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總統府,「ECFA服務貿易協議商機論壇」。)
昨天,大陸商務部再度公布,關於
台灣對大陸商品存在貿易壁壘的後續處理事宜,將針對
ECFA早收清單中的其他項目未來採取可能的措施進行相關研究,其中包括農漁產品、機械、汽車零組件與紡織等項目,幾乎含蓋了大部分早收清單中的產品項目。這是繼去年七月大陸先是針對台灣銷往大陸的聚碳酸脂課徵反傾銷稅,又於去十二月中針對台灣銷往大陸的11項石化產品課稅之後,再度提出對於台灣銷往大陸的早收清單項目可能課稅的聲明。由於台灣每年對大陸出口的早收清單項目金額大約在250億美元,也就是約7,500億新台幣,這是一個很可觀的金額,因此如果大陸真的對這些早收清單項目恢復課稅的話,未來對於這些項目出口到大陸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國人必需特別的注意才是。
自從2005年以來,台灣對大陸出口就佔到台灣出口總值的四成左右,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區,而進口則約佔台灣總進口的二成,合計
兩岸貿易總額約佔台灣對外貿易的三成,所以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不但如此,最近幾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大約都在1,000億美元左右,是台灣最大的順差來源,此一金額甚至比台灣每年的政府支出都還要大,所以兩岸貿易對台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形成台灣對大陸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有大量的台商在大陸設廠生產,而他們所使用的原物料和零組件有許多都在台灣生產,然後運到中國大陸組裝,最後再銷往大陸或其他國家與地區。到目前為止,台灣每年對大陸出口中,零組件與半成品仍然佔總出口的七成左右,也就是說,兩岸的貿易不單單只是貿易關係而已,其實還有很重要的上下游的生產鏈關係。也就是說,當全球經濟景氣的時候,大陸出口增加,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原物料也跟著增加,所以兩岸的貿易也會擴大;反之,當全貿易緊縮的時候,兩岸貿易也會跟著減少。
比方說,2019年,
美中貿易戰爭嚴重的時候,大陸對
美國出口大量縮水,台灣對大陸出口也跟著減少。雖然,有部分大陸台商把生產回台灣,以規避美國的高關稅,而讓台灣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增加,但是因為對大陸出口大量減少,所以最終導致2019年台灣的總出口是負成長。再比方,2020年疫情嚴重,全球貿易量大減,唯有電子產業一枝獨秀,因為大家都改成遠距上班與上課,全球對電子產業的需求大增。所以當時大陸的電子產品出口增加許多,同時台灣對大陸的電子零組件出口也大增,最終台灣的總出口持正成長,也讓當年台灣成為全球少數仍然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
很不幸的是,近年來,因為
兩岸關係不佳,訊息已讀不回,兩岸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的官方通管道。所以,去年四月,大陸宣布對針對台灣限制大陸進品的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時,我們政府只能口頭回應,根本無法與大陸坐下來進行談判。在缺乏協商管道的情況下,大陸終於在去年12月中,宣布針對11項石化產品恢復課稅,而現在又要針對早收清單中其他項目是否恢復課稅進行研究。這擺明了就是,台灣大選之後,不論是那一黨選上,未來如果不進行協商,很可能大陸就會單方面的針對早收清單項目恢復課稅,這對於高度依賴貿易的台灣說,當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而
賴清德說,如果他當選,會繼續走小英路線,也就是說,未來兩岸可能會持續維持現在這種兵凶戰危的現狀,因此早收清單被恢復課稅,甚至ECFA被中止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而如果是候友宜當選,他已經多次聲明,他會回到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
九二共識,而且要恢復兩岸的溝通與交流。總之,為了兩岸的溝通、為了兩岸的經貿,甚至為了兩岸的和平,大家應該要如何選擇,答案應該很清楚了。
(本文刊於2024年1月10日ETtoday新聞雲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