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美國知名智庫Brookings Institute。)
隨著具有強烈扁系色彩的「台灣智庫」成立,親民黨中央也宣佈將於明年成立政黨智庫。相較國民黨於前年政權輪替後成立的專屬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這一兩年間,由於國內政治情勢的快速發展與變遷,使得不論朝野之間的各個政治社群,都漸次地體認到政策研究與分析的學術人才庫的重要性。惟智庫未來的發展及彼此間的合作,與其定位問題密切相關。以目前國內已成立的政策智庫(think tank)性質來劃分,大致有三種主要的定位。
第一種是政黨型政策智庫,這一類智庫主要為各政黨支持或出資成立,或基本是各政黨的建制單位,主要工作即是為該政黨的政策綱領或黨綱作政治研析,並規劃政黨發展路線。如國民黨早期以「政策會」為主要執掌政策規劃單位,後來大部分的諮詢與研究功能則由「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負責;民進黨中央則依靠「政策委員會」負責,由一批固定的專任研究員為該黨作政情與社情分析,使黨領導核心可資研議與運用;而親民黨除了創黨初期即成立了「政策研究中心」外,近期擬議的專屬智庫,應屬於政策中心功能的延伸與發揮,未來這兩單位的發展屬合併或各自獨立,亦可視為觀察親民黨發展的重要指標。
此外,新近成立的台聯雖仍無智庫的成立,卻也力主「群策聯盟」,與「台灣智庫」在政治光譜、色彩屬性及人員組成上,極為相近。「台灣智庫」組成的主要幕僚與智囊,雖多為扁系色彩濃厚者,頗有扁「個人智庫」的性質與定位;但是在立委選戰中,陳水扁總統與前總統李登輝的政治競合關係,卻引人無法不關注這一智庫的發展路線與根本定位。
第二種是存在於學術社群之間的研究智庫。一般而論,此種智庫的官方(或社團法人)之色彩較淺,甚或至於設置於一般研究機構或大學行政機構下,以特定的研究領域與走向著稱,較不涉入政治或社會活動,其研究成果權威性也較紮實且孚眾望。較為著名的以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社科所、歐美所與幾所民間大學如中山、南華等大學,均成立了區域性質的研究中心。但也有較為例外者,如「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等,雖較不具官方性質,但亦與政府機關維持相當的互動與合作關係。
第三種智庫多以財團法人或基金會的性質存在,但就捐助對象而言,頗多為曾任職政府要職的政界人士。此種智庫的外部定位雖多以純然學術研究為名,卻也泰半成為上述人士政治活動的根據地。然而,此種基金會雖多冠以「研究」為名,從事的學術研究卻相當有限。近年來,由於國際間與兩岸局勢的演變,許多財團或商業團體結合政界與學界人士,共組智庫,已蔚然成風;如當時張榮發基金會成立的「國家政策研究中心」等,近來也有漸漸轉型或重組的例子,如「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台灣綜合研究院」等。
此外,近年來國內對於戰略與國際安全等研究議題及環境的形成,促使許多以「戰略智庫」等相近定位的研究機構相繼成立,民間的如台綜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兩岸遠景交流基金會」等,沛然大備;並且較具規模的網路資源,也有台大楊永明教授的「台灣安全研究」及李大中「國際安全網」等網站,連結及查閱資料相當便利。相形之下,軍方在戰略研究上應更具有正當性,但是至目前為止,則僅有國防部的「國防暨戰略研究室」與新進成立的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兩所而已。可見國內戰略與安全研究的整體發展,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仍需民間的研究智庫來執掌與帶動。
準此,國內目前已設立的政策智庫,與其他民主先進國家相比,研究成果較為零散,智庫間的交流合作也較為罕見。職是之故,如何加強智庫功能並加強合作,應是國內政策智庫在長期發展上必須思索的重要課題。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