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日本的小學。)
日前台北市北投國小女童遭入侵校園割喉,震驚社會,校園安全問題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引申出友善校園(無圍牆化與開放校園的妥適性)、經費人力編制等資源分配問題,與是否廢除死刑等不同辯證的看法。
綜觀相關事件之檢討,不脫事前防範、事件處理以及事後處置與補救來進行討論。除了強化教育、改善社會環境與強化軟硬體設施等預防式措施外,事件發生時同學心理輔導問題,事後如何安撫社會大眾,並避免社會產生模仿效法,政府亦有相當因應。惟如何減少悲劇再次發生,則端賴政府是否能夠投注夠多的資源與心力進行防護。
以國外為例,俄羅斯、
美國等國家校園曾遭大規模的暴力與恐怖攻擊,因此讓政府編列相當多的經費與精力來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例如美國學校建立系統而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和危機管理機制。相較於臺灣亦可能囿於組織精簡與行政程序簡化與經費縮減,則是每次面臨重大案件發生方才進行調整與因應,在相關資源分配上的關注度則似有所不足。
此外,除了強化軟硬體設施,政府應加強與民間團體合作,建構各種危機預防管理的規範與準則,並在學校進行教育與培訓,使學校師生能共同瞭解且配合相關安全管理機制。同時,政府亦應設立專款,讓學校每年固定進行多次綜合性安全演習並確實落實,強化學校師生危機發生與反應能力。
由於校園安全牽涉到政府資源分配的多寡的問題。國民中小學學童乃是亟待善待保護的國家幼苗,政府在政策選擇的優先性考量方面,應予更多著墨,來建構積極以及有效性的校園防護網,而非僅是事件發生後亡羊補牢。