動。台灣同胞先後從大陸各地來台,是歷史無可否認之事實,能否創造社會運動或學術研究,揭開歷史真面貌。
(二)我李氏遠祖,起自攏西,經唐宋遷至河南固始,再遷江西,以至閩西龍岩、永定,於清嘉慶年間,渡海來台定居農墾,迄今三百餘年。大多數台灣人心中都有類似這般歷史記憶。
(三)台灣人不能淡忘遠祖來自大 陸,大陸人不能忽視台灣的親人,「尊親」、「重本」,不忘「兩岸一家親」,才是正港台灣人。
辦法:
(一)兩岸學術界,應勇於從客觀的學術立場,說出真心話,讓歷史返於真理。
(二)兩岸民間活動,多舉辦富有情義的宗教、民俗、戲劇或運動競技演出等,闡釋不能忘本、忘根,讓公義深植民心。
(三)兩岸政府宜多倡導、獎勵「兩岸一家親」的好人好事,持之以恆,蔚然成風,早日促進中華民族揚威於世界舞台。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遲疑與好事多磨中決定舉辦,並愉悅而順利地完成再一次的兩岸交流與合作紀錄,成果相當豐碩,為兩岸關係發展,開創另一個歷史紀念碑。檢討參加這次論壇之所見所聞所思,有幾點感想,敘述如次。
一、每次論壇的舉行,都是「破冰之旅」,艱險困難,雜音與阻力不小,阻擋黨主席於機場,固然是難堪與意料之外,民意代表的公然侮辱或毀謗亦甚不堪。但國家民族大義與兩岸同胞和平、幸福與未來超乎一切,愈挫愈勇,大我、小我何懼乎哉!
二、國民黨總統、立法委員與縣市長等選舉大敗於前,黨主席更替爭端亦不斷,即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之差異,也各持己見,造成黨內不和之形象,不能團結於內,何可力爭於外?
三、本次我方參加論壇的代表達一百二十餘人,據說,短時間內匆促成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青年各組人選來自四面八方,代表性不足,戰鬥力不強,可能是無可避免的缺失,從主持、報告或參與自由討論等事實狀況,可見一斑。
四、大陸對岸從習近平、俞正聲、張志軍及各界、學者代表等皆始終口徑一致,強調:(1)九二共識,一中原則,(2)反對台獨,(3)推動兩岸融合發展,(4)共同弘揚中華文化,(5)增進兩岸福祉。這些立場皆是兩岸必須正面闡揚,無可迴旋空間的民族大義。
五、大陸大國崛起,經濟蓬勃發展,高舉民族復興大旗,我方內部藍綠惡鬥,維持現狀已不濟,何望民生經濟之大興?兩岸相較,豈可不更加力爭上游,團結奮鬥。
註:見光明日報,2016年11月2日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