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自貿區後,大陸正準備開放第二批自貿區的申請,包括天津、廣東、福建等地。其中,「福建自貿區」因納入了廈門、平潭、福州及泉州等四地,擬採「一區多園」模式營運。「福建自貿區」可望繼
兩岸ECFA和
服貿協議之後,成為
兩岸經貿的重要引擎,因而倍受關注。
不可諱言,在國共對峙期間,福建在政治上曾是大陸對台的軍事前線;但今日在經濟上卻成為是對台的先試先行區域。福建人口在2010年時為3689萬,近年來在經濟建設的成就有目共睹,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02年僅4681.97 億元人民幣(以下同),但2010 年已成長至14357.12 億元,平均年成長率為12.52%,遠高於全國平均值。而2013年的GDP產值更高達22000億元,位居大陸各省第十一名。有人預估,若以目前的高
經濟成長率,則2018年就有機會超越
台灣。
大陸國家主席
習近平曾於1985至2002年在福建任職長達17年,其間又從廈門副市場升任福建省長。此次到福建視察,並考察平潭,並指示要繼續為台商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這種柔性的宣示意義重大。在1980年,鄧小平南巡後,進行經濟的改革開放,廈門與深圳、珠海、汕頭合稱四大經濟特區。廈門因位於經濟特區內,享有較多優惠,其經濟發展也較為快速。
近年來,大陸又積極推動平潭對綜合試驗區,因平潭隸屬於福州,也是福建所管轄的省轄區,因而被稱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又稱海西經濟特區)。海西經濟開發區的範圍係以福建為主體,面對台灣、鄰近港澳,涵蓋台灣海峽西岸地區,包括浙江南部、廣東北部和江西部分地區,與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兩個經濟區銜接,依託沿海核心區福州、廈門、泉州、溫州、汕頭五大中心城市及其以五大中心城市為中心所形成的經濟圈。因平潭距離台灣最近的地區-新竹僅68海浬,也成為大陸推動兩岸經貿合作的最前線。
其實,在中共國家發改會與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所編制的《海西規劃》中,已明確指出,海西經濟區先行先試政策基本上是中共對台政策的一部分。因此,其原則和方向主要是積極探索對台交流合作新的體制機制,加快在對台經貿、投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其具體的對台經貿策略包括:
一.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支援在促進兩岸貿易投資便利化、台灣服務業市場准入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兩岸經貿關係制度化。
二.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鼓勵承接台灣產業轉移,允許國家禁止之外、不涉及國家安全的各類台商投資項目在海峽西岸經濟區落地。
三.對國家批准設立的台商投資區、平潭綜合實驗區、古雷台灣石化產業園區等特定區域台商投資項目,實行特殊審批。
四.在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商中,積極研究放寬台資市場准入條件和股比限制等政策。
五.簡化赴台投資審批程式,加快審批和核準節奏,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區域內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機構。
在區域經濟整合已蔚為全球風潮下,台灣正面臨服貿卡關、貨貿延宕及自經區條例亦躺在立法院的困境;若「福建自貿區」能跳脫服貿協議,給予台灣先行先試的優惠,如:開放兩岸跨境人民幣業務、融資租賃等金融業務、實行審批清單管理模式推動貿易便利化。那麼,台閩的進一步合作,對台灣區域經濟整合應有突破性的發展。
(本文精簡版刊載於2014年11月05日旺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